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高铁”1天都能搞定

2010-7-2 12:0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沪宁高铁的开通,将促使航空和公路运输发生一次大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只会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便利。”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张颢瀚认为,作为城际间的客运专线,在城市之间“公交化” 
  运行的沪宁高铁,将大大增强长三角城市间的“同城效应”。今后,沪宁城际之间将形成一个都市群,这个都市群同时又是一个一小时通勤圈。在这个通勤圈里,任何一个城市都可能成为工作和生活的地点。 
  城际高铁在速度、频次、便捷消费等层面的优越性,使长三角城市间的社会、经济、产业、生活大融合愈走愈近。以苏州为例,“苏州居住、上海工作”的城际上班模式将有进一步的发展,40余分钟的时间内,通达距离将从以往的上海—昆山、苏州延伸到上海—无锡、常州甚至更远。 
  每平方米1万元,是常州中心区高端精装修住宅的价位,同时也是上海最外围居住区普通公寓的价格。面对中心区的工作,同样是半个小时以外的居所,可以选择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氛围。 
  “时间距离的缩短,以及刷卡消费的模式,使‘同城效应’进一步升级,促使更多的人愿意选‘候鸟式’生活,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投资长三角的契机。”有业内专家这样认为。 
  “沪宁高铁的开通,必将对沪宁沿线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上海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这样憧憬道,像南京人下班后去上海听一场音乐会,无锡人到南京秦淮河赏夜景,上海人到苏州金鸡湖畔品茶小酌……这种一天之内在沪宁两地游走的都市族必将大大增加。 
  □抢先行动 
  旅行社推出高铁世博游 
  记者从携程旅行网了解到,携程昨天推出高铁世博游产品,南京市民可以乘坐高铁列车到达上海虹桥站,无需出站就可转乘地铁到达世博园区,而且还能享受携程提前预约中国馆、地球城市馆、城市未来馆等热门场馆的服务。携程旅行网南京分公司旅游业务经理朱娴表示,传统的旅游大巴从南京到上海一般都要4个多小时,沪宁高铁开通,最快仅需73分钟,这为南京市民游世博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朱娴说,随着七八月学校放假,世博暑期学生团、亲子团又会让上海世博园迎来新一轮高峰,建议广大市民错峰前往世博园参观。 
  高铁冲击波 
  南京准备好了吗? 
  昨天,沪宁城际高铁正式开通运行,原本需要两个半小时的沪宁行程最快只要73分钟。上海到南京,沿线6个地级以上城市从此进入“同城时代”。对沪宁沿线的居民来说,他们的出行更加便捷。而对沪宁沿线的城市而言,在看到“利好”的同时也看到了“风险”。沪宁高铁,将如何影响南京?南京准备好了吗? 
  大巴车没人坐了? 
  “坐城际高铁到上海只要73分钟,坐大巴从上海汽车站开到南京汽车站的话估计要4小时,最便宜的也要80多元。这样一来,南京到上海的大巴会不会没人坐啊?”在沪宁城际高铁开通当日,南京市民张笑春向记者发出了疑问。 
  对此,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张晓铃表示,其实并不用过于担心,其实沪宁间交通运输压力很大,仅靠一种运输方式难以解决超负荷的流动量。针对此现象,张晓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沪宁高铁的开通将带来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分工调整和重新分配,从目前的价位来看,也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的旅客会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出行方式。 
  来南京的少了? 
  作为省会城市,一些苏南城市、安徽等地的市民经常会选择到南京来旅游购物。如果现在到上海只要一小时左右,那么像无锡、苏州、常州的市民会不会直接选择去上海,而不来南京了呢? 
  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葛守昆表示: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交通方式水平的提高,必然要求中心城市服务水平提高,才能具备良好的吸纳能力。有专家表示,南京与上海在商业氛围与旅游资源上其实有很多区别,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在文化旅游、特色购物上有上海所不具备的优势:“比如要看明孝陵、到汤山泡温泉、到夫子庙买雨花石,这些上海是没有的,高铁开通后反而会加速上海人来南京购物。” 
  人才都跑上海去了? 
  都说南京人恋家,但如果拿着高工资,有着很好的发展平台,离家只有1个多小时的车程,南京的人才会不会选择离开这个城市,到更好的地方———也就是上海发展呢? 
  “沪宁高铁开通后,城市间形成的紧密链接,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著名经济学家洪银兴教授认为,南京与上海确实“同城化”了,但南京以及周围地区包括人才资源等可能更多地流到上海去,而不是流到南京来。 
  对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陈万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应该看到,上海在吸引外地人才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制度障碍,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向长三角其他地区的外流。沪宁高铁开通后这种现象将更加明显,即两地人员往来更加频繁,沪宁间异地就业、异地居住将非常普遍,这也为南京提供了人才引进、共享的难得机遇。 
  南京产业发展会受影响? 
  “如果南京的综合配套功能不完善,南京的‘中介点’角色就会变成‘中转站’角色,上海及长三角的辐射会越过南京,南京的企业也会被上海吸引过去。”上海浦东台湾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盛九元表示。 
  看法相对乐观的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张颢瀚认为,上海是国际金融中心,南京则是长三角包括泛长三角城际网络的中心城市,两个城市各自需要和吸收的要素资源不一样,上海集聚的,以国际资源为主;南京集聚的,则以城际之间的资源为主。“同城化”以后,周边城市到南京来寻求互补,成本会更低,也会更便捷,因此,南京得到的实惠会更多。 
  专家认为,眼下,南京在发展服务外包、软件、高新技术、金融、商贸等产业方面已经具备了突出优势,今后要注意的是与上海错位发展,彰显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