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零部件拉汽车业后腿

2010-5-16 20:1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枭冬
    如今,中国汽车市场拥有无与伦比的巨大魅力,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 “淘金客”远道而来,其中也不乏一些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这些巨头的参与,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相对滞后,甚至成了汽车业进一步发展的一道瓶颈。
    那么,到底怎样才可以弥补这一短板呢?或许 “拿来主义”还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此处的 “拿来主义”并非是指直接引进外来技术,而是参照汽车强国的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模式,找出一条适合我们的路子来。
    在此,笔者就想以德国、日本、美国这三个汽车强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模式为例,看看他们在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上,到底都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的地方。
    首先,要说欧洲汽车代表的德国。这个看起来有点 “死板”的国家,在汽车和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上却很灵活。在德国,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保持的是相互独立的契约关系——整车企业可以向零部件企业招标,零部件企业也可自主开发新产品供整车企业选择。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性的竞争关系,有利于汽车和零部件产业的协同发展。
    其次,再说我们的邻国日本。我们知道,日本是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所以其在高新科技上的发展力度较大。据介绍,日本汽车工业曾经一度把持 “世界第一”达14年之久,而这,恰恰就与其在零部件生产上的诸多创新有着密切关系。其所实施的精益生产方式、准时生产制、零库存、看板管理等方式,都非常具有借鉴价值。
    再者,就是美国这个超级汽车强国了。据悉,美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组织结构模式经历过数次大的变化,其在第三次变化后,在质量和研发上都有了明显突破,并最终造就了世界级的零部件生产企业。比如1994年,通用汽车公司将其零件分部剥离出来,专门成立的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零部件巨头。
    如此看来,要想成为真正的汽车强国,必须要在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上下一番苦工才行。眼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问题丛生,企业压力也很大,已经成为汽车业发展的掣肘之一。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亟须步入快车道,国家也需尽早规范行业发展,尽快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