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展开稀有金属暗战

2010-5-11 0:4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4月25日,日本政府综合海洋政策总部发布了《海底资源能源确保战略》报告草案,声明日本将在中日存在争议的海域正式开始调查含有众多稀有金属的“海底热水矿床”,并力争在2020年实现稀有金属的产业化。这些稀有金属广泛地运用于电池、汽车、电脑等生产领域,是日本“绿色经济”的支柱,“如果进口得不到保证,日本的高科技产业无疑将会受到极大的冲击”。
日本担心受制于中国
    众所周知,日本是金属矿物资源小国,却是稀有金属消费大国。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现在需要种类包括铬、钴、铂等30多种稀有金属,以满足自己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此外,稀有金属还被广泛用于汽车,家电和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
    然而,日本的所有稀有金属目前基本依靠进口,而世界上稀有金属的生产大国主要是南非、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国家。“显然,日本的需求量很大,但随着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急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稀有金属的价格高涨,”明华博士指出。在他看来,“这导致了日本极大的不安,因此日本觉得必须将稀有金属的稳定来源问题提高到战略层次”。
    事实上,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就制定了储备稀有金属的相关法律,并于1983年建立了稀有金属储备制度和基地,规定国家和部分有关企业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钒、锰、钴、镍、钼、钨、铬等稀有金属。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家电产业以及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致使稀有金属等原材料的需求大幅上升,为了满足国内产业发展的需要,中国日渐调整了过去的出口政策,开始对稀有金属的出口进行控制。
    对此,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博士丁明华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业界人士认为,稀有金属多数掌握在中国手里,如果不及早储备相当数量的铟和锂,日本的经济发展很容易受制于中国”。
事关国家安全战略问题
    据中国海关统计,近年来中国稀有金属及制品出口近100多种,累计出口额为40.69亿美元;累计进口额为23.8亿美元,贸易顺差高达16.89亿美元,重要的稀有金属对日、美出口量均居前列。
    对此,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金属和矿产商品部副主任孙立会曾撰文指出,中国的稀有金属资源应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并不是普通的资源,因为“从某种意义上,它们都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因此,孙立会认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安全已成为新世纪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然而,当中国开始改变稀有金属廉价出口战略的时候却引来了美国和日本的大力反对。日本国际未来科学研究所的代表浜田和幸就曾尖锐地指出,“中国拥有世界稀有金属资源的88%,掐住了日美的咽喉,日本和美国没有这些稀有金属,就无法制造精密的制导武器。”
中日关系可能受冲击
    日本媒体也普遍认为“这必将对中日关系构成新的冲击,因为在争议的海域两国一直都没有达成协议”。
    据报道,稀有金属在陆地上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非和俄罗斯等国,但海底的稀有金属则被认为广泛分布在日本近海。因此,在此次的报告草案中,日本政府决心准备着手推进相关调查和技术开发,以实现日本稀有金属的产业化。
    据报告草案显示,在日本近海海底蕴藏着大量的稀有金属资源。为此,日方将要勘探的目标海域面积高达34万平方公里,其中将在2015年底前勘探钓鱼岛附近海域。
    针对这一计划,分析人士指出,由于中国一直不承认“日中中间线”,因此“日本在实现稀有金属产业化的过程中必然会与中国发生摩擦”。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海国拥有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但是,东海海域最宽处只有360海里,中日的专属经济区部分重叠。
    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定的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中国认为东海大陆架应向东延至冲绳海槽,但日本却坚持采用中间线进行划分。结果中日之间虽然已经经过了多轮谈判,但进展甚微。
    兰州大学的蒙慧和孙艳伟两位学者也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日稀有金属贸易冲突必将对两国的战略互信产生负面影响。在他们看来,“这无疑将为刚刚回暖的两国关系蒙上一层阴影”。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