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线上的“暖流”
2010-6-1 15:3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阳春三月,藏东高原依然寒气逼人,风雪蔽天。
在海拔450 0多米的川藏线牛踏沟段,积雪一米多深,三处雪崩彻底阻断藏胞回家过藏历年的道路,五十多名游客被困在米堆冰川景点售票处。他们只能靠工作人员扎西俩口的一点柴火一锅稀饭取暖糊口。
一阵阵机车的轰鸣声,刺破了深谷的寂静,3台装载机顶风冒雪,艰难地开进。三十米、二十米,就在所有人员准备振臂高呼,甚至有的车辆已点火起步时,突然间,山崩地裂,冰风挟着积雪顺着山谷扑来,人们被恶风推着跑,积雪直接灌进耳朵里,袖口里。只见三台装载机摆开阵势,冒着雪崩塌方的危险,迂回包抄,灵活机动,经过2个多小时的协同作战,清除了塌方冰雪,及时打通了被堵的公路。
小木屋里,一片劫后余生的庆幸声,夹杂着议论:这是哪支队伍,竟和雪崩对着干?
扎西接过话头,竖起大拇指:这里只有武警交通第四支队的金珠玛咪!
1996年,带着原党和国家领导江泽民主席的亲笔签批信,武警交通四支队官兵从四面八方挺进千里川藏线。自那时起,支队官兵就牢记使命,不辱重托,一次次改写川藏公路的通行记录,一次次救人民群众于冰天雪地之中。
只要路比以前好就行
川藏公路素以海拔高,环境险,灾害多而闻名天下,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十八军奉命修建的,平均每公里就有一名官兵因修路而长眠于此。
初来乍到,面对艰苦的环境、繁重的任务、不同的想法,支队上下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和考验。
接管初,行业主管要求支队在头三年里边组建边整治,年通车时间不低于四个半月即可。19 9 6年10月部队进驻沿线,刚过一年,19 97年元月1 0日,三中队推土机操作手李明成,在保通左贡县电站路段时,由于冰水中作业时间过长,刹车失灵,人机翻下二十多米的河床,壮烈牺牲。
不期而至的意外让官兵产生了恐慌,一边是党和人民殷切的期望,一边是战友的牺牲。
路,怎么养护?灾害,怎么抢通?顿时成了摆在支队面前的第一道难题。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支队上下统一了思想。一些官兵说这里氧气不到内地一半,再艰苦的环境也要自力更生加以克服,再有限的经费也要向一线保障倾斜,绝不因海拔高就降低工作标准,绝不因环境险就打退堂鼓,就算躺在高原上也要奉献,只要路比以前好就行。
海拔高标准更高,缺氧气不缺志气,被官兵刻在沿线十四座海拨4600多米的山顶上。风里来雪里去,官兵始终抱着这样信念战胜了上千次雪崩泥石流塌方,使川藏线路况连年好转。
在西藏自治区交通厅有一组公路养护保通检查评比统计表显示:在支队组建以来的四次公路大检查中,支队连续四次获得抢险保通先进单位。去年11月,捷报再传,自治区公路养护工作大检查中,支队夺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13年来,党委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他们始终信念如一,无愧于“十八军传人”的光荣称号。先后被军地表彰260多次,被评为“全国交通战备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
应急救援中的“国家队”
坚持第一时间抢险保通,像十八军一样攻坚克险,如今已成为支队完成中心任务的共识。凡是日常养护达不到行业主管、驻地政府、驻地群众、过往人员、汽车部队都满意的,一律要追究单位领导责任,评选先进更是无望。
打开支队的抢险保通历史,其间记录了他们坚持工作高标准,打赢一场场硬仗的记录。
2001年4月,部队驻地波密县易贡乡发生特大山体滑坡。帕龙藏布江被拦腰截断,很快形成了高80米,长200米的堰塞湖,直接威胁下游4个民族乡和邻国印度人民的生命安全,川藏公路排龙段十四公里路基完全被毁。按照国家防总指示,部队接受堰塞湖泄洪任务。党委立即调集最优秀的机械操作手,日夜开挖坝体,终于提前半个月完成艰巨的任务。这此突击抢险也标志着四支队由单纯担负公路养护保通任务向遂行多样化任务迈进。
危难时刻人民利益高举过头顶。
驻地森林广布,群众防火意识差,他们组织官兵开展送法律到村、知识进校活动,增强群众法纪意识、生态意识,科学制定森林灭火方案,利用工余时间进行演练,提高灭火能力;维稳中没有专业武器装备,他们录制政策攻心磁带不停地播放。
2 0 07年8月,波密县扎木镇、通麦镇,由于气候干燥,相继发生森林火灾。
