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官员的“GDP”政绩观催生了“短命建筑”
2010-5-7 13:5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据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近日披露的一组建筑数据着时让海内外舆论 “炸了锅”。他说,中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只能持续25至30年。这句话的真正含意让人深思。
我们认为,二十年的建筑被拆掉反映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抢快钱”心态,更折射出各地方政府在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掌控中短视、盲动以及缺乏大局意识等许多病灶。
毋庸置疑,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计划赶不上变化”也是许多人的切身感受。有不少往来于中国与海外的华侨华人说,最近20年来,整个中国都像是一个大工地,到处在搞建设、急速扩张。这其中有必需建的,更有“瞎折腾”的。
就在几天前,媒体还曝光说江苏扬州市一个建成时间不到8年的住宅小区,因为官方机构心血来潮又想重新“规划一番”,而面临要被拆迁的尴尬。还有报道说,深圳建筑的平均“寿命”似乎更短于仇副部长说的时间,连20年都不到,许多建于1990年代的房子已经“寿终正寝”,被改造掉了。无怪乎坊间流行一句话:“规划规划,不如领导一句话”。
事实上,这样的“短命”现象,不止在住房市场存在,在中国的道路、桥梁以及诸多市政公共设施建设中,又有几项不是拆了建、建了拆?这不是像一些网民戏谑的“中国人活学活用破窗理论”,而是中国官员们的“GDP政绩观”催生出的“燥热病”和“浮肿病”。必然产生了“短命建筑”。
中国的市场需求难道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虚假繁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难道需要依靠这种方式来推动吗?如果是,那实在令人恐惧。因为这“一建一拆”中,浪费的不止是宝贵的资源(有的还不可再生)和各种社会成本,更在于中国富强的大厦是完全建立在沙滩上。这样的“繁荣”,相信没有人愿意要。
而且经济建设中的那份“燥热和浮气”已经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一夜暴富”、“快速成名”、“富贵豪奢”等热词浸染着每一个人。试问,在中国,有几个普通百姓是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发财致富?恐怕更多人期待的是透过什么更为捷径方式“一步登天”;有几位大学教授在潜心学问和教书育人?人们看到的是一波又一波专家和学者正热衷于各种兼职以及在公众面前的夸夸其谈,然后暴得大名。学术造假和腐败更是屡打不绝;有几个企业家是在真心做好企业?恐怕上市只为圈钱、昧着良心牟取暴利者大有人在,否则,买空卖空、虚造财务账目的骗子公司就不会跻身上市行列,假冒伪劣产品也不会充斥市场。
由攀比成风、心浮气躁而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累积成隐患,危及社会稳定。有研究指,中国社会已进入矛盾多发期,原因何在?只有两个字“抢快”。一个交通路口,谁都要抢着过,没人能心平气和地停下来等一等,这样的路口怎能不撞车?其实,对于中国执政当局来说,当前最不缺少的确实不是“以新换旧”的速度和任期内尽是增长的政绩数据,而是锐意革弊、扎实干事的行动和睿智思考,以及一份能统筹全局、为子孙万世而谋的持续发展规划;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最需要的不是“梦想”,不是财富的多寡,而是拥有一颗最平常、最普通的做事做人、工作生活的心。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