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港:“鲲鹏之翼”如何腾飞

2010-7-21 0:5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 范云兵
    元朝时,这里是南粮北运海路的出发地。因为有了粮食这个根基,蒙古铁军东拼西杀,开拓了前所未有的疆土。
    600年前,这里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点。因为有了成熟的海运技术,明帝国享受着君临万国的荣誉。
    然而,由于近代中国经济的衰落、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以及自然条件造成的淤积,昔日的“天下第一码头”没落了。时至今日,伴随着中国外贸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太仓港试图恢复“海运千艘,盛极一时”的繁荣景象。
    但中国的港口市场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加之临近中国港口的巨无霸——上海港,太仓港凭什么来打造一个外贸干线港?“交通便利、货源集中,都是我们的优势。”太仓港的投资方、现代货箱码头业务发展总监魏马克告诉记者。
天时地利
    甫一落座,魏马克就问记者:“你们刚从上海过来,从上海到太仓的这段很顺畅吧?”在得到记者的肯定回答之后,魏马克说,上海的交通状况已经越来越糟,阻碍了港口经济的发展,这也就是现代货箱码头投资太仓港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客户提供更快捷、更节约成本的运输模式。
    魏马克介绍说,上个世纪70年末,中国政府鼓励外商投资发展加工制造业,而发展加工制造业的首选地区就是深圳,其次是上海。于是上海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便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而当时上海的货物大部分是通过驳船的形式运往香港,再由香港转运到远洋。也就是说,上海港一开始是由喂给港发展而来。
    随着外商投资额度不断加大,一些船公司为了节约运输成本,便更多的采用上海直航到欧美的航线,上海港便作为中国第一大港发展起来。到了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上海作为日益发展的金融中心,地价以及人力成本不断增高,加工制造业从上海转移到江浙一带。苏南作为新的制造业集散中心,苏州、无锡、昆山等城市的货物进出口便逐渐吸引了船公司的注意,船公司同样谋求运费最为节省的直航。
    作为最靠近苏南地区的港口来说,太仓港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其地理位置,因为苏南经济加工区绝大部分位于太仓港方圆100公里以内。而苏南地区的外商投资规模也在不断加大。据数据统计,苏南地区从2003年到2009年投资保持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到2009年,苏南地区的外商投资规模达到3290亿元,其规模相当于整个长三角地区的40%以上。在长三角的其他地区,如苏北、上海、浙江的外商投资都是递减趋势,其中上海2009年的外商投资规模为2780亿元,同比减少14%。
    苏南地区的货物如果要走洋山港,需经过公路运输,并要经过上海市区和东海大桥,如果走太仓港就省去了很多麻烦。据初步统计,苏南地区的货箱走太仓港会比走外高桥和洋山分别节省10个小时和14个小时以上。单从内陆运输来讲,每个箱体可以为苏南地区的用户节省50到200美元不等。总体上来说,节省的成本大概在20%~30%。
    随着苏南和上海外商投资的此消彼长,以及交通运输方面的优势,现代货箱码头看准了这一趋势,投资太仓港。魏马克认为,太仓港的投资不仅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同时为长三角提供了支持补充的作用。
    而太仓国际门户董事总经理靳东祺表示,跟中国大部分的工程一样,太仓港的建设也是分批分期建成。七年半以前,现代货箱投资额一期,然后投资了二期,一期现代货箱占51%的股份、中远集团占46%、政府占3%;二期为现代货箱占70%,苏州市政府占据30%;而三期完全是由政府投资。
    太仓港口管理委员会发展服务局局长孙松告诉记者,太仓港第三期工程在今年的7月份开放运营后,泊位将达到10个,集装箱的吞吐能力为435万标箱。
    现代货箱码头在投资的同时,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靳东祺介绍,原来长江入海口的水深只有-10.5米,但是太仓港码头设施是按照-12.5米的要求建造的。随着今年长江口清淤工程的结束,长江口的水深将经达到-12.5米。此外,太仓港二期码头投资8000万元人民币,龙门吊在2008年年底全部采用油改电新技术,成本至少节约30%。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太仓港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一年多以来,与太仓港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魏马克说,客户会根据保税物流中心进一步加大其货物中转量,对码头外运量的增加也会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人和?
