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并非“最强”

2010-5-30 1:1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曹亚慧
    一家网站针对中石化 “问题汽油事件”的投票调查显示,近一万人参与投票,结果显示,70%以上的人表示“汽油门”事件后不会放心地为车加油,有一大部分人表示会受到国企汽油问题影响,而不再过分相信石油国企。信任危机不言而喻。
    目前,中国前5名的大型国有石油企业,均拥有国内最强有力的系统支撑、最强大的资金后盾、最先进的技术水平、最庞大的石油运输队伍、最顶级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等之最,但是正如中石化相关负责人所说的:“尽管已经有了严密的内控体系,但这次事故表明,仍然有个别人管理不善、把关不严、违规操作。”
    仅仅一个小疏漏,导致物流失控,进而导致信任危机,强大的管理团队,管理本应成为最硬的实力,事故频发,却演变成了 “非管理最强”、“非物流最强”,进而让人产生这样的联想,那就是 “非国有最强”。
    有专家表示: “国内企业无论是在石油储备库建造和设施配套,还是物流规划问题上都非常落后,跟不上石油和成品油需求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石油公司应该首先解决物流问题,但是这一问题却被央企所忽视。相互之间信息封闭,对库存的管理非常落后。拥有着雄厚的资金、政策、资源背景,却不是最强健的市场竞争者,这与石油央企的地位极不相符。
    目前,国内民营油品企业的状况普遍不佳,且资金量不够,面对大型国企不愿意与之合作的尴尬境地,民企可能会选择与外资石油企业合作。如果外资借此进入后,石油大企垄断的本质并没有实质性变化,还可能会引向另一个新垄断。
    加强资源整合,完善一体化物流链条,石油央企的 “最大”才能变“最强”。在国内成品油运输方面,中石油和中石化等大石油企业在相互竞争中,也应该通力合作,共同打造一个石油市场的 “阳光体系”。这不仅有利于石油央企自身的强健,也利于国家石油产业的安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