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大市场靠什么战胜金融危机?

2010-5-3 11:5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五一”劳动节前,记者走访了芜湖的吉和大市场、长江市场园、福海家具城等大型市场,几乎每个市场里都是人流涌动,一派繁荣景象。对此,市民已经习以为常,然而对这些市场的管理者来说,今天的局面来之不易。在经历了金融风暴的冲击之后,全国大型批发市场倒掉1900多家,2009年销售额下降了20%左右,而芜湖的大型市场却平稳地渡过了这场危机。
  去年,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全国大型批发市场在这场风暴的冲击下,有的倒闭,有的转型。安徽也不例外,宣城的九州市场、安庆的光彩市场、蚌埠的光彩市场、合肥的中绿市场和九龙珠市场等,都在去年和今年陷入困境。今年一季度,全省大型批发市场至少有10家倒闭,合肥上亿元的市场目前仅剩4个,有的市场不得不寻求转型,从经营服装批发变成经营建材、家电;有的市场甚至变成了宾馆;大量门面转租、转让,不少经营户弃市场而去。
  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芜湖的大型批发市场也曾受到剧烈冲击。以吉和大市场为例,2009年一年时间内,该市场走掉近百个经营户,有的经营户放弃了经营多年的生意,改行去办厂或搞船舶经营。但是金融危机过后,其它城市的部分市场今天已繁荣不再,芜湖各大市场却强劲回升,新的经营户迅速填补了原来经营户留下的空档,其中还有不少经营户是远道而来的。今年初,北京大红门市场一下子就有4个经营户同时走进了吉和大市场。
  芜湖的大型批发市场靠什么渡过了这场危机呢?几家市场的负责人一致认为,芜湖市良好的经济增长大环境是首要原因。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芜湖已经成为皖南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对周边的几十个市县形成了强大辐射力,甚至连合肥以及南京的江宁、高淳等地的客户都到芜湖来进货。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快速增加的人口,托起了芜湖这个大市场。除此以外,芜湖各家市场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形成了独有的竞争优势。芜湖吉和大市场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经营户与全国定点厂家合作20多年,上游形成了固定的产供销渠道,在价格、质量上占有明显优势,下游拥有稳定的经销网络。长江市场园近年来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形成了以物流为主,兼有家电、建材、农贸等的综合性大市场特色,而物流产业在金融危机期间受到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扶持,长江市场园得以平稳渡过了金融危机的冲击。
  芜湖人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精神,也成为各大批发市场战胜金融危机的锐利武器。从2007年开始,芜湖各大市场都开始大力发展网络销售,引导经营户开设网店,拓展销售空间。吉和大市场更加超前,他们不惜资金投入,自建了一个网上大市场,目前已有200多个经营户开设了网店。该市场负责人表示,从现在起,要在3个月内让1000多家经营户全部实现网上开店,把吉和大市场搬到网上。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