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规划助力商贸流通

2010-5-24 0:5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
    国家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而没有直接出台流通业振兴规划。虽然,国家已经从国家层面,确立了整个商贸流通业的地位,但目前还存在很多制约现代物流业和整个流通业发育成长的瓶颈。
    中国正缓慢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服务经济时代。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掀起发展现代物流业、商贸业以及其他现代服务业的高潮,出现经济“服务化”新趋向。同时,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家不仅明确“扩大内需”为我们的基本国策,还一口气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在这些规划中,有关服务业的规划就唯独只有物流业。那么,各地如何振兴和发展自己的物流业?如何正确处理它与商贸流通业的关系?如何明确它在服务业体系中的定位?
    2009年,国家在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同时,还同时明确了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发布了十六个区域战略规划以及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决议,这一切都是为中国未来三十年发展重新打造新的平台和确定新的发展根基。所以,各地在落实物流业的产业振兴规划时,不能孤立地看待它的存在和意义,而应注意它与基本规划和战略定位相匹配的同步变化。尤其是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和一系列重点区域,应该根据新出台的相关区域规划和发展战略,重新明确现代物流和商贸流通业的产业地位。因为,没有与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家战略区域相匹配的物流体系,就等于缺少了一个最基本的发展平台,缺少了战略调整和整体发展的支撑,其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整体经济,也就缺少了一个串接。
    目前,五大中心城市中,上海、北京、重庆已经明确将商贸流通业作为支柱产业和战略产业去发展,上海、北京也明确提出打造国际商贸中心。遗憾的是,广州至今还没有确立商贸流通业的战略地位。相比而言,在五个国家中心城市中,广州作为内外贸易的中心节点,更有条件和理由将商贸流通业列为支柱性产业和基础性产业。全国各大中心城市应该根据自己的市情,站在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商业大都市的战略高度,出台类似的物流业或是整个商贸流通业的振兴规划,明确支柱产业的定位。同时,其他中小城市也应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和现状,按照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应将会展、餐饮、电子商务、外贸等统筹考虑)发展的规律对现行城市规划进行适当修编,从城市整体规划的角度对产业布局、功能划分、产业转移之后的土地利用等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城市化进程以及城市转型(从工业城市向商业城市)的需要。
    中国物流业经过十余年培育、扶持和推进,其重要性已经广为政府和企业所熟知。但在认识上,却有两点一直没有认清:一是物流基础设施的性质。至今还有不少地方,把与专业市场、分销和渠道体系相配套的仓储、配送、中转、分销等中心当成是市场和企业的事,未履行政府在其中的责任,任私人投资者在其中“折腾”;二是没有明确商流和物流的关系,认为物流是一种单独的经济活动,可以脱离商流而独立发展,这是没有了解物流的起源和发展动力所致。正确的观念是:商流是基础和核心,物流是工具和平台。
    正是基于上述两点认识,各地在落实和重新制定物流业振兴规划时,特别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对于重大或基础性物流设施,政府应该纳入财政投资或扶持计划,作为新一轮投资的重点。相对于工业和城市基础设施来说,商贸流通业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财政支撑。目前全国知名的品牌性大型批发市场,如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上海西北陆路物流园区等,几乎都有地方政府的投资和财政支持。因为这些大型流通基础设施,具有明显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如果放手让市场自由融资和调节,或者放手让外资控股或独资,必然会产生种种市场失灵的弊端,不利于物流基础设施作用的发挥,不利于物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此外,在设计铁路、港口、公路等交通设施时,必须考虑物流配套需要,不能完全任由市场调节。二是将物流业与商贸流通业统筹协调发展。“物流是商流的灵魂”,因此,政府在推进物流振兴和拟定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将大型货场、特色商业街、重点购物场所、大型物流配送中心、特色专业市场、会展设施、美食城等,列为城市流通基础设施,由政府来主导它的规划和建设。
    发展物流业是一项基于“千秋大业”的长久国策,它的产业生命周期几乎是无限长的,因此,必须要夯实它的生存基础,弄清它的“皮”与“肉”的关系,真正把商贸业做起来。有了商流,就有了“肉”,就会为物流提供源源不断的“货源”;反过来,物流业的发展则为商贸业的繁荣提供了强大的平台,有一种“助推”的功效。为了夯实物流基础,有必要“商流”这个龙头带动,为此,可以从三个方面推进:
    首先,要以完善市场体系为基础,全面梳理、整合和打造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这些体系包括城乡流通体系、城市物流配送体系、会展贸易体系、批发市场体系、电子商务体系、推广宣传体系等。其中,特别强调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的地位和作用,在网络生存和电子商务时代,一个城市未来的商业竞争力的大小,直接与其物流配送水平和能力有关。因此,现行的城市规划和物流发展策略,必须将城市的物流配送体系提升到决定城市竞争力的战略高度。
    其次,要充分发挥各地城市的个性和特色。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各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千差万别,而各个城市的物流、商业、餐饮等都不可能千篇一律。要特别指出某些城市对发展本土物流业兴趣不大,盲目追逐引进所谓跨国物流或批发零售企业的做法有待改进,各地应注意发挥自身优势。例如,广州虽然拥有建设国际性商业大都市的种种有利条件和优势因素,但由于缺少有效的规划、培育,有些优势因素正在慢慢退化、老化甚至丧失,如果在这次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大背景下,整体进行升级转型,就会有利于全面打造与国家中心城市定位相匹配的商贸流通业体系。
    再次,各地应打造与城市定位相匹配的大商圈和龙头企业。例如,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商业大都市,应该有一批相匹配的商贸流通业的都市级商圈、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商贸流通类上市公司、一批知名的购物城(街)和美食娱乐城(街)、一批具有全国和世界影响力的批发市场等。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在全国排名前十的零售企业、批发市场、酒店、餐饮企业等,广州都少有进入。因此,振兴广州商贸流通业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都市级商圈和龙头企业。
    最后,各地应充分认识到公路物流的基础作用。有些城市,一谈现代物流,就以为公路物流是传统物流,对之不屑一顾。实际上,公路物流是全部物流的基础,脱离它,而盲目发展所谓高端物流,且不说容易变成形式主义,至少实际效果是会大打折扣的,其政策体系也会出现偏差。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