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矿进入季度定价时代

2010-6-9 1:4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筵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陈中涛
·
    铁矿石季度定价机制
    启动以后,将使得铁矿石具备了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所具备的金融属性,对铁矿石的贸易和价格运行生态必将带来重大影响。
    自今年年初以来,有关铁矿石定价机制将出现变局的消息就接连不断。3月23日,世界矿业巨头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发布一份声明,声称该公司目前已经开始实施新的市场策略,对于铁矿石将采用更加灵活的定价机制。4月6日,巴西淡水河谷公布,与全球范围内97%的客户(约90%的合同销量)达成季度合同。之后,三大矿山之一的力拓声称,已就铁矿石季价问题与中国以外的亚洲钢厂签订了正式的协议,未来铁矿石价格将更贴近现货市场价格,变动将是大势所趋。维系了40余年的长协价格机制被打破,采用以现货价为基础的新的定价机制,会对我国钢铁行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笔者分析认为,有两方面的影响,值得密切关注:
一是加剧铁矿石价格上涨,加重我国钢铁行业成本压力。
    根据力拓的报价,折算之后,品位63.5%的粉矿为123美元/吨 (FOB),块矿138美元/吨(FOB),较之前的“临时价格”高出10美元/吨左右。加上海运费用,整个第二季度,国内钢企最终结算的品位63.5%粉矿价格将在135美元/吨左右。这一价格比2009年的基准价格高出整整一倍。在报价文件中,力拓还声明,该价格限期从4月1日到6月30日。已过去的4、5月份的矿石最终结算价格,将以新公布的协议价为基础做出调整。此前,力拓按照以“临时价格”向国内钢厂供货的价格大约在110美元/吨。这将进一步抬高国内钢铁企业生产成本。据测算,若按照4月份矿石进口数、其中60%的协议矿计算,今年第二季度,中国钢企将为此多支付超过400亿元的矿石成本。
    虽然第二季度的矿价已经让钢厂大为头痛,第三季度却还将很可能再度大幅提升。按照铁矿石季度定价的规则,当季的现货市场均价将成为下个季度的合约价格,也就是说4~6月份的合同价实际上是1~3月份的现货市场均价,而4~6月份的现货市场均价将成为7~9月份当季的合约价格。从现货市场上看,第一季度的现货均价较去年的合约价出现了大幅上涨,因此首次以季度定价模式确定的第二季度的合约价格较去年的年度合约价格出现了接近100%的涨幅。而在4月份,铁矿石现货市场价格继续大幅上涨,并屡创新高,有望较第一季度的现货成交均价(即第二季度的合约价)继续出现大幅上涨,尽管5月份以来出现了下跌,但仍处于比第二季度的120美元/吨的合约价高得多的位置。由此来看,三大矿商可能继续提高第三季度的合约价格。
    据悉,目前我国主流钢厂使用的矿石在120美元/吨,而前期的低价矿石库存已被基本消耗完毕。如果第三季度矿价按照现在传言中的160美元/吨定价,加上海运费后,到中国境内就达到180~190美元/吨,钢企面临的成本压力可谓空前加大。
    不仅仅是第二、三季度价格走高,长期来看铁矿石价格都将盘踞高位。这是因为铁矿石价格最终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从供需关系来看,一方面,中国已是稳居世界第一的钢铁生产、消费大国,对铁矿石具有刚性需求,而国内铁矿石资源相对不足,从国际上大量进口铁矿石的局面短期之内难以改变;另一方面,澳洲的资源税政策出台,极大地打击了矿产商增资扩产的积极性。据悉,目前已经有多家矿企暂停了多个项目的扩产计划。印度提高铁矿石出口税的政策,也将使印度铁矿石出口减少。受铁矿石资源国政策影响,国际市场上铁矿石供应呈下降趋势。
    根据4月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信息发布会的统计数据,今年第一季度进口铁矿石综合平均到岸价96.31美元/吨,比上年同期的79.79美元/吨,上涨20.69%;国内炼焦煤售价3月末比上年同期上涨18.78%。由于原燃料采购成本的不断上升,今年以来钢材价格虽然有所上升,但钢铁企业的盈利水平仍低于全国工业行业的平均水平。第一季度77户钢铁企业中,有10户为亏损,亏损面12.98%,比上年同期下降16.89个百分点。总的来看,虽然钢铁企业的盈利状况有了一定的好转,但第一季度大中型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仅为3.25%,仍处于盈利低水平状态。
二是增强铁矿石金融属性,加剧铁矿石投机炒作。
    铁矿石季度定价机制启动以后,将使得铁矿石具备了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所具备的金融属性,将使得“游资”、“热钱”对于铁矿石的炒作成为常态,对铁矿石的贸易和价格运行生态必将带来重大影响。
    据悉,嗅觉敏锐的国际金融炒家早已闻风而动,最近两年已将有形之手伸进了铁矿石的价格形成领域,推出了一些铁矿石交易的初级衍生金融产品。在2008年5月份,德意志银行、新加坡交易所就推出了铁矿石掉期交易。2009年5月份,摩根士丹利、高盛和巴克莱三大投行联手推出了现金结算的铁矿石投机交易。从2009年4~9月份,通过新加坡交易所进行铁矿石掉期交易的已有300多万吨。参与新交所掉期交易的已经接近100家。铁矿石从长协价改为季度价后,铁矿石掉期交易合同激增。新加坡交易所今年4月份铁矿石掉期合约交易量月增60%,达到创纪录的4446张合约。由此来看,铁矿石采用季度定价方式、价格完全随行就市后,将会进一步催生相关金融衍生产品。
    从按年度定价向季度定价,反映从铁矿石定价基准日趋短期化。以公开的指数为基础定价,容易判断价格走势,但现货价的频繁波动却提出了更高的金融要求,即需要利用铁矿石衍生品市场进行相应的风险对冲。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大宗商品交易在国际市场上日趋泛金融化,铁矿石定价机制虽然发展缓慢,最终难以摆脱“金融化”的潮流。
    我国企业参与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经验不足,2008年以来有关中资企业因所谓海外“套期保值”铩羽而归的新闻时有报道。国外期货市场交易规则较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中国企业海外孤军奋战,对游戏规则不熟悉,研究能力滞后,信息不对称,容易误判行情,因而常常被代理机构设套或被国际基金“狩猎”。可以想像,铁矿石供应的高度垄断,加之三大巨头管理层丰富的金融背景,多家金融机构作为大股东进行背后操纵,以及另一个对铁矿石行情具有重要影响的海运市场也掌控在华尔街手中,中国企业未来要付出的成本和承受的风险会更加巨大。面对这种形势,我国要加快相应金融衍生品创新步伐,做到未雨绸缪、及早应对。
    中国衍生品交易目前尚处于发展建设阶段,基础设施薄弱,市场规模较小,产品种类及期限单一,期货交易仅限于商品期货,没有金融期货和期权等衍生工具。国际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走势越发扑朔迷离,商品价格风险的国际传导,对我国实体经济构成了巨大冲击。2009年3月份,线材和螺纹钢期货交易上市,为钢铁生产、贸易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规避价格风险、套期保值的渠道,初步奠定了后续发展基础。今后中国衍生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应把衍生新品种的开发更好地与中国各产业国际化进程相融合,尽快改革期货品种上市机制,放开对上市品种的限制,逐步允许交易所根据市场发展和产业需要自行决定上市新品种。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