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区域性应急物资储备

2010-5-24 1:2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刘志华
    应急物资的储备,是实施紧急救助、安置灾民的基础和保障,直接影响应急物流系统的反应速度和最终成效。因此,应当根据各地区频发灾害的实际情况,储备救灾物资,关键是要合理,过多的储备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但是,过少的物资很可能会使灾害变成灾难。
    首先,应做到区域布局合理。布局合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储备层次上要合理;二是储备的方向和地点要合理。
    其次,要做到规模适度。综合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本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环境、物流基础设施条件,最终科学确定应急物资储备总的规模和各级各层次的合理标准。
    最后,还要注意对储备结构进行优化。一是可以利用ABC分类法将救灾物资划分为重点物资和一般物资,分类管理;二是依据市场供货情况分为长线物资和短线物资,对重点物资,短线物资合理储备,对其他物资少储备或不储备,使储备结构更加合理。
    应急物资装备在应急物资的管理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应急物流能力,民政部于2008年5月7日下发了《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建立和完善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切实增强灾害救助快速反应能力,很多城市已经着手组建应急物资装备库,一旦发生社会事件、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公共事件,救援物资可以和急救人员同步调配到位,这将大大提高面对公共灾害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
    而各级政府部门要按照《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和地方减灾规划要求,遵循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反应迅速、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原则,科学编制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规划;要根据本区域内易发灾害特点和救灾工作需要,合理确定各级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规模,因地制宜,可以采取新建、共用或租借等方式解决存储场所,充分利用已有库房和设备,避免重复建设;县级以上区域一般应设立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场所,乡镇和村可结合避灾场所建设,积极开展救灾物资储备,逐步形成中央和地方救灾应急物资储备网络体系,扩大救灾应急储备物资的有效服务辐射范围。
    库存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牵涉到很多管理思想与方法的应用,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作深入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库存管理中对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和方法有待研究,需求信息瞬息万变,以及某环节不能及时供货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对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与方法还不完善。(2)对库存物资的分类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库存物资的分类是对其进行制定相应控制策略的基础。当前物料的分类仅用传统的基于物料数量和占用资金比例作为分类指标,很难反应市场供应情况,实际应用中很难发挥作用。(3)对库存物资需求预测模型研究不够,物资需求的研究是进行库存控制的基础,科学准确的需求预测模型能为企业库存控制与管理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