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贸老板之死与行业生态调查

2010-5-30 0:4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5月18日下午,上海迎来了一场难得的小雨,淋湿了连日的闷热。淅淅沥沥的小雨中,钢领·上海国际钢铁服务中心(下述简称“钢领”)一栋栋银白色的商务搂比邻高耸,来来往往的行人神色像往常一样平静。这里是上海宝山区最大的钢铁物流产业园,聚集了近千家钢贸企业。
    而就在两天前,在这里入驻的一家企业却因为老板的死亡,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5月16日是星期天,当园区内大多数人放假休息时,这家企业的老板却在办公室内突然自杀,这引发了圈内人士的种种猜测与讨论。
    此时,钢价已连续一个月大跌,作为受钢价下挫影响最大的群体——钢贸老板的日子一下子变得艰难。自杀事件发生后,圈内流传着诸多版本的传说,皆与此轮行情有关。不过,细究之下,这些说法模棱两可,有的甚至互相矛盾。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这位老板自杀的真相与此前的传言大相径庭。迷雾与流言背后,钢贸老板的生存状况究竟是怎样的,这个行业正在经历着何种发展与变迁?
被扭曲的真相
    5月18日下午,在知情人士的带领下,本报记者来到了位于钢领11号楼的事发公司门前。此时,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大门已经紧锁,透过玻璃门向里看,公司书架、办公桌上的用品皆已被收拾一空,仅门前地上还散落着几张报纸,显示出员工撤退时的匆忙与惊慌。从现场来看,这曾是一家中小规模的钢铁贸易公司。
    门前楼道的长廊寂寥悠长,昏黄的灯光将倒影拖得细长,长时间内未有人通过。与这里的冷寂形成很大反差的是,位于长廊另一头的一家钢贸公司内,人来人往,电话铃声不时响起。很难想像这里也曾有过那样的喧嚣与繁华。
    此事在钢贸圈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甚至有人开始在QQ群热炒,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不乏包括:25岁,董事长,因钢材电子盘操作失误,亏损2亿,自杀。事实证明这是讹传。
    一位熟知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规则的业内人士透露,“按照电子盘1:5的杠杆规则,结合大多钢贸企业的实力,即使投入2000万,亏损也不至于超过1个亿。”
    事实扑朔迷离,传言与大跌相互交叉。5月17日,螺纹钢、热卷电子盘价格几至跌停,跌势连续多日。业内有人称,不排除做空者借机炒作的可能。
    记者通过广泛走访事发当日目击者、知情人士及钢领市场管理部门得到了与传言完全不同的结果:死者今年50多岁,生意经营确实出现资金问题,“不过其时常患有忧郁症,曾开车撞死过人,心事很重。”一位知情人士描述,死者生前曾多次有轻生念头,处于家人的严密监控中,然而5月16日星期天,他突然说要去公司看看,家人预感到不妙。20分钟赶到后,便发生了令人惋惜的结果。
    由此,可知这位老板并非单纯因为生意问题而自杀。与大多数同行老板的健谈、豪爽善交际的性格有很大的不同,当事人可谓是一个“非典型”的钢贸老板。自闭、忧郁、朋友较少,但在他身上发生的种种挫折与遭遇却是这个行业所共有的。
    据知情者介绍,这家主营螺纹钢,线材等产品的钢铁贸易企业,在江苏、重庆、成都、广州等地设有分公司,先后被福建省上海商会、上海工商联等单位评为先进企业。可见这位老板做大做强企业的信念是强烈的,业绩也很突出。不过,近年来钢铁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风险带来的冲击显而易见,许多老板的日子开始难过起来。
    钢领市场管理处和一位钢贸人士均向记者证实,因经营亏损欠了银行不少钱,这位老板曾向市场管理处提出物业费推迟三年上交的请求。不过,在这个行情波动已经成为常态的行业里,这也是常有的事情。
    他是最早入住“钢领”这一现代化综合性服务中心的商户之一,可见其在努力适应这个行业发生的变化,试图尝试新的运作。近年来,钢材的金融属性大大提高,他还尝试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去规避风险,却在这次电子盘的行情波动中损失巨大;他也曾尝试转型,延伸到下游行业。据悉,他还在长沙涉足房地产开发,却因政策调控折戟损兵。
    5月16日,他的种种尝试与探索一下终止了……
    这位“非典型”钢贸老板的离去虽然只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案例,但在事件背后显示的是,在行业变革转型过程中,行业经营者内心压力的沉重及一个草根企业转型中遇到的种种挫折与不适。
