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昔日沉陷区 今成“物流园”

2010-5-27 0:3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淮南探索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新路,吸引2500多万元民间资金投入—— 
  “真是太忙了,整个上午,我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淮南市鑫森物流园职工谢大辉奔来跑去,他穿着短袖衬衫,仍然满头大汗,“半天已调度38辆物流车,涉及货物126个品种,最近的发到本市的大润发超市,最远的发往六安”。记者日前走进这个物流园,呈现眼前的是一片繁忙景象。
  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谢一矿、谢二矿的采煤沉陷区,报废的轮窑厂、废弃的棚户区、采煤塌陷形成的沟塘和沼泽……“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浆流淌。说它是荒芜不毛之地,一点都不夸张! ”原谢一矿老矿工蔡方淮老人,对此记忆深刻。
  一条路的修建,为这片采煤沉陷区的“变身”赢得了机遇。2006年9月,十涧湖路完工通车,这条路正好从谢一矿、谢二矿沉陷区南边穿过,沟通了淮南的东、西部城区,并与206国道衔接,成为淮南通达皖西北的“交通咽喉”。与此同步,淮南市开始大规模集中治理采煤沉陷区。十涧湖路南侧原来有一片采煤沉陷区,由于水深不可测,被当地居民称为“老鳖塘”;经过综合治理,“老鳖塘”更名为“淮西湖”,成为百里能源城的新景。
  为给沉陷区综合治理“输血”,谢一矿、谢二矿采煤沉陷区所在地党委、政府开始吸引民营资本,并承诺“谁治理谁经营、谁投资谁受益”。民营企业“鑫森商贸”率先出手,对沉陷区进行煤矸石回填、修复和绿化,前后历时近3年,投入2500多万元,经过千辛万苦,终于诞生了一片平整的、充满生机的土地。
  由于这片经过治理的沉陷区属于非稳定层——也就是说,它还在缓慢地下沉——既不能发展种植业,也不能发展养殖业,更不能发展工业项目。但其便利的交通优势以及淮南市正在实施的“百亿商贸”战略,为治理后的沉陷区找到了一条发展仓储物流的新路。随着一排排轻钢、板材结构的大型仓库拔地而起,快捷的交通、廉价的租金、规范的流程,吸引了国内60多家大型商场、生产厂家、经销商前来设立仓库,仓储品种达到128类,年物流总额超过100亿元,形成了辐射5市7县、半径100公里的“物流圈”,直接带动了近千名就业岗位,一跃成为淮南市最大的物流集散地。
  淮南一位政府人士认为,采煤沉陷区治理要与当地实际紧密结合,不能拿“统一模式”生搬硬套,能够激发活力,让荒地生“金”,就是好模式。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