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为经济发展添加平衡“砝码”

2010-7-11 10:5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长期以来,“市大县小、南强北弱、城乡不均”的尴尬局面,制约着徐州的发展。今年以来,徐州人把这个“家丑”摊到了台面上。市委书记曹新平表示,平衡发展,直接关系到徐州的振兴和苏北板块的崛起,也成为徐州振兴攻坚之年的主题词。
县域发力,“经济短腿”拉长变粗
“五一”前夕,在徐州市推进科学发展大会上,曹新平通报了这样一组数字:2009年,6县(市)和贾汪区实现GDP1461亿元,占全市比重的61.2%,发展速度连续6年超全市平均水平。
近年来的发展轨迹表明,徐州已跻身于全国特大城市行列,并成为徐州都市圈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而县域经济则相对薄弱,尤其是丰县和睢宁,至今还是江苏省贫困县,在全省52个县(市)中排名几近末位,这与市域经济的强势发展很不协调,也拖了徐州在苏北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的后腿。
为改变这种市县发展失衡态势,徐州今年实施了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以推动县域经济形成产业集聚优势,让“经济短腿”拉长变粗。
5月6日,丰县在南京向全国推介今年7月举办的中国·丰县首届电动车展销会。据介绍,电动三轮车是丰县近年崛起的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全县已有200余家电动三轮车生产企业,年整车生产能力已突破300万辆,销售额达40多亿元。今明两年,该县还将继续整合资源,打造龙头企业集团,力争年产值超百亿元。
如今,徐州县域经济在“平衡”的鲜明导向中竞相发力:沛县改变煤矿粗放经营方式,发展煤化工、煤电铝等二次能源转化和延伸项目,建成6.5平方公里新型铝材产业园,年加工能力突破60多万吨;睢宁县实施“突破睢宁”战略,建设全国最大的白色家电、纺织产业基地,实现“洼地崛起”;新沂市加快推进农化工产业转型,打造煤化工、精细化工和机械制造等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循环型经济新路。与此同时,各县市还放大参照系,在全省乃至全国争先进位。铜山在全国百强县的评比中两年跃升15位,邳州去年首次挺进全国百强方阵,沛县也向百强目标发起冲刺。
北区崛起,“龙须沟”变脸
4月底,国内电器巨头苏宁集团斥资60亿元,在徐州市鼓楼区开建高达266米、总面积47万平方米的徐州苏宁置业广场。这是鼓楼区史上最大的单体项目,也是苏宁集团在全国投资的最大置业项目。据苏宁集团徐州置业市场经理顾晓刚介绍,他们之所以把投资最大的项目落户在经济并不发达的鼓楼区,是看中了徐州北区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和迅速提升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
对徐州来说,北区的巨变实属不易。鼓楼、九里两区同属徐州“老城北”,一度被徐州市布点为北部工业区,成了化工、建材、水泥、造纸等高污染产业的“集中营”。加上众多煤矿和港口的污染,整个北区成了“龙须沟”,下转A2版
上接A1版 背上了沉重的生态环境负债。两区经济因此长期滞后于徐州南部的泉山、云龙以及铜山新区。
北区发展的滞后和污染,渐渐成为徐州人心头的一块伤疤,为彻底解决“老城北”问题,徐州实施北区改造计划,启动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工程,累计投资5亿元,把位于九里区的庞庄矿塌陷地改造为碧波荡漾的九里湖生态湿地公园。鼓楼区更是以壮士断腕的气魄,永久关停运河沿线的30多座煤港码头,将90余家重点化工企业退城入园,不仅减少污水、废气近万吨,还置换出土地1800余亩,引来12个亿元项目集中落地,成为全市集中开发、集约发展的成功典范。
生态再造引来了九里区人气的飚升。该区大手笔发展现代物流等支柱产业。目前该区拥有物流企业112家,去年完成收入10亿元。九里物流园项目已被列入徐州市重点建设的五大物流基地之一。而鼓楼区则在工业企业退城入园之后,腾笼换鸟,崛起了金鹰国际、金地商都、八里家居、国际顶级凯悦酒店等一大批现代商业“巨无霸”。该区还将用3年时间把鼓楼中心商圈,打造成苏北首个经营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今年一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3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2亿元,分别增长26.8%和70.9%,增幅列徐州主城区第一。
城乡统筹,农民得“头彩”
5月20日,记者走进铜山县柳新镇新桥村农民付松家里,新建的二层小楼内,装修大方而洋气,光滑的地板砖一尘不染,房内家电设施一应俱全。最重要的,是家里还装上了集成式卫浴系统。
该村党支部书记陈言君告诉记者,现在对农民来说,家里添置些电器不是难事,最困难的是厕所和浴室的改造。因为农村长期没有地下管网,所以厕水浴水无处可排。今年村里铺设地下水道管网,解决了农民的一大难题。
瞄准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徐州打破传统发展路径,举全市之力实施五个“一体化”,即: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社会保障一体化、就业一体化,让城乡百姓共享公共资源和政策利好。
为了“补差”,徐州在全国率先建成市、县、镇、村四级定点医疗服务体系,创造了管理“七统一”的徐州模式。2009年,全市农民参合率高达99.09%,参合率和参合人数均居全省第一。今年,该市又将住院补偿封顶线提高到10万元,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6倍,远高于国家“6倍以上”的目标。
同时,徐州各县都在打造百姓生活的“幸福三圈”,即10分钟平安圈、10分钟生活圈、10分钟就业圈,农民的生产生活、就业医疗、文娱教育等基本需求,均可在10分钟的里程半径内得到满足。
今年“两会”上,市长张敬华透露,全市年内将建设360公里乡村公路和10个农村客运站,改造20万农厕,让27万人脱贫,70万农民用上自来水。未来2—3年,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扶持,打造30个中心镇,推动农民人口向镇区集中,提高徐州的城市化率。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