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迎娶沃尔沃,海外收购是福是祸?

2010-4-6 0:4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广州日报
   迎娶容易整合难
  如果吉利试图把收购沃尔沃视为品牌价值提升的契机,那么最终制约并购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恰恰在于此。更为关键的是,对比家电产品使用的私密性,汽车消费在很大程度上更带有个人品味的象征,所以品牌定位对于汽车销售的影响力反而要大于家电企业。
    说得再直白一点,中国的消费者可以因为国产家电便宜而购买,但是至少从当下的品牌影响力来看,如果在一辆沃尔沃的车标旁边加缀一个吉利的标识,那么只会负面影响沃尔沃的销量,却无法提振吉利自身的市场定位与价值。买到的品牌依然不是自己的品牌,这样的纠结,才是吉利付出18亿美元之后要解决的问题所在。
金融时报
收购难道民进国退
    从收购价格和交易结构表明,福特非常急于抛出这家亏损的瑞典汽车制造企业。当前,吉利面临着两大障碍:首先是知识产权。把福特拥有的技术与沃尔沃拥有的技术分开相当困难。第二是吉利演变中的地位。但此笔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汽车业交易,并不完全是一笔私营部门的买卖。吉利并不在中国去年公布的8家政府指定的行业整合者之列。如今,吉利实际上成为了这样的整合者。它收购沃尔沃的交易,并不能明确说明“国进民退”趋势的盛衰,但界限正在日渐模糊。
新华网
提升了中国品牌形象
    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将使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首次拥有一个全球通行,尤其是欧美日等汽车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也认可的价值巨大的豪华品牌。吉利可以依托沃尔沃的核心知识产权,打造全新的高端品牌,进一步提升吉利制造乃至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和国际认知度。
    中国首位研究汽车产业的应用经济学博士乔梁认为:“从资本市场来看,此次收购对于吉利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过去大家对吉利的印象就是低端、不够安全,此次如果能够成功地吸收沃尔沃的核心技术,将它的技术、产品、市场全部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将重塑吉利在大众心中的地位和形象。”
中国新闻网
知识产权问题令人担忧
    吉利虽然在国际化经营方面有过一些成功,但毕竟没有运营一家跨国汽车企业的经验。沃尔沃与福特有些车型是共用平台,而且有些技术是通用型的,吉利收购后,如何处理相关知识产权问题,是否会留下后遗症一直是业界担忧的问题。中国企业现在要并购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一方面要当心企业资产负债表背后的包袱,另一方面还要摸清企业所在地的相关法律法规。吉利收购沃尔沃就必须了解这家企业所在国的瑞典法律相关规定。从这一点看,吉利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而下一步将会面对沃尔沃强势的工会组织,以及如何妥善解决好员工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
最好的“跳板”
    一家全球知名的广告公司创意总监在年前的一次团拜会上用广告行业的计算方式分析:自从吉利汽车宣布收购沃尔沃以来,如果把全球媒体对事件的报道折算成为版面,“广告价值早就超过20亿美元,而且让吉利汽车走向世界!”
    草根出身的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当初最大的梦想就是让吉利汽车走向世界,沃尔沃汽车出现的收购机会,只是加大李书福实现梦想的概率,有一个共识是:收购一个比自己高出很多的汽车品牌,会无形中提升现有品牌,所以,借船出海的吉利汽车有了一个走向世界的“跳板”。只是,沃尔沃汽车的未来仍待检验。
新闻晨报
吉利将面临挑战
    对吉利来说,这一交易当即令其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中登堂入室。从此,吉利就要摆脱低端汽车品牌的卑微定位了。然而,即便吉利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民营汽车生产商之一,且成功地“娶回”沃尔沃,与之日常相处磨合仍将面临挑战。之前,吉利基本没有在中国以外销售汽车的经验。经销商和消费者也会担心由一家过去生产低端品牌牟利的制造商管理沃尔沃,可能拖累这个品牌在质量和性能方面的市场声誉。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