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阳逻保税港区 促进湖北率先崛起

2010-5-11 1:2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武汉市新洲区区长 王世益
建设阳逻保税港区的战略机遇
    港口是水陆运输的枢纽,是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结合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沿海开放城市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外高桥、张家港、深圳、广州等建立了一批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在关税、财政、金融、贸易等方面实行了特殊政策,使保税区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吸引外商投资的热土。而保税港区将港口的物流功能和保税区的特殊政策完美结合,实行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和港区“三区合一”,更能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成为沟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便捷桥梁,其物流功能和优惠政策既可为外商进入国内市场创造条件,也可为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建立快捷通道,促进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出口加工业等的发展。
    阳逻港位于长江中游北岸,是武汉通往沿海的长江咽喉,又是中部地区、西南地区对外联络的水上门户,其区位优势非常难得。阳逻港是上起宜昌、下至湖口2000多公里岸线中罕见的深水良港,拥有长达12公里的深水岸线资源,常年水位在7米以上,枯水期可通航5000T级船舶,丰水期可泊万T巨轮。同时阳逻港又是华中地区钢铁、粮食、煤炭、商贸物流中心。因此,阳逻非常适宜建设保税港区。
    目前,建设阳逻保税港区面临极为难得的战略机遇。
    一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机遇。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从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了“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等重大决策。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湖北时提出,湖北应加快发展,走在中部地区前列,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国家赋予湖北“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点”的发展定位,是建设武汉阳逻保税港区高起点融入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
    二是合力建设长江黄金水道机遇。国家高度重视水运发展,提出交通运输部和长江流域七省二市要合力建设长江黄金水道,以实现航道网络化、船舶标准化、港口机械化、管理信息化。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无疑给了阳逻保税港建设带来千载难逢的建设机遇。
    三是建设“两圈一带”总体战略实施机遇。近几年来,湖北为了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先后提出了建设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战略决策,形成了“两圈一带”的总体战略。长江在湖北境内有1000多公里,是连接鄂东鄂西、横贯全省的经济走廊,是促进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传动轴。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促进两圈互动为建设阳逻保税港区提供了战略机遇。
    四是建设武汉新港的机遇。湖北省水路资源十分丰富,为了充分利用水路运量大、能耗少、成本低、占地少、投资省、有利环保并相对安全等优势,湖北省委、省政府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提出了建设“武汉新港”的概念,作出了建设跨越武汉、黄冈、鄂州、咸宁四市的“武汉新港”的重大决策,其目标是,将武汉新港建设成“亿吨吞吐量、千万标箱”的内河航运国际大港。按照《武汉新港总体规划》和《武汉新港空间发展规划》,在武汉新港27个港区中,阳逻港区处于核心地位,规划目标是集装箱500万TEU,亿吨吞吐量。2009年,阳逻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5.1万TEU,其中外贸箱占70%。2010年1月27日湖北省政府批复的《武汉新港空间发展规划》,同意阳逻港区建设为保税港区。因此,建设武汉新港为阳逻保税港区的建设提供了极为难得的机遇。
建设阳逻保税港区的战略意义
    建设阳逻保税港区是完善国家保税港区整体布局的战略需要。2005年6月以来,国家根据区域发展战略,初步完成了在长三角、环渤海湾、华南、西南、东南等五大沿海港口区域及长江上游西部内陆地区港口保税港区的落子布局,极大地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从长江流域来看,作为下游国际航运中心的上海以及张家港已布局了保税港区,上游航运中心的重庆也建立了保税港区,而作为中游航运中心的武汉却没有保税港区。从长江上中下游协调发展来看,武汉亟须要建立保税港区;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来看,振兴东北,东北地区有大连保税港区。东部率先发展,东部沿海已布局了许多保税港区。西部开发,西部也有了重庆寸滩保税港区。而在中部崛起战略中,中部地区没有保税港区。完善国家保税港区整体布局,中部地区、长江中游急需建立保税港区。湖北省号称“九省通衢”,武汉又是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武汉新港建设如火如荼,作为武汉新港的核心港区——阳逻港就是中部地区建设保税港区最理想的选择。
