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两港开启入海之门

2010-6-18 17:0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黄海岸边,一块被寄予深切关怀和莫大期望的土地——海洋红港建设工地澎湃着火热的建设激情,往来车辆川流不息,填海围堰宛如一条黄色巨龙,日夜不停向海挺进……   2009年9月25日,丹东市政府和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港口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同开发、合作建设东北东部新的出海大通道——海洋红亿吨港口及后方规划的临港产业园区。同年10月31日,海洋红港口一期围堰工程正式开工。这也意味着,在大东港之后,东港,这个全国唯一沿江、沿海、沿边的新兴港口城市,又有了一个新的通向世界的桥头堡,我国东北也即将形成一条新的出海通道。
  沃土滋养孕育港城新颜,海潮涌动引领千帆竞发。即将跻身全国百强县的东港市,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以前所未有的豪情,以“快发展、大跨越”为目标,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实施“三区两港三带”发展战略,全面拉开沿海经济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新格局。
  南下北上打通出海大通道
  摊开世界地图,放眼望去,大东港距朝鲜半岛的南浦港、釜山港,比大连港缩短62海里;大东港距世界著名中转港——日本神户港比营口港缩短115海里。目前,大东港年吞吐能力4000万吨,正朝着亿吨大港迈进。正在建设中的海洋红港,港口岸线18公里,一期开发岸线可建设各类生产性泊位50个以上,最大停泊能力10万吨级,一次性可停靠5万吨级商船50条以上。港区北侧和东侧,规划总面积19平方公里的物流园区及集装箱作业区,设立仓储、保税、配送、加工及船舶修造等专业区域。再向北,是15平方公里临港产业园区。根据规划,到2030年,海洋红港总投资达到150亿元,形成亿吨港的吞吐能力及临港产业集团。
  南临黄海,与朝鲜一衣带水,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地带,是黄渤海经济圈的交接点,东港不仅占尽了发展的地利优势,更有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天时。目前,新建鸭绿江公路的大桥项目已经正式签约,丹大快速铁路、沈丹客运专线也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批复,并已开工建设。另外,东北东部铁路、丹通、丹海高速公路将于明年竣工,这些有利条件为东港对外开放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两大港口是东港最大优势,我们必须发挥好这一优势,做大做强港口经济,带动全市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在谈到今后的发展时,东港市委书记王军如是说。坐拥两港,背靠腹地,东港肩负着东北东部地区、东北亚乃至辽东半岛走向世界“大通道”的重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东港制定了“三区两港三带”发展规划,旨在通过“窗口”牵动“腹地”,以“沿海”吸引“内陆”,使以港口为依托的临港产业得到快速推进。 “三区”即东港、前阳、孤山三个经济区,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把三大经济组团建设成为“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功能完善、生态优良”的科学发展先导区和创新开放示范区,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重要的增长极。 “两港”即东部依托大东港,推进港城一体化进程,加大与东北、内蒙古东部等广大腹地的产业对接,加快推进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西部抓紧海洋红规划建设,打造北方最大的水产品加工交易中心和北方新兴的商业大港。通过两大港口的牵动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与内陆腹地的合作与交流,加速产业聚集和区域发展,将临港产业培育成东港支柱性产业。 “三带”即在地域上以丹大高速公路、201国道、滨海大道交通线为轴,集中打造三条产业带,拉动全市产业协调发展。
  围绕这一全新的经济发展大格局,东港市迅速行动起来。一个个招商团北上南下,强化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东北腹地、大连和沈阳等中部城市群的合作,搞好与发达地区的产业对接,建立经济联合体,使东港成为东北腹地的海上门户,成为周边及省内外大中城市的战略合作伙伴,成为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转型的首选地。今年年初,东港市政府进一步完善了对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奖励办法,调动了域内金融机构、经办机构融资积极性。制定出台了《东港市扶持工业企业发展办法》等6项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出台了《大孤山精密铸造园区项目建设扶持办法》等相关扶持政策。将内外资投资优惠政策统一起来,逐步缩小了与周边地区的优惠政策差距,构成了较为完整的项目发展扶持体系。
  年初以来,东港人更是以敢为人先的“虎胆”、咄咄逼人的“虎气”、永不言败的“虎劲”,以丹东下达的各项指标作为底限,自加压力,确立了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增长2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增长10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0%以上,努力扩大在全省第一集团的领先优势。今年1至5月份,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亿元,增长76.9%;固定资产投资68.5亿元,增长234%。
  港产联动构筑产业新格局
  港口的背后是临港产业。只有临港产业发达了,港口的效益才能最大化。通过与港口腹地城市、发达地区空间合作的深入推进,东港的政策优势、空间优势、环境优势、资源优势进一步彰显,资本集聚的能力和产业发展实力进一步增强。
  驱车从丹东沿201国道驶往东港,一进前阳地界,道路两旁一个个建设工地直扑眼帘。随行的前阳经济开发区经发局工作人员介绍说:“那是海珠锅炉项目,那一块正在建设的是鹏坤机械项目。从去年底到现在,前阳的建设项目一直没停过。 ”5月末,他们又签了个大单。亚洲最大木制品企业——佰山集团投资7.5亿元建设的年产30万方木制品生产制造项目正式签约。一季度,前阳开发区内新建、技改、扩建、续建、在谈等各类项目51个,总投资53亿元,其中开工建设项目22个,亿元以上项目13个。
  对于东港经济开发区来说,项目建设正如渐热的天气般势头强劲,一路凯歌。丹大电机、奥德燃气续建项目、鸿达重钛等投资超亿元的优质大项目纷纷开工。
  在生产要素分布和产业项目的摆布上,东港市进一步强化沿海意识,突出发挥沿海临港优势,瞄准两个港口建设,主动融入到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之中,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和相关配套产业。目前,已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再生资源、机械加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四大产业集群。再生资源产业集群已有国内外15家企业签订项目入驻协议。2011年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废旧物资拆解、加工、技术开发、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推广、技术培训、市场交易和物流、信息中心;机械加工及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中规模以上企业已达85家,以日牵物流、丰能为龙头的企业牵引着物流装备、造纸机械、农用机械、风能配件等产业的发展;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现有企业560余家,从业人员达1.5万余人,投资亿元的新加坡新隆泰项目已入驻东港,阿迪、polo等世界品牌生产线正在建设当中,全市现已形成了纺织、印染、成衣、展销完整的产业链条,正全力打造东北亚最大的纺织服装基地;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的产值已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35%,以优质稻米、水产品、禽畜产品和特色果菜冷藏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带动了10万户粮农、3万户菜农、2万户渔民增收。
  一个个大项目,孕育着东港经济发展的新希望,成为发展崛起的新引擎。我们有理由相信,东港,必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