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流强港 烟台奏响蓝色海洋畅想曲

2010-5-7 1:0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随着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主旋律的奏响,有着909公里海岸线,2.6万平方公里海域的烟台市,借助丰富的渔业、海洋矿产、旅游、风能资源,使一条“蓝色长廊”愈发清晰。近年来,烟台市着眼与环渤海和东北亚一体化发展,结合区位、资源、空间及产业优势,围绕深度开发海洋、高效利用海岸、科学开发海岛、统筹发展海陆,以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为主题,建设核心功能区、沿海隆起带、战略支撑带“一核两带”,带动蓝色经济向深海远海拓展,向内陆腹地延伸,加快构建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良好、竞争能力较强的蓝色经济体系,努力打造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蓝色经济区。 

  城市定位突出“蓝色”主题 
  烟台在依托海洋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以“海陆统筹、科教先行、开放合作、突出特色、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原则,针对产业集群、交通建设、旅游产业、城市布局等方面,进行紧扣海洋主题的城市定位。
  定位一:打造国内蓝色经济领军城市。烟台市在发展过程中以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为主线,以集聚创新人才、提升创新能力为动力,造就一批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突破一批海洋科技关键、核心技术,培植一批海洋战略优势产业和新兴高端产业,打造一批海洋产业基地和特色园区,建设海洋科教人才强市和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临海高端产业聚集区,成为国内蓝色经济发展的领军城市。
  定位二:连接中日韩的交通物流枢纽城市。发挥烟台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环渤海和东北亚一体化发展,推进跨渤海、中日韩战略通道建设,完善提升集公路、铁路、海运、航空于一体的全方位交通物流网络,依托保税港区、开发区、高新区等开放载体,探索建立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先行试验区,巩固提升环渤南翼中心城市地位,确立沟通东北和华东、连结日本和韩国的交通物流枢纽城市地位,成为环渤海和东北亚重要的国际物流中心。
  定位三: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城市。突出烟台市碧海、蓝天、岛屿、沙滩的旅游特色,激活仙道、妈祖、秦皇、开埠、葡萄酒等历史和海洋文化元素,按照国际滨海旅游一流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按照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推进旅游要素转化升级,开发特色产品和高端产品,建设国家海洋文化名城,成为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滨海旅游和休闲度假城市。
  定位四:海岸带综合管理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科学开发、有效保护,实行严格的生态环保标准,开展海岸带综合管理和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提高海岸带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和效益,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宜居宜业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面朝大海谋划临港产业隆起带 
  烟台市岸线资源丰富,滨海地带聚集了众多港口、园区和大型企业,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主阵地。烟台将以中心城市六区,蓬莱、龙口、招远、莱州四市威乌高速两侧滨海地带,海阳、莱阳两市青威高速至滨海地带为依托,打造蓝色经济隆起带。
  打造一流强港科学开发海岛 
  烟台港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是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引擎。据港口负责人介绍,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部署,为烟台港跨越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作为烟台港重点工程之一的西港区建设工程,仅去年就获得了15亿元的建设资金。
  目前,烟台港正努力争取挤进油品、矿石、集装箱、煤炭四大货类区域战略层面,已与宝钢集团、中海集团、国投交通公司缔结战略重组合作伙伴,全力打造港口核心竞争力。今后3年,烟台港集团将由亿吨大港向一流强港迈进。
  海湾海岛是蓝色经济由陆地向海洋跨越的前沿。烟台市沿海分布着太平湾、龙口湾等七处面积较大的自然海湾,岛岸线占全省的44.2%,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岛屿72个,是发展蓝色经济的宝贵财富和开发亮点。
  为此,烟台市提出根据不同的区位、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各有侧重地开发港口物流、生态养殖、旅游休闲、临海工业等功能,有效保护、科学开发、有序利用,使海湾真正成为蓝色经济的战略依托湾、产业依存湾和生态涵养湾,打造蓝色经济战略支撑带。其中丁字湾投资1500亿元左右,建设集旅游、度假、高科技工业园区等于一体的滨海生态旅游基地。太平湾是莱州湾的一部分,是我国最大的日晒盐基地。龙口湾岸线长24.5公里,建港条件优良,规划发展港口物流、海洋装备制造和能源化工产业。
  构建蓝色产业体系发展新兴产业 
  产业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和基础,烟台市确立了构建“343蓝色产业体系”,壮大三大战略优势产业,优化提升四大骨干支柱产业,突破发展三大新兴高端产业的蓝色产业发展重点。
  据介绍,烟台在特种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方面具有领先优势。海洋平台订单占全球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25%,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三,能够生产在4000米海域钻探的世界最新先进海洋钻探瓶体。
  目前,共有来福士海洋工程、中柏京鲁船业、巨涛海洋重工等16个船舶制造企业在烟台设厂。船舶制造业正成为烟台临港产业新的增长点。今年烟台市海洋装备制造业在建项目10个,总投资70多亿元。到2015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力达到45万吨、船舶制造能力达到550万载重吨,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洋工程装备和特种船舶制造基地。

  “蓝色金融”助力“蓝色长廊” 
  近年来,烟台市不断加大对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而经济发展不可不提的是金融信贷的支持。截至2009年末,烟台工行对港口及临港产业的融资余额达到129亿元。金融业在烟台蓝色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强力助推作用。
  据了解,2010年初,工商银行山东分行进一步明确提出扩大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绿色环保行业产业的信贷投入”的信贷政策,发展“蓝色金融”成为了全行性的战略部署。可以说,“蓝色金融”正成为该行继“绿色信贷”之后新的服务理念和金融品牌。烟台工商银行作为第一家与烟台政府接洽蓝色金融的银行,前瞻性的发展思路,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
  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是胶东半岛唯一的煤炭基地,其北皂煤矿海域扩大区延伸项目的建设,对缓解胶东半岛能源紧缺、支持黄河三角洲经济建设、节约土地资源、促进海底采煤工艺技术的攻关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获悉该企业融资需求后,工行山东省分行和烟台工行两级联动,对项目展开积极营销,加快项目评审和贷款审批,短时间内为其发放项目贷款5.6亿元,有力地支持了该项目的建设。
  港口物流业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烟台工行创新金融产品,对港口物流业的发展也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龙口港物流产业链中大量中、小型客户因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融资能力有限而面临资金困境。龙口港从稳定客户资源、与客户共渡危机的角度出发,为了有效解决上述客户面临的资金困难,向烟台工行提出了融资需求。工行依据企业面临情况,为其创新设计了“港口物流链融资”业务,由工行为其物流链客户提供结构性短期融资,龙口港对其入港货物进行监管,并承担保兑责任。“商品融资项下港口物流链贸易融资”方案的设计实施,为客户解决了融资困难,为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拓展业务带来了充足动力,也为龙口港吸引了大批客户资源,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显现,实现了多方共赢。 (宏旭 高创业)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