    建设阳逻保税港区是湖北省、武汉市在中部更快崛起的战略需要。当前,湖北省、武汉市处在“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历史机遇期,依托阳逻深水港,建设保税港区对促进湖北省、武汉市在中部迅速崛起,实现国民经济的全面快速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利用保税港区的平台优势,增强区域投资吸引力,推动产业聚集。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聚集。目前依托阳逻港,吸引了武钢江北基地、亚东水泥、中石油、武船重工、国家粮食物流、中国五矿、德国西门子、法国阿海珐、韩国浦项、日本美达王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聚集阳逻开发区,一旦阳逻建立了保税港区,冲着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保税仓的优惠政策叠加,还会有更多世界500强企业纷至沓来。这样阳逻保税港区在促进湖北武汉在中部更快崛起中的作用就会更加凸现。
    建设阳逻保税港区是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战略需要。武汉“1+8城市圈”被国务院批准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北省和武汉市必须做好这篇大文章。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体制机制,是推进综改、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显然,湖北武汉需要发展资源耗费少、能源耗损低、环境影响小、经济效益好、收入弹性高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这就需要营造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环境,部署有利于高新制造业发展的基地,架构有利于沟通和连接国际市场的通道。这个通道就是在阳逻港建设起具有“境内关外”性质、海关特殊监管的保税港区。有了阳逻保税港区,就能提供上述要求的发展空间,必将有利于促进武汉市“两型”社会的建设,对“1+8”城市圈的综合配套改革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建设阳逻保税港区是促进湖北省武汉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外向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2008年外贸进出口贸易超过200亿美元。伴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湖北省、武汉市也初步建立起了机电、化工、汽车、船舶、纺织、服装、农产品、高新技术等一批出口导向型的产业,湖北省和武汉市的外向型产业经济发展开始进入增长的快车道。但与全国其他省市比较,湖北省排名第13位,在中部地区排名第2位。可见,湖北省、武汉市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在速度上、规模上、质量上还有不少努力空间。湖北省、武汉市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战略支点,搭建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平台。建设阳逻保税港区就是搭建这样的一个新的平台。同时,通过建设阳逻保税港区,湖北省、武汉市可以引导中外企业投资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先进制造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电子产业、现代服务业;目前武汉市布局发展的东湖高新区、出口加工区、船舶制造基地、国家光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创新基地、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等集群产业,都可以享受阳逻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
    建设阳逻保税港区是建设武汉长江航运中心的战略需要。建设武汉长江航运中心,有利于发挥长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和便捷连通海外市场的优势,对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呼应和对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实现长江上中下游航运协调发展,都有重大战略意义。2008年4日,省委书记罗清泉在阳逻港视察时明确指出,要加快阳逻港的建设步伐,下决心把阳逻港建成武汉长江航运中心。建设阳逻保税港区对建设武汉长江航运中心十分有利。首先,随着保税港区的建设,将极大地方便本地货源市场外贸进出口业务;其次,可依托“境内关外”优势形成对外贸易直通道,增加港口对腹地范围内转运货源的吸引力,提高航运中心的含金量;第三保税港区通过实施“港区合一”一体化动作,更能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
建设阳逻保税港区的优势和条件
    保税港区申办的条件为:1.深水良港;2.交能枢纽港;3.具有一定的物流规模;4.广阔的经济腹地;5.港区土地的可用性。阳逻港的独特优势和条件与保税港区完全吻合。
    不可比拟的区位优势:阳逻港位于长江中游、华中大都市武汉市东大门,横能连接东西、纵可承接南北。阳逻港既是武汉通往沿海地区的水上咽喉,也是华中地区对外联络的水上门户,其区位优势不可比拟,是保税港区向四周辐射的最理想地段。
    极为罕见的深水优势:阳逻港是长江上起宜昌、下抵湖口2000公里岸线中惟一的天然深水良港,拥有长达12公里的深水岸线,可常年通航5000吨级船舶,丰水期可泊万吨巨轮,货物无须中转,可直达日本、韩国、台湾以及东南亚近海国家和地区,万吨世轮可远航欧美。这是保税港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直接通道。目前阳逻港已建成投入营运的有2个5000T级集装箱泊位,通过能力为40万TEU,另有4个5000T级集装箱泊位和1个通用泊位正在建设中,2010年建成投产后,通过能力为140万TEU。阳逻港三作业区规划建设17个5000T级集装箱泊位,通过能力近340万TEU。不久,阳逻港集装箱通过能力可达到近500万TEU,为武汉新港集装箱总量的半壁江山。(下转C2版)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