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 产学研结合初显成果
2010-5-24 1:2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定一
关于产学研结合,应该明确地指出是我们学会工作的一条基本方针。近年来为了落实这一方针,不仅在每次的学会年会上强调这个问题,而且事实上已经成为学会工作的一个主要抓手,已经纳入到学会各项考核中来,特别是我们多次组织了产学研结合专题座谈会,还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制度。到目前为止,已经有62家单位获得了产学研基地的称号。其中,企业和园区有22家,院校和研究机构有40家。可以说,在产学研结合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促进了物流学术研究更加务实,更加符合产业发展的需求。今年已经有219个课题列入学会下达的研究课题计划。从这些报送的课题题目来看,与产业的现实需求和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结合得非常紧密,体现了物流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所谓广度,很多研究已经跨越了原来对物流理解的边界,涉及到了金融、商贸、制造业等各个领域。从深度来讲,有很多新的创新,我后面还会讲到,已经不是两三年前的那个水平了。
第二,我们取得了一批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很可观的成果。在今天交流会上大家会看到或听到这样的成果,比如,苏州物流中心将会有一个报告,从他们的材料里了解到,他们产学研结合的形式是苏州物流中心、美国龙氏物流公司和清华大学北卡物流研究中心三家合作研究空陆联程中转模式,这个模式得到了国际航空联盟认可注册,可以进一步应用到专业物流项目,如医药、冷链等领域里,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可能都是非常好的一个成果。
第三,培养出了一批人才。其中既有基层的物流工作者,如企业的一线职工,即将进入社会的大中院校的学生,也有具有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中高层物流人才或者专家。这方面我们很多院校都有类似的实践,像长春一汽国际物流中心与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校企合作就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他们制定了比较规范的制度、流程,规定了双方的责权利,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我觉得产学研结合就是要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简单来讲就是我们要出书、出钱、出人,而且要同时出,因为这三件事情是1+1+1大于3的效果。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代表能够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如果在某一方面还有所缺陷的话要加快补上,因为要加快出效益,加快出成果,就要求理论、效益和人才同时出,不可偏向某一个方面。
此外,我们还欣喜地看到产学研的结合形式正在逐步深入、拓宽,合作形式从项目层面进入到一些资产层面,联办基地的做法也越来越多。我们还看到,专家型的企业家越来越多,掌握实际经验,受企业欢迎的专家教授也越来越多。这些方面的成果都是值得我们总结交流的。但是我们也 不能不看 到我们面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产学研结合的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今天需要开这样一个会议,就是要正视这些问题,交流大家的看法和经验,来进一步促进这项工作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可能在大家的交流过程中还会充分的展开。我简单归纳起来可能还是围绕着如何出成果,如何出效益,如何出人才这样三个核心的问题。
从问题来看,我觉得,第一,到目前为止物流界还缺少重大的理论研究成果。我们的成果很多,但是能称为重大理论研究成果的可能还是比较少。我记得在今年年初的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上,黄有方教授有一个观点,就是“我们70%以上的研究缺乏产业背景”,我是牢牢的记住了这句话。我觉得这句话点出了现在理论研究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很多研究,如果缺乏产业背景,脱离实际,就会使得我们的研究实际上是低水平重复,实际上是花了很多的人力财力去研究,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人所共知的常识,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从方法上来看,缺乏继承和创造。所以在立项的时候可能也因为脱离了实际而埋下了失败的基因。
在这儿我还要特别强调,如果能够提出问题、说清问题本身就是研究的成果。很多时候,一个重大课题的提出能够把它理清楚、说明白,本身就是很大的贡献,这类的案例在历史上也是经常能够看到的。比如说大家熟知的哥德巴赫猜想,这个问题已经持续了上百年,一直引领着数学的发展,到现在也没有解决。但这个问题提出来了,能够提出这样问题的人很不简单。所以我觉得我们的研究如果要追求深度,追求重大理论成果,可能在提出问题上还是要下点工夫,很好结合实际进行分析、梳理,提出重大的、有深度的问题。
第二,我们现在对产学研结合的必要性认识还不是很平衡,特别是企业界对于产学研结合的必要性不如学
术界。当然这里原因也很多,固
然有一些是因为企业家自身
存在的认识问题,但是
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
缺乏或者缺少双赢
的合作模式。要实
际的解决一些具
体问题,以达到
双赢。
我们这次
会议可以多交
流这方面的成
功做法,促使有
些具体问题能够
得到解决。我经常
听到的一些反映是
院校学生到企业去实
习,会给企业带来一些
负担或者带来一些麻烦,
或者带来一些责任。这些问题可能都存在,一些具体问题需要解决,我们提供这个平台有很多很好的经验让大家来交流,看看这些具体问题怎么解决,使目前企业界积极性低于院校积极性这样一个不平衡的状况,能够加快得到解决。
