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流通大网让农村物流“转”起来

2010-5-13 17:1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如何让农资和农副产品及时、方便、快捷地进出农村?如何让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相适应?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所属企业组建的中国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将此变成了现实,一个资产380亿元的超级企业出笼,奔向广阔的农村现代流通市场。农村物流有望有效地“转”起来。 

  在我国农村,传统流通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现代流通业态发展相对不足,农村实现连锁经营的交易额占农村交易总额的比重尚不足10%。40%的农户自行销售农产品,仅3%的农户通过定单销售。用中国合作贸易企业协会会长于美芝的话说,农村市场的特点是不缺点、“网点多”,但缺乏一个将这些点连起来的“流通大网”。中国供销集团的成立,将为重构农村流通新格局、重建农村物流体系带来新契机。2009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商品销售总额为10369.30亿元。若按此规模,供销社无疑将成为中国农村流通领域的巨型航母。 

  2009年11月下旬,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供销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商品流通的重要渠道,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供销社在新农村现代流通经营服务网络建设中,发展各类经营服务网点68万个,覆盖了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行政村,有开展连锁经营、配送业务的企业4600多家,初步形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经营服务网络。 

  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让农村物流“转”起来,需要进行模式创新。一是加快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提升交易功能。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渠道,是连接生产与消费、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载体。农产品批发市场不应只是一个单纯的交易场地,而是一个包括发挥价格形成和信息交流作用在内的综合性功能平台。二是推进多种形式的农超对接、产销衔接。从世界范围内看,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建立农产品直采基地,从农产品基地直接采购农产品的农超对接、产销衔接模式,已成为农产品流通的发展趋势。在发达国家,连锁超市已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三是创新经营方式,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推动农产品采用拍卖、竞买、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提供了有益的技术支撑,网上交易作为一种新的贸易流通方式,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使交易更为便捷,并在一些具备条件的领域启动了电子交易系统。 

  让农村物流“转”起来,要用全新的理念勾画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改造提升传统流通资源,打造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使供销集团公司在新农村现代流通经营服务网络建设中真正发挥龙头作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