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企的CDM难题

2010-5-11 0:4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筵 本报记者蔡放“和前两届相比是萎缩了”。刚从北京回到苏州的杨志这样形容4月16日结束的第三届“中国碳交易2010”峰会。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这两年杨教授以演讲嘉宾身份一直参与此项峰会,但是从今年国外参会者的数量和级别来看,都不如往届,参会者主要是国内人士。
    与“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同样基于《京都议定书》的中国碳交易峰会,前者的无果而终,似乎也预示了此次中国峰会所面临的尴尬。“从内容上看,今年的会议也是各抒己见,没有什么结论性的东西。”杨志告诉现代物流报记者。
CDM机制之不确定
    有关中国CDM市场发展是此次大会的一个重要议题。CDM(清洁发展机制)作为一项“碳排放量”交易机制,在国内已申报CDM项目,并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企业大概有2400多家,其中作为高污染的钢铁企业约有80多家。目前,已经由联合国EB(执行理事会)签发核证,并通过出售减排指标获取收益的钢铁企业项目只有9个 (见A5版表)。
    湖南涟钢就是其中一家企业。并且已经通过两个 CDM项目出售CERs(核证的减排量)获得了不菲的收益。仅在2010年3月份,其中的废热自备电厂项目,核证2008年9月~2009年2月期间减排量5.1万吨,获减排收益45万美元。另一个废气自备电厂项目,核证2008年4月~2009年3月期间减排量29.6万吨,获减排收益289.4万美元。
    湖南省CDM项目服务中心张汉文主任表示,目前国内企业已经获得签发的CDM项目,通过向国际买家出售减排量,很多企业先期的建设投资早就收回去了,由于利润很高,有的企业卖一笔减排量就赚到钱了。
    由于CDM项目获益丰厚, 涟钢公关方面负责人表示,目前涟钢的富余煤气发电项目(发电四期项目)正在抓紧收集资料,预计今年6月份向联合国申报登记注册。
    但这些CDM项目申报企业目前却面临国际买家信心动摇的风险。◆(下转A5版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