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开原答案

2010-5-7 0:5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全国百强县成功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依靠自然资源发展,一种是利用区位条件壮大。 
  没有矿产资源,不沿边、不沿海、不临港,资源、区位都不具备优势的开原市,在实践中紧紧抓住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矛盾,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没有资源创造资源,没有优势创造优势,闯出了县域经济赶超发展之路,找到了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开原答案。
  制定科学发展思路一以贯之昼夜兼程确保实现
  任何的思维僵滞、固步自封都是发展的大敌。开原市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写下的第一笔便是思想解放。
  2001年刚刚上任的开原市委新班子组织了全市范围的解放思想大讨论,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反复讨论之后,开原上下清醒地认识到谋划发展必须要有高远的“参照系”,目标定位必须要有超乎寻常的高度,只有跳出开原看开原,奋起直追,开拓进取,才能实现开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开原市党政领导班子在准确把握市情民情的基础上,与超前的发展理念和强烈的发展意识碰撞,谋划出了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发展定位,确定了“开放立市、工业强市、商贸兴市、做大城市”四大发展战略。铁岭市委、市政府确定“五大战略”和“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后,开原市结合实际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统筹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不断丰富完善发展思路,确立了阶段性的新目标,先后提出了建设辽北现代化小都市、现代化中等城市,进入全省10强县、全国百强县的跨越发展目标。
  开原市的目标定位,展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赶超发展的气魄,目标既定,一以贯之、昼夜兼程、确保实现。从2001年到2005年,开原市党政领导班子每年都确定出阶段性的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2001年提出选准招商引资、工业强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民营经济、狠抓财源建设5个突破口,2002年提出“5个优化升级”,2003年提出 “5个转变”,2004年提出“5个提升”,2005年提出“5个新飞跃”,之后又相继向全省 10强县、全国百强县发起冲刺。这些阶段性目标紧紧围绕既定的总体目标来制定,任务具体,指标明确,责任落实,层层递进。到2005年胜利实现了4项主要经济指标5年翻一番的目标,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开原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等 5项主要经济指标,由2001年位居全省44个县(市)后10名跃升到前10名;2008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两项经济指标跃升到全省前5名;2009年,开原市被全国县域经济评价中心评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100个县 (市)之一,名列全国347个县级市成长竞争力排行榜第4名。
    科学谋划工业区成为没有资源下的最大“资源”
  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在工业,工业发展的突破口在园区,已经建成的开原工业区成为开原市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主要矛盾的突破口,成为开原没有资源下的最大“资源”。
  进入开原工业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道路、林立的厂房、高耸的塔吊、穿梭的工程车。走进几户投产企业的生产车间,轰鸣的机器、忙碌的工人、不断下线的产品以及车间外面等待装车的运输车辆,令人兴奋不已。据工业区管委会项目服务中心主任尚兴辉介绍,目前工业区内有超百家规模企业在紧张生产。
  2005年10月,开原工业区始建时起步区只有5平方公里,通过学习临沂,年末将园区规划面积从原来的5平方公里拓展到15.6平方公里。仅48天,北区的道路骨架全部拉开;148天,15.6平方公里的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实现了 “九通一平”。2006年,开原工业区对资源进行整合,确定了工业区规划面积21.5平方公里。 2007年,开原市投资7100万元,对城市排污河道小清河进行综合整治,把1000亩河滩地变成了工业用地,工业区再向北拓展9.5平方公里,工业区面积达到31平方公里。今年开原工业区根据项目摆放需要,再次调整总体规划,向西、向南拓展,工业区总规划面积达到51平方公里,形成了5平方公里核心区、16平方公里起步区、31平方公里发展区、51平方公里规划区的规划布局。
  建设工业区如何突破“资金瓶颈”是欠发达的开原必须面对的发展难题。由于开原工业区依托于中心城区,建设之初整个区域都是废弃的河滩地和垃圾场,通过建设3座公铁立交轿、3条城市主干道和给水、排水、供热3条地下管网,以及配套建设供电、通讯、有线电视、公共交通设施,实现了城市和园区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的共享,不仅使开原城市面积大大拓展,废旧地得到合理利用,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更因工业区与中心城区紧紧相连,实现了公共设施和社会事业的资源共享,节约资金20亿元以上,缩短工期2年以上,实现了投入产出最大化。
