黔路链就的长城

2010-7-23 12:2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大旱之后,必有大涝!”古谚应验。霪雨呜咽,连月笼罩贵州高原。暴风骤临、雷电交加、豪雨如注,以致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泥石倾泻。大灾之下,交通首当其冲,路基路面损毁,桥断路阻,形势危急! 
  暴雨席卷黔贵大地 
  5月5日晚7时30分,赫章县妈姑镇境内突降暴雨和冰雹,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导致山洪暴发、泥石流上路,国道326线3处路基坍塌、5道涵洞被堵塞、5公里公路边沟被淤塞、近6公里路面不同程度地被泥石流覆盖,砂石超限运输检测站被淹,电动门被泥石流冲毁卷走,赫章公路管理段职工陈友权的妻子和儿子在洪灾中不幸遇难…… 
  5月17日至18日,德江、沿河、松桃县连降暴雨,公路沿线多处路基路面被冲毁,路基挡墙、涵洞等构造物垮塌。其中,国道321线、省道303线多处发生边坡坍塌,导致交通中断。 
  6月17日,省道202线从江县境内246公里处上边坡坍塌,约1200立方米泥石流覆盖公路;省道308线榕江县境内72公里处上边坡坍塌,约800立方米泥石流阻塞公路;国道321线榕江县境内四处上边坡坍塌,2000立方米泥石流阻断公路。 
  6月18日至21日,习水、正安、绥阳、德江、沿河、榕江等县遭暴雨袭击,国道321线、省道202线、省道308线、省道207线边坡坍塌,挡墙垮塌,泥石流覆盖阻塞公路,交通中断。 
  6月20日,省道207线道真县境内8公里处发生山体滑坡,长约140米、宽11米、平均高33米的坍方阻塞公路,造成1名行人被掩埋。10余万立方米的坍体,将路基全部掩埋,近70米的半山上还不时有松动的石头和泥土滑落,随时都有再次坍塌的危险。 
  6月23日至24日,德江、榕江、雷山、剑河等县再次遭到强降雨侵袭,国道321线一路段被泥石流覆盖,国道326线、省道308线、省道311线多处边坡坍塌。 
  6月25日8时,省道311线剑河县境内119公里处,暴雨造成上边坡坍塌,大约4000立方米泥石流覆盖公路,交通中断。14时30分,省道302线习水县境内,暴雨造成山体滑坡,长150米、宽8.5米、高3米的坍方阻断公路。 
  6月26日13时30分,省道308线榕江境内121公里处,暴雨造成上边坡坍塌,大约1000立方米泥石流覆盖公路。 
  6月27日8时30分,省道311线剑河县境内一路段被泥石流覆盖,交通中断。 
  6月28日凌晨,晴隆县在遭遇近9个月的干旱后突降暴雨,造成国道320线2342公里处路基大塌方,塌方体长35米、宽9米、高12米。6时30分,国道321线榕江县境内998公里处,暴雨造成上边坡坍塌,约1500立方米泥石流覆盖公路。11时50分,省道313线盘县境内202公里处,暴雨造成山体滑坡,形成长140米、宽11米、高13米的坍方,交通中断。 
  14时许,关岭县岗乌镇大寨村因连续强降雨引发山体滑坡,倾泻而下的200多万方泥石流瞬间吞噬了该村两个村民组38户99名村民,进村的道路也被阻断…… 
  截至6月30日,贵州省累计有国道4条32处(次)、省道11条107处(次)、县乡道64条多处(次)遭到严重损毁,交通中断。公路水毁路基27.1169万立方米/105.87公里;泥路面155.9819万立方米/591.47公里、油路面52.7454万平方米/131.14公里;桥梁全毁345米/15座,局部毁252米/12座;涵洞全毁215道、局部毁603道;挡墙驳岸27.8785万立方米/2320处;坍方118.6899万立方米/5823处。全省公路水毁直接经济损失达2.1亿元(含乡村公路损失,未含高速、高等级收费公路损失)。 
  救灾一线的那抹橘红 
  关岭县岗乌镇大寨村山体滑坡发生后,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省长林树森立即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赶赴灾害现场。6月29日凌晨1时,回良玉副总理受党中央、国务院的委托赶赴灾区,慰问受灾群众和救灾人员。石宗源书记随即就全省排查地质灾害和完善应急预案作了全面部署。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程孟仁、省公路局局长章征宇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抢险保通工作。 
