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增长警示了什么

2010-5-12 13:3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一季度,我国农产品进口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出口增长幅度。这本来是贸易领域的正常现象,但是它会给生产领域一些警示。“棉花进口94.0万吨,同比增长229.7%。”“小麦进口37.3万吨,同比增长208.0%。”“自印度进口急增近五倍。”这些数据足以让我们反思:小麦、棉花这些曾经“替代进口”、“产量最大”的优势产业何以走起了回头路?人口压力比我们还要大的印度哪些农产品成了我们的原料来源?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各地区进口增速普遍较高。”
自2008年以来,棉花进口量大幅飙升,进口价格持续上扬,印度替代美国成为最大进口来源地。主要原因是种植效益低下,农民植棉意愿下降。2009/2010年度,我国棉花供需缺口高达258万吨,较上年扩大117万吨。加上2009年11月份以来,全国雨雪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影响了棉花采摘交售进度,棉花质量普遍下降,国内对进口棉花的依赖程度加大。而国际棉花不仅质量好,价格优势也很明显。棉花到岸完税后价格比国内棉花价格每吨低800多元,企业进口意愿强烈。
小麦的情况呢?我国夏粮连续六年增产,市场不缺麦子,小麦进口价格也没有太大优势,为什么近两年小麦进口还是在增长?5月4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软红冬小麦市场收盘上涨,小麦市场走势强于玉米和大豆。5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离岸价为202.4美元/吨,合人民币1382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2226元/吨,同比上涨261.6元/吨。我国小麦其实是有进有出,主要进口国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这些国家的小麦以加工品质优良享誉全球。可见,我们现在缺的不是小麦,而是加工品质优良的小麦。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产后加工研究室连续两年对黄淮麦区小麦质量调查研究显示,田间样品的质量状况逐年下降,而粮库样本的品质性状明显低于田间样本。农业部在2001年就发布了《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试行),现在看来,落实得不够好,而小麦的产销衔接落实得就更不好了。
从进口增长中我们应该有所提高。一要提高认识,农业生产最终追求的是效益,在效益面前,数量质量有同等重要的位置;二要提高能力,我们进口农产品不能仅盯着眼前效益,更要从中学习别人的产销机制体制。如果我们只要“鱼”不能“渔”,那就真的愚了。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