  开原工业区坚持边建设边招商。书记、市长带头走出去招商,招大项目;把重要客商、重大项目请进来洽谈,当场拍板决策;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招商。开原在全市上下叫响了“不能抓项目的班子是不称职的班子,不能抓项目的干部是不称职的干部”,叫响了“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突出项目干,一切依据项目看”,目前开原工业区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机械加工产业园、食品工业产业园、五金建材塑料模具产业园、包装产业园、太阳能光伏产业园、循环经济物流产业基地及一个城市功能区的 “五园一基地一功能区”的格局。短短几年间,开原工业区已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65个,其中超5亿元项目31个,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00亿元以上,培育7个产值超百亿产业园(街、区),现已有3个产业园产值超过百亿。2009年,开原的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120亿元,全市工业总产值实现500亿元,相当于在2005年70亿元的基础上再造了7个开原工业。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达51%,对财政的贡献率达60%,对就业的贡献率达65%,已经成为开原经济的主体和支撑。
  精益求精建城市成为没有优势下的绝对优势
  “气魄大、变化快、面貌新”,行走在开原市街头,随处可以感受到城镇化建设激情奔涌的热潮。
  开原市在城市建设中始终坚持以建设现代化、生态化、园林化城市,建设最宜人居、最宜创业、最具发展潜力和发展活力的城市为目标,初步实现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现代化、城市环境生态化、夜色城市都市化,实现了开原市城镇化的大跨越,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大发展,成为没有优势下的绝对优势。
  2008年12月31日前,今年64岁的孙连义全家6口都住在原开原化工厂后面一个50平方米的平房里,通过棚户区改造,他们搬出了住了十多年,夏天漏雨,出门看不见一条平整道路的旧房,搬进了祥和小区一间121平方米的楼房,而且小区进行大规模绿化,设施齐全,孙连义一家高兴得合不拢嘴。
  棚户区改造是开原市城市建设的亮点之一。 2002年开原市开始进行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截至2009年底,全市累计动迁面积5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60万平方米,共有8万户棚户区居民搬进了楼房,21万人喜迁新居,在城市建成区内彻底消灭了棚户区。
  自2001年开始,城市开发建设开始提速。通过经营城市、招商引资、吸纳民间资本和向上争取扶持等办法,广泛筹集开发建设资金,强力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新建和拓宽改造城市主干道29条、次干道35条、支干道39条,形成了东西顺畅、南北贯通、四通八达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建设了四星级的金山国际饭店,提高了开原的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建设了占地11万平方米,集现代、生态、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开原广场,为百姓茶余饭后休闲娱乐提供了理想场所;城区内新栽各种树木57万株,其中植大树15万株,新增城市绿地面积282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了8.48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8.5%。
  开原市依托中心城市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规划建设了五金城、建材城、汽配城等十大专业市场,打造了现代商贸物流区,形成了三大商业服务聚集区,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业已经成为开原城市化的重要支撑、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城市居民就业的重要载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平台。
  开原的城市建设形成了吸引力,产生了影响力、凝聚力和竞争力。连续4年成功组织了“庆丰年、祝平安、爱开原”市民城市游活动,万民欢跃,乐在其中。国家级的会议两次在开原举行,省级、铁岭市级的会议多次在开原召开,特别是赵本山把 《刘老根》2部、《马大帅》1、2、3部和 《乡村爱情》1、2、3部等7部电视连续剧选在开原拍摄,广大干部群众对家乡由衷产生了一种自豪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城镇化的发展,吸引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城市集聚。从2001年开始开原的城市人口每年以3万人的速度递增,总人口从2001年的11.4万人增加到30万人,建成区面积从13.36平方公里扩大到3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19%提高到了52%。用5年时间完成了2000年规划需要20年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提前15年实现了“城市人口增加一倍、城区面积扩大一倍”的目标。
  以工谋农调整结构走出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开原市业民镇四寨村村民张勇原来家里只养了20头猪, “雨润”落户开原之后,使他的猪不仅不愁卖而且价钱高,养猪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现在张勇不仅自己养猪,还当起了生猪经纪人。张勇告诉记者,很多养猪户依托 “雨润”富了起来,以自己为例,原来只是小打小闹,现在自己新建了大型养殖场,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
  开原雨润公司屠宰车间王主任原来就是业民镇三寨子村的一个普通村民,因为来到“雨润”打工,现在月收入2000多元,比原来种地的收入高出几倍。