山火肆虐,草木含悲。波密县电厂、易贡国家地质公园、岗自然保护区都面临灭顶之灾。灾情就是命令!支队3 0多名官兵火速奔赴两个火灾现场。由于天气干燥,地势险要。加之救火取水源头较远,给官兵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部队从木材场争取到50多把油锯,出动十余台装载机、挖掘机,很快开出了两条5公里的隔离带,控制了火势。
同年8月某日深夜,新加坡华侨蔡先生乘坐的一辆中巴车在波密县古乡乱石滩处,被泥石流困住。有的被吓得爬上车顶,几位女士蜷缩在车内,连向外爬的力气都没有。“十大忠诚卫士”、参谋长刘红春立即带领七中队官兵前去救人。官兵们冒着被泥石流冲走的危险,用尼龙绳一头拴在装载机上,一头系在腰上,一步步趟过泥石流向蔡先生他们靠近。经过三个多小时奋斗,十三名游客全部获救。蔡先生,回到新加坡后,专门致信中国驻新加坡大使张小康,为官兵们请功。
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波密县境内连降大雨,川藏线排龙段50多米路基全部被泥石流冲毁。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白马才旺需路过此地检查维稳工作,还有一位危重病人急需通过这里到成都治病,情形非常紧要,开挖便道是唯一办法。但在临江悬崖上挖便道,官兵还是第一次。支队政委李希平参加过中尼公路、川藏、青藏等多条公路建设,他第一时间到现场选路线、计算方量、调运物资,结果两天就挖通了便道。
20 0 9年3月上旬,当官兵还沉浸在打赢牛踏沟保通战的喜悦时,3月10日,川藏线排龙沟发生山体滑坡,巨石阻断道路。东进西出的车辆近五百辆。支队长陈军顾不上休息,带领突击队星夜驰援排龙沟。爆破手曹成斌,因牛踏沟雪崩抢通中诱发重感冒,正在卫生队治疗。得知情况紧急后,拔掉针头,主动担负山体爆破小组组长,连续十多个小时进行钻眼、引爆作业。
这些只不过是四支队官兵出生入死一次又一次抢通川藏公路的一个缩影。
没有专业应急救援设备,如何在突发情况下确保部队紧急出动和任务圆满完成?四支队官兵已经用实际行动为我们拉直了这个问号。
近八年来,支队先后参与森林灭火、抗震救灾、武装巡逻等应急行动610多次,挽救损失国家和人民经济损失近3亿元,救助危机人员1300多人,确保沿线没有发生大的森林火灾。
整装待迎新的硬仗
2 0 0 8 年7月,武警总部副司令员霍毅,踏着塌方泥石流来到支队,给沿线官兵带来了总部党委和首长的亲切关怀。
官兵从土坯房搬出来了么?新兵适应了这里气候不?在然乌“一线天”工地上,霍副司令员握着官兵龟裂的双手,动情地说:“同志们,发扬老西藏‘三特别’精神,爬冰卧雪,出生入死保通川藏线,无愧于十八军传人的光荣称号。沿线山高弯急路险,大家一定要善打硬仗,保护好自己。”
2005年,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表彰支队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支队代表获奖单位在全国双拥表彰大会上介绍了经验做法。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领导亲切接见了支队官兵代表。2009年1月,支队被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这是厚爱更是期望和重托。
去年7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准,将水电部队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它标志着水电部队的职能任务进一步拓展,地位作用进一步凸显。8月21日,交通运输部、水利部、武警总部在京联合召开武警水电、交通部队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工作部署会议,传达贯彻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对《武警水电、交通部队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方案》的批复精神,支队成为遂行应急救援任务的“国家队”,主要担负公路、桥梁等交通设施的抢修保通和特殊时期、特定条件下重要公路桥隧的管护,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等任务。
在川藏线上,官兵明白自己随时都需要转换角色,经受多样化任务的考验。用他们的一句话说:我是人民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在各级关怀下,四支队官兵整装再出发,准备迎接一个又一个硬仗的挑战。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