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虚拟口岸:以“虚”化“实”的物流革命

2010-4-8 16:2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一批重达3吨的货物抵达上海机场后,不到7个小时,就出现在诺基亚公司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的仓库里。在上海海关办理清关、提货,只用了几分钟时间。 

  苏州工业园区友达光电公司的两个大集装箱出口货物,在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完成所有流程和手续后,顺利发往太仓港,当地口岸检验检疫机构不再实施查验,直接装运出口。 

  如果没有由 “虚拟空港”、“虚拟海港”组成的“虚拟口岸”,企业货物进出口岸的时间往往需要两三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这场“无”中生“有”、以“虚”化“实”的物流革命,为区域经济发展、跨国公司战略调整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破解物流瓶颈 

  对于必须做到“全球化采购”、“零库存管理”和“即时生产”的跨国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而言,物流就是它们的生命线。 

  以东芝公司为例,从接到客户的订单起,要在5天之内将该订单项下98%的产品交付到客户手中,即所谓“985”生产周期。这5天包括了东芝公司从国内外采购生产所需原材料、进口途中运输时间、进口通关时间、企业生产时间、出口通关时间和出口途中运输时间。 

  按照传统的操作模式,虽然海关对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货物开通了 “批量直转”的通关方式,但货物进出口仍必须经过上海机场地面代理的环节,经过航空公司货栈理货、分拨一级货代、二级货代仓库后,才能报关提货。而根据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现有的作业模式,完成上述流程的最短时间在6小时以上。受机场货运量制约,6小时之内往往还提不到货。在此背景下,“985”生产周期受到严峻挑战。 

  东芝的困惑在杭州开发区颇具代表性。在没有打通物流的“任督二脉”之前,地处苏州、杭州等地的很多跨国公司,均饱受物流之苦。 

  地处内陆的苏州,是全国外贸超2000亿美元的三大城市之一,但其物流产业却“先天不足”,企业货物一般选择从上海等港口进出。在苏沪物流“大动脉”上,道路拥堵、运输成本高等诸多问题,一直为业界所诟病。 

  2007年后,上海港务局将远洋线迁移至洋山港,苏州工业园区企业的仓储、订舱、拼箱、还箱、报关、报检、征税等大部分环节均在上海完成,甚至需要安排专人频繁往返于苏、沪之间。 

  “没有海港、空港,大量货物进出口只能到上海报关。”苏州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副总裁包海兵说,“上海港非常忙,进出口企业一般要二、三天时间才能办完报检、报关手续,企业苦不堪言。” 

  苏州三星电子公司物流部部长崔珍守则有本“物流账”:直通放行制度实施以前,企业出口货物每标箱至少多100元人民币,以每月近300批出口货物、500多个标箱的情况测算,每月代理费用约5万元;而进口货物仅企业在口岸的吊箱、仓储等费用,每标箱就达300多元人民币,每月这笔费用不低于3万元。 

  打通跨国生命线 

  减少环节,缩短链条,提高物流速度,苏州等地跨国企业期待已久。 

  2002年,丹莎国际货代的中国区总经理、与苏州工业园区多家企业有业务关系台湾人王梅林,给苏州人带来了 “虚拟空港”的新概念:在欧洲,货物下飞机后,由印有某城市航空代码的监管卡车,定时发车,送往该市物流中心“中转”;而货主在此“空陆联程”的运输期间,可办妥出关手续,直接到物流中心提货。如此,等于将空港延伸到了该市。 

  王梅林所称的“虚拟空港”,实际上是国际上流行的“空陆联程中转转关”物流模式。这种模式适用于本身不拥有国际空港,但有该区域的航空代码并设有专门用于航空货物的“HUB”(分拨中心)的城市或地区。 

  “可以在苏州试一试!”苏州工业园区两位负责人不由眼睛一亮。三天后,在有关领导的支持下,他们放弃了早就准备的“转关模式”方案,揣着新方案飞往北京,征求相关监管部门的意见。 

  这种改革创新模式,获得了主管部门的鼓励和支持。随后几年间,苏州工业园区被视为一个虚拟的国际机场,使用国际航空组织(IA-TA)规定的城市代码“SZV”。企业可将苏州作为“目的地”和“始发港”。当货物抵达实际空港时,只需办理简单的中转手续,统一在园区办理所有报关、报检等货物出入境手续,减少了货物在口岸等待的时间。 

  其后,苏州工业园区又开始尝试“虚拟海港”:将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视为太仓港的功能延伸,作为园区海运进出境货物的始发港和目的港。 

  通过建立“虚拟空港”、“虚拟海港”,苏州这个内陆城市就能成为“海陆空”三港一体的“虚拟口岸”。由于能够与周边的所有口岸都建立起快速通道,使得苏州的物流业从依赖于口岸转变为挑选任意口岸来为其服务,如此一来,物流的走向就掌握在了自己手中,也就使苏州成为未来的物流集散地成为可能。 

  据江苏检验检疫协会相关人士介绍,苏州“虚拟空港”模式自2002年开始运作以来,先后与周边的上海浦东机场、南京禄口机场及杭州萧山机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目前进口模式已经吸引了1000多家企业、超过60家货代、近40家航空公司进行操作,6家一级代理长期租用空港货站货架承接各家企业进口货物苏州段的操作。 

  仅2009年,苏州“虚拟空港”就完成出口货量近400吨,服务企业超过30家。 

  引发物流战略调整 

  苏州三星电子公司是“虚拟口岸”实施后首批受惠企业之一。“公司报检手续大大简化,直接从苏州启运出口,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我们更看重的是物流背后的时间。”在中国工作5年,韩国人崔珍守的汉语已经相当流利。 

  无独有偶,与苏州相距不远的杭州,也开始尝试“虚拟空港”。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最大的移动通信生产基地之一,目前集聚了东芝、三菱、富士康和摩托罗拉等大批IT企业,80%的货物依靠空运,要在48—72小时内运抵世界各地的客户,因此对物流效率要求很高。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满足开发区内大批IT企业对物流效率的要求,他们引入了“虚拟空港”模式,国际航空组织已经为这座 “虚拟空港”设立了城市代码“XZH”。企业货物装车后从虚拟空港“起飞”,直抵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登机出口。 

  据悉,天津滨海新区、广州开发区等地,也开始讨论“虚拟口岸”的实施可行性。“虚拟口岸”带给跨国公司的影响是深刻的,不少跨国公司为此重新勾画了在华战略版图。 

  2009年,阿迪达斯中国区配送中心正式落户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苏州普洛斯物流园。为此,由普洛斯董事局主席K·Dane·Brooksher率队,普洛斯公司的全球董事会成员均到访苏州,这位董事局主席兴奋地说:“这是为了向所有的董事展示普洛斯公司投资苏州所取得的成果。” 

  苏州普洛斯物流园规划开发面积为3平方公里,总投资达3亿美元,目前已建成物业面积约23万平方米。作为现代物流园区,物流园以其高质量、多功能的物流仓储设施,配合海关高效的通关服务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物流企业、制造商和零售商。物流园现有客户包括欧莱雅、阿迪达斯、UPS、诺基亚、三星电子、日本近铁、德国飞格、英运物流等。 

  据了解,此次开工的阿迪达斯中国区配送中心面积将达到 6万平方米,建成后,不仅将服务于苏州工厂,而且将服务于整个中国市场。 

  苏州工业园物流中心主任姚武介绍说,现在很多大型跨国公司,比如阿迪达斯、三星等1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区域配送中心已经转移到苏州。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