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岂能变“黄土”

2010-6-8 15:3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特约评论员 邱林
    虽然国家对稀土矿产资源的严厉整顿已不下3次,然而正因为对源头开采采取了严厉设限的措施,让市场对非法盗采的矿石需求愈发强烈。广东全省核准的稀土开采量是一年2000吨氧化物,但实际开采量逾4万吨,多出来的基本都是非法开采。在这样的乱采滥挖之下,很多地区被剥掉“山皮”,看上去黄土满山,满目疮痍。(6月2日《每日经济新闻》)
    广东省一些地方乱采滥挖稀土的行为是触目惊心的。为何有人对乱采滥挖稀土乐此不疲?为何当地政府对此视若无睹?有分析认为,之所以造成稀土矿的乱采滥挖,是因为稀土在国外有着广泛的需求。暴利面前,利欲熏心的偷采者将法律法规、民众的安全和生死放在一边,矿主的欲望膨胀,偷采变得没有节制,非法采矿者的“帮凶”也难辞其咎。
    今年5月5日,国土资源部通报的公开挂牌督办的“惠东县宝口镇非法开采稀土矿案”中,调查认定宝口镇政府、县供电部门、国土资源局、林业局、环境保护局均存在渎职情况。2006年12月以来,宝山贸昌公司及其他不法矿主未经批准,相继在宝口镇开采稀土矿11处,而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被查出是矿主的“保护伞”。
    事实上,不单在广东,稀土储量巨大的江西也面临稀土被疯狂偷采屡禁不止的局面。在世界资源大国中,中国是矿产资源保护立法最不完善的国家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出台已十多年,许多规定明显滞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就无法可依。这是最可怕的事情。
    虽然中国稀土资源丰富,但稀土资源的分布过于分散。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市已发现上千处稀矿床、矿点和矿化产地。全国从事稀土矿开采、冶炼分离的企业高达169家,其中,中小型企业居多,部分企业的生产能力只有几百吨甚至几十吨。出于发展当地经济的需要,拥有稀土矿产的地区纷纷加大了对稀土矿产的开发力度,从而导致国内稀土产业呈现出“乱采滥挖、无序开发、新建稀土项目过多过快”的乱象。
    而中国这种乱象却被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所利用,他们趁机对中国稀土生产企业和稀土贸易商打压其产品价格,并把从中国低价购买的中低档稀土产品打包储存,以备将来之需。在日本、韩国、美国等先后将稀土视为战略资源,并加强战略储备时,而中国一些企业或贸易商只是把它看作是换取外汇的普通商品。例如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稀土储量大国,但其最大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目前已经被封存起来,转而每年从中国进口。
    稀土本应贵过黄金,但由于国内中小企业混乱无序开采,互相压价,“稀土”在国际市场被卖成“黄土”,价格低廉,结果不仅导致中国丧失稀土定价权,而且大量稀土企业亏损。与1998年相比,2005年时中国的稀土出口量增长了10倍,但价格却降低了36%。而亏损更加剧了中小企业的疯狂开采,结果恶性循环,造成稀土资源的巨大浪费。
    业界专家指出,如果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中国的稀土资源将面临枯竭。为什么对稀土这一战略资源掌控不了,在地方政府面前国家的利益何在?为什么在稀土这一战略资源不集中于国家的掌控之下?为什么国家对有良知的、真正为国分忧的专家们的意见反应如此滞后,甚至是漠视?
    稀土面临枯竭并非耸人听闻。有数字显示,中国的稀土可开采储量从十多年前的占世界80%多,已降到了如今的52%,预计10至15年后,将降至30%左右。对于乱采滥挖、无序开发这种“人祸”如不采取断然措施加以制止,中国的稀土资源迟早会被掏空,届时,“稀土王国”也只徒有虚名。
    其实,对于一些地方乱采滥挖行为,除了“曝光-查处”的常规手段外,亟须加快立法步伐,制定一套合理的制度对非法采矿进行制约。稀土十多年来被当成萝卜白菜一样贱卖的局面不能再发生了。中国再穷,但是没有穷到卖子孙后代的资源来换钱的地步。我们不能容忍几个败家子想赚钱,就断了子孙后路。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