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沟通交流促进发展的平台
2010-5-16 19:5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记者 慈洪君
“两年前,由何黎明会长提议召开物流业产学研结合工作座谈会,在各界人士的支持关心下,会议内容更加丰富,议题更加集中。如今,座谈会已经成为了一个各地产学研机构沟通交流促进行业发展的平台,对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正在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5月8日,在大连举行的中国物流学会2010产学研结合工作座谈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贺登才在主持词中作上述表示。正如贺副会长所说,从第一次在杭州,仅有二三十名参会者,经历去年的武汉,到本次大连会议,参会人数迅速突破了200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的物流企业、园区、协会、学会、院校、研究机构和新闻出版单位。在本次会议上,共有8个单位做大会交流,有30家单位提供了书面材料。尤其在小组会议上,大家积极发言,时时迸出智慧的火花。如何最大程度地实现物流学术理论和企业经营实践的结合,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产学研结合推动企业战略升级
开滦集团是一个百年企业,始建于1878年,是我国北方煤炭工业的源头和中国煤炭工业的摇篮,但也面临着资源减少和枯竭的挑战。该公司自2002年开始实施产业化重组,把煤炭运输、销售、供应等分列出来运营,由经贸公司演化为物流分公司、国际物流子公司,走上了一条由企业物流向社会物流,由社会物流向煤炭专业物流发展的路子。据开滦集团副总经理李敏介绍,早在2003年,集团即与北京交通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研究所等院校、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他们以课题或者战略规划等合作方式,通过对方的先进理论,指导开滦集团实现战略转型。同时,开滦集团十分重视企业员工的素质培养,他们每年派出高管、中层人员到国外进行研修学习,从而确保集团决策和执行的正确性。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开滦集团则通过国内外的实地考察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实现跨越式发展。他们先后到日本的东京湾、澳洲的纽喀什尔,国内浙江传化、北京空港、广州、天津等不同业态的物流园区考察学习,结合实际,精耕细作煤炭专业物流。
重视院校、科研机构的智慧支持,是很多包括开滦集团在内优秀物流企业的通行作法,苏州物流中心即是一例。苏州物流中心通过校企合作,设立专项奖学金,帮助品学兼优的学生以及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同时,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优先录用优秀毕业生,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作好人才储备工作,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保障。创建物流实训基地,是很多物流企业与院校合作的模式。远成物流集团是以干线运输和区域配送为主营业务的综合物流企业,因为集团高层重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等因素,多年来形成了自己独特有效的管理运行办法。据远成集团培训部副部长邹海介绍,他们将学生培训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40天的熟悉业务阶段,让学生了解整个公司的发展和文化,要考试。第二就是岗位轮换阶段,学生要在销售、客服、单证、统计等不同岗位进行操作实习,有讲师指导,完成定位。第三个阶段进行岗位磨合,进行考核。第四个阶段是共同发展,成为专业人才,签订用工合同。
渴望拥有优秀的人才,为很多物流企业朝思暮想。德利得物流公司运营总监恽绵表示:“企业干部成长过程和学历高低是成正比的。”他举例说,企业有2个副总经理,一个是做了18年,一个是做了6年,前者是转业军人,后者是物流本科生。为了更多吸收人才,德利得实施了“物流直通车”工程,“我们直接跟学校谈,实习期给学生补贴,期满后跟正式员工一样,让他们迅速成长起来。”恽绵极富激情的演讲,赢得了与会者掌声认可。
人力资源永远是企业最具活力的动力源泉。与院校合作,解决了人才问题,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指日可待。
院校科研机构要积极融入行业发展
天津大学刘伟华教授认为,在产学研结合的整个链条中,首先需要学校主动地走出去,走进市场,走进企业,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成长,因为终究学生是社会的,是企业的,而不是学校的。当然,达到良性结合,对学校学科成长也是有益的,使之不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会成为两张皮。只有培养出了“适销对路”的学生,学校才能说完成了自己的社会责任。第二个要主动请进来。其实很多企业的高管、中层,都是从校园走出去的,有很强的校园情节,很乐于到学校开展业务交流讲座。因为他们从企业中来,从一线来,讲的内容都是生动的、亲身经历的,是实际操作中的所感所想,不是纸上谈兵,所以有时比学校老师的课更受欢迎。