  省公路局准备装载机8台、起重机1台、挖掘机1台、平板车1辆和运料车4辆;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迅速调集装载机13台和挖掘机31台;省高管局准备救援拖车19辆;省运管局准备客车40辆和货车45辆,随时待命。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为了保障灾区道路的畅通,给开往灾区的各路救援队伍迅速开辟出一条安全畅通的救援抢险道路,根据救灾指挥部的命令,关岭公路管理段在最短时间内组建了一支由党、政、工领导带队,段机关各部门人员和道班养护职工组成的公路抢通保畅突击队,同时,调配了全段车况最好的5台工程运料车、2台装载机和1台挖掘机,选派16名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驾驶员、机械操作手于下午6时30分冒雨赶到了现场。 
  到达现场后,关岭段道路保畅救灾领导小组经过初步勘察,将4.3公里的保畅路段分为3个作业点全面展开。清除路面淤泥、填补坑凼、加固路基、铺筑碎石等各项工作也随即紧张而有序地展开,此时的保畅路段上随处可见身着橘红色公路标志服的抢通保畅突击队员们忙碌的身影。经过70名突击队员9个小时的连续施工,一条平整顺畅的碎石路面道路终于完工,看着一辆辆救援车辆得以安全顺畅地通过,参加道路保畅的突击队员们心底流淌出一丝欣慰,他们都为能参加这次救灾抢险工作而感到无比神圣和光荣。 
  为了保证路面平整,突击队员们在加固路基的过程中,用未戴防护手套的双手,将凸起的石块一块块地翻平、码齐。有的突击队员手被坚硬的石块划破了,也只是在一旁稍加处理后就又投入到紧张的抢修工作中。 
  在灾区,那闪动着的橘红色,是公路人“铺路石”精神的体现,要知道这群橘红色的身影,有的曾经作为突击队员参加过贵州交通赴四川抢险支援队,奋战在极重灾区的抗震救灾生命线上。今天,面对特大暴雨灾害,他们毫不退缩、义无反顾,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再现和延续了当年的“汶川抗震救灾精神”。 
  6月18日夜的暴雨,造成县道350线交通中断。凤冈管理段的雷青段长第一时间带人赶到现场,看到长50余米、深10余米、剩下不到一半路基的大缺口后,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交通不能中断!这也是上级领导给杨功炳支书下的死命令。随即,他组织人员上报灾情,设立警示牌,砌筑安全防护墩,清坍方、排积水,巡视危险路段,抢修便道,提醒大车绕行,派专人24小时值班,继续观察缺口安全。按照工程技术人员对现场情况的分析,丰乐道班的养路职工们在现场挖边坡、填边沟,6月19日下午,一条能供小型车辆通行的便道在艰难中抢通。6月22日,凤冈管理段又组织并调配了20多人的施工队伍和挖掘机进场,开始了水毁恢复工程的建设。 
  还记得5月5日,赫章县妈姑镇特大洪灾发生后,赫章段及时在3处路基塌方两端设置了安全警示标志。从5月6日到12日,共投入1600人次、装载机4台班次、水车10台班次,完成了5300余立方米路面边沟淤泥和边坡塌方的清除工作;对容易产生泥滑、存在安全隐患的妈姑镇水泥路面,用水车进行清洗,保证了行车安全。贵州省公路运输(海员)工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慰问遇难职工家属和奋战在一线的干部职工及民工。装载机操作手韩劲、水车驾驶员魏余康一直在埋头苦干。饿了,他们就在路边啃几个冷馒头;渴了,就咕嘟咕嘟灌几口凉水…… 
  6月20日是个星期日,从早上开始,遵义公路管理局石茂林书记和杨志刚局长的手机就响个不停,都是公路水毁的信息报告,有各管理段直接报告的,也有局值班人员的信息通报。省道303线217公里处路基坍塌、交通中断;省道207线8公里处垮山,公路被石块、泥土淹埋,交通中断;县道350线28公里处路基坍塌,交通中断……告急!告急!在遵义的正安、道真、凤冈、绥阳不断有公路边坡垮塌、路基坍塌,信息传到值班中心,石书记镇定之中透着焦虑:“看来,手机今天要被打爆了……” 
  在无数的抢险救灾镜头中,公路人执著、勇敢,他们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他们可敬又可爱! 