第三,如何加快我们物流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产学研结合目标之一是要出人才,我刚才讲了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其中人才事实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层人才,要能文能武,要懂得实际,一上岗就能够操作。第二是高层人才,高层人才要懂得战略,能够出方案,能够提出整体解决方案,或者是在学术界能够对学科建设的重大问题作出贡献的高一层的人才。目前来看,产学研基地在培养前一类人才方面实践还是比较多的,随着未来的制度逐步完善的过程,可能会得到更加有效的解决。但是后一类的人才现在看来可能还有些滞后,需要更大范围的培养,多学科、多产业背景的知识积累,方法论的训练和培养。为此,学会可能还要就国内外一些重大课题多组织一些交流与合作,为高端人才的培养提供条件。
当前,到底哪些问题是属于物流理论研究中的一些重大课题呢?在第六次物流学术年会上,何会长提出过十个方面的重大研究课题,现在两年多过去了,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我个人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可能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第一,在扩大内需、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物流产业的机遇、挑战,以及如何体现出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作用。我国整个市场在变化,从外需导向转向内需为主,因此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包括物流自身的产业结构可能也要调整,有些是能力过剩的,有些是严重不足的。还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包括物流自身也要转变单纯的作业型的服务。如何提高它的附加价值,如何更多的把效益体现在各个产业的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上来,其中我们到底有什么机会,有什么问题。在年初报告会上,我特别强调了产业物流的方向,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内容,我现在提出整个在扩大内需、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样的背景下,物流产业到底会有一些什么重大的机遇、重大的调整,这个应该说是战略性的调整。
第二,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的新要求对物流产业的影响。这方面的影响,我们目前来看偏重于技术措施,缺少政策方面的通盘研究,特别是像低碳经济,没有政策的导向,只靠一些技术可能很难迅速改变我们现在的生产方式,即使有很好的技术也难以推广应用。所以这方面,可能对整个物流发展的目标、方向上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希望我们的研究除了技术层面外,还要有一些机理方面的研究。
第三,物流产业过程中的公共服务。我们知道一个产业在任何情况下都分成三块,供方、需方、第三方,第三方主要提供的是中间的公共服务。我们现在对于供方研究比较多,也就是对物流自己的企业、资源、运作方式研究的比较多,对需方也就是我们服务的产业,客户未来的动向、变化研究的偏少,第三方研究的更少。第三方就是说如何在供需双方中间起协调、平衡的作用,因为第三方主要一是制定游戏规则,二是维护游戏规则,三是创造有利的双赢环境。现在第三方的理论在国际上发展很快,公共政策这方面的研究是近几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的方向,引进了很多新的东西,政府怎么定位、非政府组织怎么定位,包括一些商业机构有没有机会。这方面我希望能够注意一下这样一个大背景,这样一个需求。我们需要对于物流产业发展的游戏规则、新的机会、必要的监管、行规、标准以及其中的一些公共服务作出比较全面的研究。
第四,物流学科体系的基础建设。加强对于物流学科的基本矛盾、基本架构和基本方法的研究。我们整个物流学科的建设现在应该说发展也很快,成果也很多,但是总体而言基础的部分还比较薄弱。一个学科的成熟基础是很简单的,但也是很深的,不能把这样一个简单的东西提炼出来去统一所有的观念、所有的关系、所有的价值导向,这个学科的发展就会很困难。所以我们需要对于物流学科的基本要素、基本关系、基本矛盾做进一步的提炼,这样才可能有效推进我们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也能够有效解决我们理论研究中的重复、矛盾和各种争执。
第五,在网络经济时代,物流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因为我们注意到在今天这个时代,国内外所有的创新都跟信息和网络技术密切相关,包括我们企业界,无论是资产的变动、组织架构的变动、业务的变动,最后都要归结为信息系统的变动。当然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主要是我们要看到今天这个时代网络对于商业模式和技术方案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最近,国家把物联网这样一个理念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所以现在一段时间,物联网可能有一点过热了,但是我们从产学研这个角度来讲,要理性地看这件事情对我们物流发展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这儿我想提一句,我们要关注一种新型的经济主体的发展,这种经济主体名义上是一个数据中心,以掌握信息、掌握数据为主要特征,但是它会冲击现在很多理念、法规、模式,因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一些企业都有这样的特征,国内有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国外有像苹果公司、GOOGLE这样的企业,发展速度极快,他们都是在网络环境下掌握了集中的数据、信息,然后有了飞速的发展,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所以至今他们是四不像,不知道他们是制造业还是商贸业还是传媒业还是IT业,因此会有很多影响他们发展的阻力,但是也有很多突破这种传统的东西、飞速发展的案例。我想在未来的时代里面,这类企业的形态或者这一类的经济主体,是必须关注的一类创新。我们很多的制造业、商贸业、物流业可能都会出现这样的商业模式创新。
我们今天的会议主要是来交流大家的经验、看法以及建议,学会自建立产学研基地以来只有两年时间,已经初见成效,也有了这样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深入交流、扩大合作,把学会的产学研结合工作不断推向前进,也就是把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学风在物流界真正倡导起来。(根据讲话录音整理)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