2009年4月,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本着双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与中国远洋天津物流公司签署校企合作意向书。中远物流公司是一个规模和实力强大的现代物流企业,有全球化的物流网络,掌握先进的物流核心技术和手段,拥有许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以及专利技术。2009年7月,学院20名一线教师利用暑假时间到中远天津物流公司进行顶岗实践,8月份,学院教师为中远天津物流公司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启动融资物流新业务实训和就业安置计划。通过这些“嵌入式”合作,学院提高了学生的物流业务开拓和操作能力,改善了学院物流教学条件,提升了学院教学与科研水平。同时,企业方面也节约了大量的培训成本,而且储备了大量物流人才,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物流业务操作水平。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在做产学研结合方面的探索。他们成立了一个由企业、行业和政府、学校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开发、精化教材建设、开展实习实训。他们实施2+1战略,就是2年在校的专业基础教育,加上1年的企业实习。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达到零距离上岗,顺利实现从学校到社会企业的过度。云南财大与省物流集团的合作,学校方面受益不少,取得了明显的双赢结果。用云南财大商学院李严锋教授的话讲,“至少有四个方面的收获”。第一是企业高管进校园充实了师资队伍,第二是学生实习就业有了保障,第三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突破,第四推动了云南物流业的发展。
合作层次还有待加深加强
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学术研究更加务实,更加符合产业发展的需求,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人才培养上,通过规范流程、制度,提升了企业管理者的水平,加强了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他同时强调,必须看到产学研结合的现状,离“出更多成果、出更大效益、出优秀人才”的高层次要求。
产学研结合,企业是重要一环。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没有运营高效、规模庞大的物流企业群体,就不会有先进的物流业。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定一介绍,产学研结合一直是中国物流学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方针。现在国内共有62家单位获得了产学研基地称号,其中企业22家。
毕业学生多,就业问题突出,学校压力大。现在全国开设物流专业的本科院校有270多所,高中职院校有1600所,从这个角度说,物流人才济济。学校急于将学生“推销”出去,是积极参加产学研会议的内在动力。从另一方面看,很多企业却在为“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发愁,这就有个为谁培养人才和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也是产学研相关各界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从科研院校的角度上来说,物流学术研究缺少重大研究成果。
站在企业角度,需要的是用得上的学生,当然核心问题不在学生,在老师,因为很多学校的老师,不了解物流企业,对企业的经营过程不了解,所以有会议代表认为,应当推广“交叉任职”的作法。学校物流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参与经营生产活动,物流企业高管和中层,也要定期接受系统的培训,“学中干,干中学”,缺一不可。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很多物流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题材来自企业实践。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中实行双导师制,有老师,有企业专家。这样,从制度层面保证了作品不至于流于空谈,多了些实际内容。
恽绵的观点具有普遍性。他认为,产学研结合分三个层次,一是沟通层面,校企要互相了解需求,达成认识上的一致。二是合作,简单的你替我做事,我给你帮忙。三是协同的阶段,也是共同发展的阶段。院校离开企业没有出路,企业离开院校,业务不能得到提升,科研单位脱离了产业实际,就没有存在的意义。“现在产学研的工作不只是结合,而应当强调融合,应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姜超峰认为,产学研机制的建立,还应加强研究机构的作用。现在研究机构参与产学研基地建设比较少。因为这些机构承担了政府的一些职能,搞政府规划、产品设计、课题研究,这些工作都与学校、企业密不可分。另外,一些专家认为,产学研结合不能离开政府这一环。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调结构上水平,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必要时可以“政府搭台,校企唱戏”。比如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就得到了大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值得推广。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