  我们一直在行动 
  今年3月以来,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召开了多次专题会议和紧急会议,科学预判了今年继抗旱救灾保民生之后抗洪抢险保畅通的严峻形势,多次下发了防汛工作紧急通知,作出了一系列周密的部署;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防汛工作,认真排查整改险情隐患,加强气象信息监测预警,进一步落实重点部位度汛措施,做好汛期应急处置工作,加强汛期值班制度。 
  灾情发生,交通运输部门立即启动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紧急调集抢修人员和机具开展道路抢通。对险情路段安排专人监测,设置警示标志,制定车辆绕行路线并发布公告,努力降低受灾损失。抢险保通工作节奏环环相扣,一是全力保通,二是紧急下拨抢险资金,三是启动恢复重建工作。 
  6月8日上午,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应急办负责人周旺还在不停地记录着全省水毁受灾、抢险救灾的进展情况。由于在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表现突出,他在2008年初被交通运输部评为“抗灾保通先进个人”。周旺对全厅系统的应急抢险情况了如指掌,他一边整理着《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应急信息快报》,一边感慨地说道:“尽管灾害无情,水毁频繁,抢险难度加大,但全省至今未出现长时间的交通中断情况,基本做到了保障畅通,主要是厅领导和有关部门提早作出科学预判、提前作出安排部署,基层一线抢险和各项举措执行得力。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还是感到十分欣慰的。” 
  6月29日,贵州省公路局组织1700余名路政执法人员上路投入防汛抗灾工作,壮大了战水毁、保畅通的力量。在防汛期间,这1700余名路政执法人员对公路、桥梁实施不间断巡查,一旦发现险情就及时处置,确保公路在最短时间内抢通。风雨交加中,他们跋涉在贵州的群山间、公路上,迈出了公路人最动人、最飒爽的英姿! 
  “生命线”上的钢铁长城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难以忘怀关岭“6·28”特大滑坡灾害中全力投入抢险的驻黔武警交通直属工程部第二工程处。这一次,光荣的人民解放军又一次在灾难面前展示了他们的爱与力量。 
  灾情发生后,驻贵州六盘水、安龙县和思南县的武警交通部队官兵,立即停止了正在紧张进行的道路施工,按照事先演练,迅速集结待命。6月28日当晚23时,依旧是暴雨如注,大雨丝毫没有因99条鲜活的生命被深埋废墟而有所停息,反而越下越大。“出发!”,随着工程处主任杨海生的一声令下,一支由62人组成的抢险救援分队,随同7台专业救援机械设备,以最快的速度在疾风暴雨中前行。 
  6月29日凌晨4时50分,救援官兵首先赶到了灾害现场,当行至距塌方现场约5公里处时,通往灾害现场的道路被不断发生的山体滑坡所堆积的大量土石横阻,多数路段路基被泥石流冲毁,官兵和救援设备根本无法通行。此时,陆续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救援队伍在官兵们身后排起了长队。时间就是生命,早一秒抢通救援通道,各方救援人员和各种救援设备就能早一秒进入灾害现场,被埋人员就能有多一份生还的希望。 
  上午8时许,经过官兵们近4个小时的连续奋战,他们终于抢通了通往事故现场的唯一一条救援通道。此时,一夜未合眼的官兵们来不及休息,又疾步冲向滑坡现场实施救援…… 
  与此同时,邻县的公路抢险突击队也积极投入救灾工作。贵州省桥梁集团公司晴兴高速公路项目施工处得知消息后,主动派出两台挖掘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清理道路;晴隆段、普安段职工也迅速赶到现场抢险救灾……在大灾来临之时,贵州公路各部门、武警部队和沿线受灾群众一道,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合力,聚集成了一座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