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物流业如何成“气候”

2010-4-7 22:5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物流”概念和相关理论。 
  那么何谓物流业?2001年8月,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起草并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将物流解释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可见,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现代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领域。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物流业被列入国家十大振兴产业规划,我省去年7月份也出台了《青海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意见》,由此物流业再次进入人们的关注视线。那么我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如何,物流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晒一晒我省物流业“家底”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青海物流产业发展迅速,综合运输体系运行良好,在需求规模、供给能力和生产力布局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具体表现在,全省为生产和销售服务的物流量大幅度增加,物流市场半径不断扩大,市场细分深化,省内外市场、城乡市场有机结合度提高。在运输方式、仓储成本、物流组织形式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公路、铁路、民航立体交通网的规划与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物流经济地理面貌,为拓展物流通道创造了条件;传统物流企业改革成效大,通过改组改造,在运输、仓储、零售与批发商贸等领域,均产生了一些实力相对较强、具有现代物流雏形的代表性企业,如4A级物流企业青海物产物资配送有限责任公司、青海省富康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青海世全物资集团以及3A级物流企业西宁长丰集团物贸有限公司等,对加快物流资源社会化整合,充分释放传统物流潜能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初步形成了以西宁为物流综合极化区、格尔木为青藏高原腹地物流核心区的物流生产力布局,体现并回应了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2009年,我省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9.32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全省累计完成货物运输量10092.9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8.3%。其中:铁路完成货运量2701.5万吨,增长16.9%;公路完成货运量7209万吨,增长5.9%。物流业取得长足发展。
  然而比对近几年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可以看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幅度低于全省经济增长速度,物流业的发展仍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应该如何定位我省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状态,青海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王旭斌认为,我省处于由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产业的过渡阶段。加快我省现代物流发展,对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经济实力和企业竞争能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而目前,我省存在对物流业地位认识不足的问题,导致重视不够、布局不合理、投资不足等,制约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提升。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刘傲洋则指出,依照物流理论所揭示的规律,青海物流在“十一五”时期及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处于传统物流发展阶段。
  她做出此判定基于以下因素:一是现代物流体系尚未真正建立;二是物流技术普遍落后,物流标准化尚处于初级水平;三是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资源配置手段传统,渠道不畅通;四是物流业经营运作模式仍处于传统阶段;五是物流业所提供的经济与社会综合效益远未达到现代物流的要求。
  她认为,现代物流要求通过物流组织与经营管理的高效化、物流技术利用与组合的深度化,达到零库存、及时供货、完善供货、协同供货等现代物流技术目标,为有效降低国民经济综合成本提供支撑。而青海物流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尚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长板与短板
  物流产业涉及广泛的经济活动领域、连接产销、服务供求,因此对于整个地区的国民经济运行和生产生活具有明显的利益关系。特别对于青海这种生产企业原材料供应与产成品销售“两头在外”的地区来说,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降低商品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经济高效运行、改善地区投资环境和调整产业结构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具体分析,青海物流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刘傲洋认为,物流业的长板是环境和政策。目前青海物流整体发展态势良好。诸如交通基础设施获得明显改善,道路通达程度提高,覆盖全省的物流体系网络初步形成,微观行为主体行动积极等等,充分显示出青海物流正处于积极发展的上升阶段。而政策方面,“十一五”期间我国对物流发展进行明确定位,是绝对利好,同时加快物流发展开始得到省政府、企业、社会的重视,这对于加强物流宏观调控、推动物流加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青海物流发展的短板则表现在,其一,加入WTO后,青海物流市场直接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与国际先进物流企业同台竞争,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可想而知。其二,物流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归根结底由宏观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而青海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地理条件限制了物流的现代化步伐。其三,全国物流整体发展水平深刻影响青海物流发展进程。其四,青海物流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存在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等问题,没有形成合力。
  王旭斌也指出,我省物流业发展的优势在于资源优势、需求优势以及快速发展的交通网络等;劣势则是地域辽阔、人口分布不均、经济发展不均衡等。他认为,优势和劣势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时候劣势也就是优势。也正是由于青海运输线长、交通不便就更需要通过发展现代物流来积极弥补和缩短与内地的差距,如发展“保税物流”、应急物流等。
  园区建设的理智与远见
  作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新载体―――物流园区的建设,具有多重效应:使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改善环境;聚集效能凸显;提高物流设施社会化程度;有效整合物流资源;提升原有物流设施、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和土地利用率;加速城镇化进程等等。