  以开原雨润公司为龙头的生猪链条是开原市重点打造的10大农业产业化链条之一,目前可提供800个就业岗位,已带动养猪农户8000户,饲养量达50万头,农民仅养猪年可增收1.3亿元,同时还拉动了饲料加工、物流、印刷包装等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
  2001年以来,开原市先后引进和培育了一大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了以开原雨润公司为龙头的生猪链条、以东羽乳业为龙头的奶牛链条、以嬴德肉禽和胜利牧业为龙头的肉鸡链条等10大农业产业化完整链条。建设了以东羽乳业为重点的工厂化奶牛养殖基地、以红嘴子农畜养殖场为重点的工厂化生猪养殖基地等7大工厂化养殖基地。发展壮大了以庆云堡、八宝为重点的绿色稻米基地、以马家寨为重点的良种繁育基地。目前开原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8家,其中国家级的2家,省级的3家,铁岭市级的9家,推广了“企业+农户”、“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全市有68%的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链条,从中受益。
  打造优良软环境形成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全国农机销售总量连续三年排名第一的黑龙江省勃农集团决定挺进中原,对根据地选择尤为慎重。当一路南下考察的勃农集团董事长杜秀国来到开原时停住了脚步,他说,“选择开原源自于‘7个感动’”。感动于招商局干部查阅上千条勃农信息的热情;感动于招商局长的一句完全符合事实的“豪言壮语”:“企业来到开原就不要走下一站了,即便走了也让你们感到开原是最明智的选择”;感动于晚上8点,开原领导还亲临荒草齐胸的厂房帮企业解决问题;感动于办理手续时招商局干部的全程陪同,使企业当年谈判、当年签约、当年投产;感动于开原工业区的奇迹,致使不敢相信自己耳朵的集团董事长,竟急匆匆率董事会成员到现场眼见为实;感动于开原领导干部利用公司的产销会连夜印制 《开原招商指南》,抓住一切机会向与会的各地客户见缝插针地宣传开原;感动于没有一个部门到企业吃、拿、卡、要,来了就是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江苏雨润集团的投资遍布全国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唯一一个建设二期工程的城市就选在了开原。集团董事局主席祝义才说,他们在开原发展深切地感受到了“开原服务”,在这里投资发展让人放心。集团在2001年投资1.2亿元建成雨润在东北的第一家生产基地——开原雨润公司的基础上,2007年又追加投资5亿元,扩建公司的二期工程,二期工程生猪屠宰和熟食加工两个单体项目在全国都是最大的,项目将在今年5月投产运营,项目投产后,将实现产值32亿元,利税3亿元。
  “服务也是发展环境”已经是开原上上下下的共识,并且人人身体力行。落户开原工业区的每一个项目都被确定了一名政府服务员,企业签约后能够享受到一对一的“保姆式”服务。客商在开原这片土地上投资兴业,企业之外的一切事情全由工业区和项目服务中心负责解决。在各地普遍招商、政策优势趋同的情况下,开原在服务环境方面的优势充分凸显,并且形成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的良性效应。
  软环境的不断改善,让更多的域外有识之士了解并走进了开原这座城市。投资86亿元的5个新能源项目、投资50亿元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投资30亿元的益海嘉里生物化工项目、投资30亿元的巨子塑料模具机械项目、投资10亿元的三洋重工项目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生根。
  拥有一支满怀发展激情务实拼搏的干部队伍
  任何一项崭新事业的开始,在找到了正确的发展道路后,关键在人,关键在人的落实。
  记者在采访中,从开原上上下下听到的一致的声音是“魏书记是‘铁人’”,“没有魏俊星这个‘班长’,绝不会这么快地出现今天这番喜人景象。 ”魏俊星几乎没有星期天、节假日,常常是一天工作15小时以上。每次出国谈项目,他都争分夺秒,下飞机进宾馆就开始工作。为了节省时间,往往一根香肠、一袋方便面就坚持一天。一次,他去日本招商,出发前说,大家都没到过日本,这次争取找个时间去东京铁塔前拍张照片。可到了日本,一直忙到工作结束上飞机,也没抽出时间实现这个简单的心愿。
  在开原,“一个中心决策,多套班子落实”已经成为共识。市委的主要精力考虑宏观决策、科学决策。政府在工作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市委决策坚决贯彻落实。政府各部门、每个工作人员对市委提出的任务首要考虑的不是能不能完成,而是怎样按时完成、怎样提前完成。人大、政协与党委、政府一样冲锋在前,在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中,承担着同样的工作量,没有一线、二线之分。正是因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始终保持同样的声音、调门和干劲,精诚团结,紧密携手,共谋开原的发展大计,才形成了开原市人心思进、干事创业的喜人局面。
  “始终充满激情,创新拼搏干事”是开原干部这些年来的一贯状态。 “凭实绩论英雄”的用人观为开原培养、造就了一支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干大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开原的干部每天满负荷工作、手机24小时开通,保证随叫随到。在高强度、高节奏的工作实践中,他们练就了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过硬本领,也在一个个艰苦的、重要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潜能。许多干部如果能在晚上11点前回家,对于其家人来说,就是一种幸福。有人粗略地统计过,在8年的时间里,开原干部通宵达旦的时间就达200多天。
  开原人用心血和汗水铸就了 “超常思维、超常责任、超常干劲、超常效率、超常奉献”的开原精神。正是靠着这种精神,开原才在没有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的情况下,创造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奇迹,找到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开原答案。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