困惑与郁闷并存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那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狄更斯《双城记》中的这句名言,此时用在全国20余万钢贸老板这一庞大的群体身上,尤显恰当。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已行至半途,钢材贸易的发展空间仍然潜力巨大。不过,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及行业自身的发展,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短短十年间,行业传统的经营模式、流通体制已显疲态。
    十多年间他们中的大多数在价格的风口浪尖摸爬滚打,在行情的波动中博利。有半数以上的企业没有下游终端用户,依赖于市场倒手赚钱。
    几年时间,行情反复,亏损成主题。这让很多老板脸上写满了困惑和失望。
    有着20多年从业经历的上海萌兴经贸有限公司徐智明向本报记者坦言,“有的时候真的很迷茫,心里没谱,行情的走势难以把握”,而10年前的行情却能用“疯狂”来形容,当时大货车上拉着还冒着热气儿的钢材满大街地跑,人们拿着钱排着队买钢材。
    如今手头有货就能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挫折心态也在悄然变化。原来拿到货即万事大吉,而现在拿到货则如坐针毡。“手中有货,提心吊胆怕跌价;卖出去一旦涨价,又后悔卖早了”。上海鹿骋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爱国这样说。
    动荡起伏的行情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杨爱国越来越觉得自己像“华尔街的操盘手”了。夜里,起来看股市外盘的走势;第二天上午,看国内股市、期市;每天下午三点半以后,又和其他老板坐在一起开始聊行情。
    与山西煤老板入则豪华酒店,出则悍马明星随行不同,这些钢老板们大多低调而沉默,尽管不少身价过千万甚至上亿。他们深知赚钱不易,内心压力巨大。因为这轮行情他们可能一个月赚一辆宝马,而下轮行情波动中他们却也可能资金链断裂赔上身家性命。
    尤其是钢材的金融属性日益凸显,大多数老板已经参与期货和电子盘交易,即使价格上扬时也并不能掩盖大多数老板的亏损现状和内心的困惑。
    钢领市场管理处一位人士说,在钢贸这个行情波动无常、资金密集的行业,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如果说行情莫测是钢老板面临的外部风险,那么与钢厂博弈,却长期被钢厂牵着鼻子走则是他们无法挣脱的体制之痛。钢价涨了,钢厂去自销了,他们常常拿不到货;钢价跌了,拿货就得亏本,但却不得不拿,若不拿货,就会被钢厂取消代理资格。在生产主导流通的销售体制中,生产企业往往会把风险转嫁给他们。“行情好,你想吃,他不给你吃他自己留着吃;行情不好,你不想吃,硬塞给你吃。”
    以往单纯从钢厂拿货赚差价的模式已经难以维持了。
只叹江湖几人回
    面对风雨突变的经营环境,如何成功转型是摆在每个钢贸老板面前的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在竞争越发残酷的行业生态圈,是坚守还是转型?行业发展已经越来越急迫得需要这些钢贸老板用行动做出选择。
    尽管心怀出局者良多,不过,徐智明说,一旦上岸便无回头之路了,这个行业再难做,毕竟已经做熟悉了,进入其他行业没有三年的时间根本就不知道水有多深。
    他的一个朋友此前曾进军其他领域,由于把握不准一步步追加投资,可到最后投资了七八十万元却生产出一堆半成品。
    探索的失败使更多贸易商认识到,围绕钢贸主业进行转型胜算似乎更大。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钢铁贸易商会秘书长李强告诉本报记者说,行业企业转型不外乎出现自然淘汰出局,围绕钢贸主业进行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利用钢贸这一融资平台进行资本运作这三种状态。
    虽然转型的过程中必然有挫败与不适,但这是这个行业发展所必然要经历的阵痛。
    十年间,钢贸老板们始终风雨兼程,但历史的车轮没有给他们片刻休息的时间,不知不觉中他们已被带到了新的起点上。“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当钢贸企业在行业变革的大潮裹挟下被迫踏上转型的道路时,李白的这首诗歌不知唱出了多少钢贸老板此时内心的慨叹!
    原想过离开这纷争的、险恶的江湖,到最后发现还是扭不过强悍的命运。叹只叹韶华易逝,岁月催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