  而对于我省2006年开始建设的青海朝阳物流园区,王旭斌评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快朝阳物流园区建设,使之成为服务全省、辐射周边地区的现代化物流综合服务区,是极富远见的决策。
  据青海朝阳物流园区经济发展局负责人李娜介绍,园区目前累计完成投资约20亿元。建成了公铁联运中心、朝阳机电物流综合交易市场、闽宁钢材交易市场等一批物流产业项目,入驻企业近千家,物流企业的经营性收入达到53亿元,比园区成立之初增加了32亿元,货物吞吐量完成530万吨,比成立之初增加了430万吨,增幅达到4倍多,仓储面积由37万平方米增加到110万平方米。一个立足西宁、服务全省、辐射周边地区的大型现代化综合物流园区雏形已形成。
  由于园区快速发展,建设项目增多,入园企业剧增,一期用地远远不能满足物流项目建设的需求。为此,园区二期建设将继续扩大规模,总面积达到8.05平方公里。建成后将形成生产资料物流中心、生活资料物流中心、铁路物流中心、物流CBD、进出口物流中心以及公路货运主枢纽等六大功能区。
  据了解,2009年青海朝阳物流园区“青海建国物流中心”、“西宁朝阳物流园区国际商贸城”两个重点项目入围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被列入“物流业调整和振兴项目2009年第三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
  同时我省还将促进格尔木物流园区和海东平安物流园区的建设。
  物流园区的建设对于促进物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却不是必要条件。特别是在园区运营中应采取市场化管理和运营方式,必须尊重物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市场的选择,研究好市场需求,从市场需求出发,从企业意愿出发,对物流园区的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刘傲洋也认为,物流园区发展上存在体制机制障碍,表现在用地方面的障碍,导致物流园区规划难以“落地”;资金短缺;交通运输配套设施滞后于发展需要;税费增加园区运营成本;园区管理体制不顺。在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时,她强调要鼓励整合利用、提升改造现有物流基础设施。
  搭上产业振兴规划之车
  2009年初,第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终于在万众瞩目下羞涩揭开面纱。物流业低调替代引起广泛热议的房地产业,成为第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最终“人选”。有分析人士解读这一规划时说,物流业之所以能搭上产业振兴规划“末班车”,是因为随着经济规模的壮大,运输物流业的重要性也日益得到重视。而物流业振兴规划主要是着眼于长期的布局和发展。
  搭上产业振兴规划之车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最大利好。我省自2005年制定了《青海省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后,也于2009年7月出台了《青海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意见》。
  根据这个实施意见,我省力争到2011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便捷高效、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培育一批满足市场需求、竞争力较强的综合物流企业,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第三方物流的比重有所增加,物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物流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物流业增加值实现年均增长14%,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较目前水平降低1-2个百分点。全省货物运输总量达到12600万吨,比2008年增长35.3%。
  我省将重点建设东部核心经济物流区域和柴达木资源开发物流区域两大物流区域。东部核心经济物流区域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加快发展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积极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在全省率先做大做强,提升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形成与省外物流区域的有机衔接。柴达木资源开发物流区域则按照发挥资源优势的需要,围绕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和非金属矿产物流,积极推广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区域物流环境,加快建设物流中心。
  实施意见还明确了将多渠道增加对物流业的投入。
  对于实施意见,王旭斌认为,这是在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青海省原有的《青海省现代物流发展规划》、《青海省物流发展纲要》的基础上,结合青海时机和物流业发展现状提出的,较为合理。而对于政府扶持物流发展,他说,应该突出在合理规划、人才培养、资金投入、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所体现。
  而刘傲洋则表示,在加强现行政策的执行力和政策调整与完善等方面我们还均有改进空间。
  为物流业发展支招
  《青海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意见》确定我省2009-2011年物流业发展任务是,培育、规范和扩大物流市场需求;发展社会化、专业化、国际化物流服务;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努力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和大型物流企业发展;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而根据2005年我省《青海省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省建成4个物流园区、15个物流中心、一批配送中心,建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辐射全省、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形成功能比较完善的包括物流区域、物流枢纽城市、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城乡配送系统5个层次的网络架构;形成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经营规模大、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先进的现代物流企业;物流业成为服务业中的新兴支柱产业,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70亿元。
  那么,如何使青海物流业能成“气候”,刘傲洋为物流业发展支招:即通过产业融合走传统物流资源整合协动之路,通过技术革新走信息化带动之路,通过中心城市优先发展走基地极化传动之路,通过物流社会化走市场需求拉动之路,通过政府推力走政策环境促动之路。
  她认为要鼓励发展连锁经营,促进企业扩张;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不断完善产业基础设施,提高利用效率。在信息化带动方面要建设物流信息技术平台,提供公共物流信息服务;积极建设企业物流信息系统;依托社会力量加快技术革新;加强物流标准化推行力度,克服标准化瓶颈。同时,高度重视物流中心城市建设,集中布局物流生产力;以项目为载体,加快物流园区等多层次现代物流功能组合区的建设。另外,要强化工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释放物流需求;实行招投标机制,畅通物流需求的市场传导渠道。从政府层面上,普及现代物流理念,营造良好的环境意识;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落实发展政策,形成政策合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用刘傲洋的话来说,相信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物流在青海会从边缘走向中心。(作者:子宜)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