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港建设是中国公路物流转型升级的有效载体

2010-7-21 0:3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传化公路物流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姚文通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球金融危机虽已过去,但后危机时代经济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仍需进一步加快。如何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物流需求?如何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如何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这对物流发展提出了严峻考验,尤其是公路物流。
三道难题
    相对于国际物流完善先进的基础设施、实力雄厚的市场主体、较高的运营效率,国内物流,特别是承担了国内70%以上货运量的公路物流,在基础设施、市场主体、运营效率等各方面却没有得到长效发展。虽然公路道路建设已基本完善,但连接和发挥道路通行作用的运输枢纽(节点、站场)建设却没有及时跟上,以货物运输为主的公路枢纽建设,在各大城市中几乎还是空白。而且公路运输市场主体“小、散、乱”,整体运营效率低下,导致公路物流成为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块短板。公路物流产业链上的三大主体——货主、物流企业、社会车辆也都存在着难以破解的难题。
    第一,我们的物流服务提供者——中小物流企业面临创业发展难。据我们调查统计,中小物流企业运输量占中国公路物流货运量的90%以上,总体呈现“数量多、规模小、竞争力弱”特征,普遍表现为管理水平较低,信息化水平低,综合化程度低。为降低经营成本,他们通常在城郊结合部自发的集聚,这样形成的“马路市场”布局散、秩序乱、环境差,缺乏安全、市场信用、创业发展环境,成为政府监管与城市建设整治对象,无稳定性、无良好品牌形象,更不要说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
    第二,我们的运输主体——社会车辆停车配货难。社会车辆是我国物流运输的主体,多以个体运输户的形式存在,全国约有800多万辆个体货运车辆,司机有约2000多万,他们承载了国内公路运输的重任。这样庞大的一个群体却一直不被社会所重视和服务,甚至遭受各种责难。他们“散兵游勇”式的在全国各地努力找货,但因缺乏安全、规范的平台,经常因配不到货而被迫空车返回;他们吃睡基本在车上,停车基本在马路边,堵塞交通,成为政府规范交通运输、提升市容市貌的重点整治对象。
    第三,我们的货主——制造业企业物流业务外包难。从中国制造业正处于工业化向中后期推进的关键阶段,面临结构优化和升级的战略任务,其核心竞争力提升和成本降低需要物流业给予有力的支撑。但是,制造企业对第三方物流认知程度普遍较低,制造业物流外包比例多年来一直低于20%,许多企业仍以自营物流为主。这个局面的造成,一方面是由于制造业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足够的信任,担心过度依赖第三方物流公司会对整个供应链失去控制,在物流外包决策上犹豫不定。另一方面,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散、小、乱、传统”的经营现状,无法满足制造业企业的外包需求。因此,企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的价值未能充分挖掘。
模式创新
    如何破解公路物流
    行业面临的三大难
    题,提升公路物
    流短板,已经成
    为现代物流业
    发展的关键。
    传化物流经过
    多年的实践与
    运营在对公
    路物流行业三
    大难题的深刻
    洞察与分析的
    基础上,创新性
    的开发了公路港
    物流模式,打造了
    “以信息交易为核心、
    以公路运输为依托、以国内物流为基础”的物流企业集群发展平台,通过集聚“物流服务、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需求”三大资源,并整合各类管理服务资源,搭建了一站式服务体系,培育了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发了一套社会车辆组织化管理的模式,促进了社会分工合作体系的优化。
    以传化物流浙江萧山基地为例,目前我们已经整合集聚了480多家中小物流企业,2003年至今,入港企业平均营业额增长率达到30%左右,产生了3家超亿元物流企业,3家星级物流企业,其中3A级物流企业2家,5A级物流企业1家。我们整合了40万辆的社会车辆资源,每天吸引3000到4000辆车进场交易,空车配货时间从原来的平均72小时缩减到目前的平均6小时,大大提高了车辆运营效率,促进了节能减排,有效推动了低碳经济发展。我们还面向司机提供一系列的服务,让长期从事运输业务的主体,在传化物流基地内享受到了“停车好、配货好、休息好”的三好待遇,改善了卡车司机的生活品质,实现了社会和谐。
    而且传化通过平台使中小物流企业与社会车辆的快速集聚交易,资源间的分工合作系统优化,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两大群体联合为制造业输出更加优质物流服务,促进了制造业物流业务的剥离,降低了物流运营成本,强化了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长效发展,搭建了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以萧山区为例,企业外包比例从2002年的30%左右增加至2009年的90%以上;实施物流业务外包的货主企业从2002年的6000家,上升到2009年的2万多家,为其降低40%的物流成本。
    传化公路港物流平台以创新的模式破解了公路物流行业三难问题,实现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不仅降低了物流运营成本,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了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还减轻了道路交通拥堵和节能减排,有效节约和集约化利用城市土地资源,优化城市创业和居住环境,改善当地方投资环境,助推了城市的升级发展。这就是我们所极力倡导的“物流让城市更美好”理念,是绿色物流发展的内涵所在。
发展建议
通过多年的运营实践,我们充分认识到,公路港物流平台作为公共性服务平台,其社会性及公益性必然存在,决定了平台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社会支持。因此,对于公路港物流平台建设我们形成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第一,公路运输枢纽建设是物流业发展最有效的路径与方法。公路港物流平台创新解决“三难问题”,实现社会化、标准化、组织化管理,有力拉升公路物流短板,全面促进物流对经济社会推动作用的发挥。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一定要加强公路港枢纽建设对物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快各大城市公路港建设。当公路港物流枢纽实现网络化,对物流业发展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政府须加强对全国枢纽建设的通盘规划。要像建设空港、海港、客运站一样,对公路港平台建设做好枢纽、节点规划,与交通网络规划、产业规划、城市规划相结合,要立足经济圈和交通圈两个基本条件,在不具备建设条件的地区要严格控制。对公路港物流平台要制定统一的建设与运营标准。加强对公路物流枢纽的规划、立项、建设、运营等环节的评价工作,防止一些项目以公路港物流平台建设为名占用资源。要制定行业准入标准,让有发展战略、有品牌、有实力、有成功运营经验的优质平台企业来承担平台开发和运营项目,保障物流平台的健康发展。
    第三,给予符合标准的公路港物流平台以政策支持。要把公路港物流平台当作产业转型升级的平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来打造,要从平台规划、开发建设、资源取得、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给予规范、引导和政策支持。在法律法规上,要出台规范的平台管理服务条例。对新投资建设的符合标准物流基地,给予贴息补助。对共享信息平台运行主体,给予投资额或平台交易额的一定比例的补助,发挥平台对中小物流企业的孵化器作用。对入驻平台的规范化运作企业,在获得国家资质评定、开通城际货运班线、建立跨区域经营网点、提升企业规模等方面给予支持与奖励。
    当然,传化物流还在不断的探索与完善中,也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给予的关心和帮助,共同推动中国公路物流事业的发展。我们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中国公路物流事业的明天会更美好。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