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码头——山东首个对外开放口岸

2010-5-24 1:0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孙建民 赵建武
    烟台作为中国近代重要的沿海开放港口城市,源起于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设置的“奇山守御千户所”,因第二次鸦片战争所签订的《天津条约》而于公元1861年正式开埠。
    19世纪中叶,烟台已是一座商贸繁荣的海港,却没有正规的码头。烟台开埠后,虽然在南、北太平湾分界处,修建了一座海关码头,靠泊能力仅500吨,500吨以上的轮船,只能停泊在远离码头的深水中,货物、旅客全靠小舢舨过驳转运,由此,产生了一支庞大的装卸队伍——码头工人。其中有“摇舢舨的”、“扛包的”、“背客的”和“打闲的”四种行当。
    “摇舢舨的”多为几人合伙买一条舢舨,摇橹往返于码头与停泊在深水的轮船之间,把货物和旅客从码头运到船上或从船上运到码头。“扛包的”负责把货物从码头或轮船扛到舢舨上,再从舢舨上扛到轮船或码头。“背客的”负责把旅客和旅客的行李,从码头或轮船背到舢舨上,再从舢舨上背到轮船或码头。“打闲的”是上述三种以外没有固定行当的散工,哪里有活便到哪里干。
    当年的码头,全靠人力装卸,所以“扛包的”最苦、最累、最危险,他们扛着沉重的货物,一步一颤地往返于搭在舢舨与码头之间的“桥板”上,稍有闪失便会堕入海中,所以“桥板”又称“绝命桥”。不论哪个行当,都要受帮主、工头的盘剥,劳动所得微乎其微。据清末统计,老烟台的码头工人达5000余人。1900年,码头工人集居地,形成了一条北起海边,南至北大西街,长280米的胡同,因住在这里的码头工人多为单身,被称为“光棍弄子”,1932年改称“光国弄子”(今光国巷所在地)。
    后来一些码头工人陆续成了家,可是“出尽了牛马力难养老小”,子女根本上不起学。直到解放后,码头工人子女才获得了学习的权利,位于罗锅桥北的工人子弟小学,便是码头工人子弟最集中的学校,由于解放前延误了他们的学业,十五六岁才开始上小学一年级。一位解放初在工人子弟小学任教的老教师说:“解放后,由于教师缺乏,一批烟台一中的初中毕业生,被集体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我便是其中之一,当时我们的年龄仅十六七岁,进入工人子弟小学后发现,很多学生比我们这些教师的年龄还大。”
    今日的码头工人,“天地广阔前程远,迎千轮送万船重任在肩”。但他们不会忘记先辈们所创下的基业和经受的苦难。
    烟台港开放之初,洋货进口的主要品种是:鸦片、棉布、火柴、铁制品、胡椒、糖等。土货出口的主要品种有:豆、豆饼、棉花、枣、咸鱼、粉丝、小麦等。
    烟台开埠,标志着烟台半殖民地化的开始。西方列强乘机而入,纷纷涉足这古老的海滨。英国人依仗在烟台开埠的特殊地位和最先来到烟台的有利条件,在烟台山上最好的地段购地盖起了领事馆。继英国之后,法国、美国、挪威、瑞典、德国、日本等国先后在烟台山上设立领事馆,从1861年烟台开埠至1932年共有17个国家在烟台设立领事馆。西方国家除在烟台山设立领事机构外,还在山下设立洋行、银行等,以加强经济侵略。1864年(同治三年),英国商人在烟台山下首设和记、汇昌两洋行,经营进出口贸易和航运代理等业务。至1891年(光绪十七年),有英、德、美、日等国外商,洋行11家。甲午战争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承认外国在华投资权,烟台遂成外商主要争夺市场之一,洋行急剧增加。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外商发展到26家,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增加到40家。其中以日本商行最多,达19家,英、德、美次之。这些洋行,依靠其驻烟台的领事机构和对海关的控制,基本形成了垄断性经营,控制着外贸出口和航运权,从事着鸦片贸易等非法商业活动,将大量农副土特产品低价掠走,把大量外国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到烟台及内地市场进行倾销。到1905年,烟台的对外贸易额达到1420万海关两,其中洋货进口960万海关两,土货出口仅为460万海关两。在整个对外贸易额中,进口贸易额是出口贸易额的2倍。
    烟台港自1861年8月对外开放后,内地大批劳动力开始向沿海流动并在烟台聚居。这是烟台城市兴起和发展的基础。据统计,港口开放10年后,从事各行业的人员总数已经达3万多人,其中外国人250人。这3万多人中,从事港口活动的人员占从业人数的40%,主要是舢板工人和港口装卸工人。其他行业如商业占29.6%,客栈占7.6%,海关和衙门雇员占1.1%,洋行本地和雇员占0.7%,小摊贩占16.9%。可以说当时的从业人员的活动主要是围绕港口而进行的。
    随着人口的增加,烟台的地域范围也逐年扩大。以烟台山为中心,呈扇形向东、南、西三个方向展开。当时烟台的街道大小有上百条,最主要的街道是,横贯市中心、东西走向的有北大街、西大道街;南侧平行的有老广仁堂街、南鸿街;纵贯市区南北的则有安仁街、白善街、儒林街、桃花街、菜市街、面市街。
    烟台开埠在我国近代对外开放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当时中国北方3个对外开放口岸之一,在1898年前是山东省惟一的对外开放口岸。1861年烟台的开埠及中国其他口岸的开放加速了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使中国的封建社会经济濒临解体。但港口的对外开放,也在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沿海和沿江港口城市的发展,并促进了民族资本企业和新式航运的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