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成本昂贵制约江西工业化

2010-5-18 9:5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买棉花(16955,125.00,0.74%)得去新疆,买纽扣得去浙江,买印花得去广东,企业采购原材料要花很多时间与成本。”江西恒生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晓源对记者说起昂贵的物流成本,十分无奈。他抱怨说:“江西的土地和劳动力价格的确比沿海地区便宜,政府也很重视企业投资,但高额的物流成本几乎抵消了这所有来之不易的实惠。” 
  恒生制衣是南昌市青山湖区的一家大型服装生产商。作为江西最大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青山湖区聚集了750余家大大小小的服装企业。在年初“用工荒”中为员工提薪后,原本还可容忍的高价物流成本,一下子让这些厂家深感负担沉重。
  那么,江西工业经济如何走出物流成本昂贵的困境?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高价物流削减江西成本优势
  要低价土地,到中西部去;要廉价劳动力,到中西部去;要更多优惠政策,到中西部去!一直以来,坚持推进工业化战略的中部欠发达省份江西,以生产用地相对便宜、劳动力相对低廉等生产成本优势,广受工业投资者青睐,成为东部沿海企业向中西部转移的重要承接基地。
  “但低价土地、廉价劳动力以及尽可能多的优惠政策,中西部地区能给予的政策都差不多,江西并无多少独特优势,而且江西与东部沿海等地的劳动力价格也正在拉平。”谈及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南昌市经贸委市场处处长邹涛告诉记者,在全国的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逐渐趋同的情况下,能否做到集约化生产、降低其他生产环节成本,显得至关重要。
  在这一情况下,长期以来容易为外界忽视的高价物流,开始成为企业难以承受之重。对江西来说,由于启动工业化战略较晚,很多产业并未形成完善的配套体系,生产原材料大多从全国乃至全球采购,而生产的产品也大多出口或销往国内各地,走的是一种“两头在外”的加工模式。正是在这“一进一出”之中,耗费了大量的生产时间与物流成本。
  江西百路佳客运有限公司是一家向欧美等国出口豪华型客车的汽车加工企业,2009年实现出口3.6亿元。按其生产模式,公司先从日本、美国、上海等地购买大部分原材料,经组装加工后,再行出口。“由于公司所在地南昌距出海口较远,仅物流费用就占所有生产成本的20%以上。”公司一位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说。而青山湖区经贸委经济运行科科长李振峰则告诉记者,由于该区纺织服装企业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必须分别向全国各地采购,高额的物流费不说,单是为客户配齐制作一件样衣的原材料,至少得花去一周时间。
  “工业化是江西未来较长时间内快速发展的主战略,但不得不从全国乃至国外采购原材料、销售产品的现实,让江西的企业被迫面对高价物流,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江西在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上的低价优势。”对产业经济学有较深研究的江西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卢福财教授认为,高价物流将成为江西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巨大障碍。
  新型工业化期待采购本土化
  如何破解高物流成本这一难题?在江西,企业、政府及相关研究专家都将目光投向了采购本地化之策。
  郭晓源对记者说,在企业利润日益稀薄的今天,只有大大削减各个生产环节的成本,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降低高价物流的唯一办法便是原材料采购本土化。百路佳汽车一位部门负责人坦言,若是在江西本土便能买到大部分生产原材料的话,公司的生产成本有望降低10%,每年的利润便可增加数千万元。
  而这一破解之方,在江西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后显得更为重要。在今年4月由江西省委组织举行的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专家宣讲活动中,几乎所有宣讲专家都提到,江西要建设生态经济区,必须围绕规划中的8大工业产业基地,大做新型工业化文章。
  新型工业化需要以信息化、高新技术为带动,需要降低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更需要一个尽量减少流通环节、配套便捷的现代化工业服务体系。南昌大学总会计师黄新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江西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方面要继续承接国内外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浪潮,另一方面要自主创新,自主创业。而这两类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个完善的工业配套体系。采购本土化,便是这一配套体系中最为直接的需求。”
  工业大市场让江西看到希望
  如何完善配套?如何实现原材料采购本土化?江西目前已被各设区市、工业园区普遍采用的策略是:围绕一个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通过引进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一个产业集群,从而实现本地采购,降低物流成本。
  卢福财认为,以低成本优势形成产业集群很有必要,也非常有效,但江西本来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对配套企业的吸附能力相对较弱,形成产业集聚的过程太慢。在此情况下,依据部分重点产业打造专业化原材料市场,或者设置一两个大型的综合类工业市场便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方面可以实现本土化采购,大大节约企业的物流成本,节省生产、流通时间。另一方面还可以为本土工业企业的产品开辟内需市场,提供绝佳平台。”卢福财说。
  实践证明,搭建工业大市场平台,是区域工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选择。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圳、广州、东莞等地均靠“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赢得了大发展,但其原材料多来自香港及国外,采购物流成本高昂。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下,珠三角地区逐步建设了深圳华南城、广交会等原材料本土采购平台,并以此低廉的原材料供应系统,建起了庞大的工业产业体系,从而实现了区域经济的超常规发展。
  正是出于对工业大市场的急切盼望,在江西省和南昌市有关领导的邀请下,今年1月,综合工业原材料销售、商贸、物流、会展、论坛活动于一体的深圳华南城北上江西,投资80余亿元,启动了总建筑面积达428万平方米的南昌华南城项目。
  “南昌华南城将成为世界工业原材料及成品展示交易中心,成为现代综合商贸物流和工业生产服务基地,从而填补江西在工业原材料交易市场领域中的空白!”南昌华南城常务副总经理章学方说。
  对此,卢福财教授认为,大型工业原材料大市场的破土问世,将解江西企业异地采购高物流成本的难题,更可吸引大品牌企业落户,对江西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意义深远。(18C1)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