    三年前,交通运输部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点发展上海为中心、浙江宁波和江苏苏州为两翼的集装箱干线港(苏州港分为太仓港、常熟港和张家港港,其中以太仓港为核心)”,即“一港两翼”政策。此外,江苏省各级政府也出台了支持太仓港发展的一些列扶持措施。
    一港两翼以上海港为中心,北面以太仓港为翼,南面以宁波港为翼。显然,中国政府是要全面整合长三角的港口营运能力,增强竞争力,全面扶持长三角港口航运这只“鲲鹏”,为长三角的经济打下腾飞的基础。
    而太仓港这只“鲲鹏之翼”,经过几年的发展,也定位了自己的目标。孙松告诉记者,太仓港前期主要是做洋山的喂给港,慢慢成为一个中转港,然后是枢纽港,最后是外贸干线港。
    太仓港开辟以来,内贸占据着60%以上的吞吐量,路线主要是到黄埔、广东以及天津。目前,有8家内贸船公司的20多条线。
    当然,要想做强做大,港口必须要有成熟的直达路线。孙松介绍说,目前太仓港有8条航线,主要是韩国、台湾、日本等近洋航线,只有TCC(挪威集装箱货运公司天熙箱运)开辟了一条到美国的远洋航线。而在未来的10~15年内,太仓港的定位主要是以近洋航线为主。“要想扩大货量,航线的设置是个极大地制约,因为远洋航线的缺失,客户就不会选择太仓港,这是太仓港的一个短腿。”孙松坦言。“目前太仓港的货源不是问题,只有把大的船公司引过来才能实现港口的大发展。”孙松说,太仓港正在实施一些优惠政策引进一些大的船公司,这样他们会把已有的航线带到太仓港。而2008年底与台湾的直航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孙松介绍,2009年,太仓对台直达航线只有一条船,运量为2万标箱。而今年该航线两条船前半年的运量已经达到了3万标箱。
    但是,对台航线的运量只是太仓港的一小部分。关键问题是,更多更大的船公司会不会、能不能在太仓港开辟直达远洋航线。作为上海港的两翼,太仓港与上海毗邻,又没有宁波港能停泊超级大船的优势,其远洋航线的发展困难重重。
    孙松无奈地说,目前长三角地区上海港、宁波港等国际性大港,已经发展的相对成熟,其路线和客户相对稳定,已有客户要想改变原有的运输路线,是一件很难得事情。“这次与TCC的合作是太仓港业务的一次尝试。”
□范云兵
    宁波港雄心勃勃,显然不甘心做中国的二线港口。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国家出台利好政策支持长三角港口的发展,肯定会促进其崛起。但俗话又说,大树底下不长草。面对上海港这个当今中国港口的霸主,太仓港的发展又困难重重。
    港口的发展离不开腹地经济的发展,太仓港的货源腹地集中的来自苏州,而上海港的货源腹地大部分来自整个长三角地区,货源腹地的差距决定了太仓港不能与上海港同日而语。因此,太仓港在积极扩大苏南货源的同时,正在利用江尾海头的优势,顺江而上,寻求长江中上游货源。与淮安港的对接就证明了其扩大货源腹地的试探。
    但无论如何,因为某些天然短板,太仓港也只能做上海港这只“鲲鹏鸟”的一只翅膀,来共同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好在,太仓港也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孙松说,太仓港目前的中心是发展内贸,着重开拓近洋航线,积极寻求远洋航线,同时大力发展对洋山港的喂给业务。
    太仓港有了明确的定位和目标,也有了发展的货源基础。但是令太仓 “不服气”的是,当前行政力量的干涉和不公平竞争的现状。一位专家表示,如果船公司来太仓港开辟航线,那么你的船公司不能跟上海港有任何关系,否则会受到上海港 “限制”。毕竟,没有哪家船公司敢得罪上海港。而据记者了解,目前与太仓港合作的TCC只在太仓港开辟了航线。
    当然,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长三角地区的集装箱业务会随之增加,太仓港的业务量也会不断增加。而对于上海港来说,何不通过公平竞争,让太仓港更好的发展,自己去更多的专注于中转、融资、船舶交易等业务,加强自己的软实力呢?
    毕竟,长三角的港口市场是一片开阔的天空,港口就像一只鲲鹏鸟,上海港是躯干,而宁波和太仓这两只翅膀不丰满,是无论如何也飞不高的。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