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托起西北边关保障大动脉

2010-4-27 19:5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坐堂行医”保障模式不灵了
人们常说,不到新疆体会不到祖国之大。新疆军区最远的边防连队距离军区机关有3000多公里。
路途遥远,道路条件复杂,装备器材保障的难度出乎常人想象。
一年春天,驻南疆某汽车团为保障即将展开的高原运输任务,向军区装备部申请了百余万元的车辆器材。报告批下来后,该团安排了8台车辆、16名驾驶员和一名带车干部,赴乌鲁木齐拉运车辆器材。为确保安全,车队行驶速度较慢。谁料,半途遇上雨雪天气,原本计划往返9天的路程,居然用了整整15天,差点耽误了部队执行的运输任务。
无独有偶。一次,一场实装对抗演练在天山南麓展开。某师携行器材很快消耗殆尽。于是,该师立即抽调专人前往驻乌鲁木齐仓库请领器材。没想到,等器材拉回来,演练已经结束。
如此低的装备器材保障效率,怎能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快节奏、高消耗?
痛定思痛,新疆军区装备部领导进行了深刻反思。从表面上看,器材保障效率低主要是路途遥远所致。实际上,病根还是在落后的保障模式上——装备器材生产厂家把器材送到乌鲁木齐,交由军区装备部所属器材仓库暂存,然后各部队再千里迢迢前来请领。
据有关数据显示,部队每拉运一次器材,所花费的吃、住、车辆磨损费和油费,平均占器材价值总数的3%,每年需要占用部队几十个工作日,而且还带来了安全隐忧。
这种传统的“坐堂行医”式器材供应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为部队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远程保障、快速保障、精确保障的需求,改革势在必行。
引入市场机制,携手编织器材保障网络
解决老问题,一定要用新思路、新手段。
立足现有条件,新疆军区装备部运用科学发展观这把“金钥匙”,按照市场为战场服务的理念,依托地方物流快递公司,在雪域戈壁携手编织集约化的装备器材供应保障新通道。
不求我有,但求我用。新疆军区装备部利用地方方便快捷的物流设施,与信誉好、效率高的“阿凡提”、“三得利”等5家物流公司签订长期的运输合同。装备器材库房只需清点装箱,物流快递公司就可以直接装车运送到营区,结束了过去基层部队为几个小配件长途跋涉前来请领的状况。为保证器材数质量,他们还要求接货部队在接收时必须逐器材、逐箱检查验收,并及时向军区装备部反馈到位情况。
与此同时,他们还与数家实力雄厚的生产厂家协商,达成了由厂家直接组织运输力量,免费送货到指定地点的“一条龙服务”协议,形成了厂家直接送、部队直接用的另一种物流保障新模式。
笔者在他们与物流快递公司签订的合同上看到:在平时保障的基础上,他们特别强调在战时紧急情况下,物流快递公司要调整发货计划,全力保障部队。
与此同时,为改变以往那种层层报批的落后请领程序,他们在网上建立器材供应超市,部队只需要轻点鼠标,装备部机关很快就能掌握部队需求、器材品种等信息。
物流带来器材保障新景观
“一线救灾装备损坏严重,急需大批器材,请求快速供应。”今年1月,新疆伊犁、阿勒泰、塔城等地遭遇60年不遇的雪灾,执行救灾任务部队的装备器材紧缺。
接到求援信息后,新疆军区装备部马上联系到乌鲁木齐的“阿凡提”物流公司。1个小时后,满载各类装备器材的10辆大卡车快速驶向救灾一线。第二天下午,这批器材就送到救灾现场。
新鲜!地方物流公司成为部队装备器材供应的“送货员”。
神速!翻雪山、过达坂, 2天内将10大车器材送到千公里之外的救灾部队手中。
这是新疆军区装备部依靠地方物流公司,实现装备器材快速供应保障的一个缩影。
昔日劳师动众拉器材,如今足不出户用器材。两种巨大的反差,折射出集约化装备器材供应保障新通道带来的巨大效益。让我们透过一组数据看变化——
以往,部队前来拉器材,按每辆车配备2名驾驶员,每个车队配备1名带车干部来算,每年需动用兵力近千人、车辆数百台。而现在采取物流公司送货的方式,部队不需动一兵一车,就能快速得到装备器材。
部队长途奔波拉器材,看似使用的是自己的人力物力,其实花费比地方物流送货更多。现在,交给地方物流快递公司和生产厂家的运输公司,成本只需要以往的60%,每年至少可为部队节约运费50万元以上。
物流快递公司送货上门,最直接的转变就是由“往返跑”变为“单程跑”,时间上快了一倍。目前,驻南疆部队采取现行物流供应方式,平均至少可提前3天将器材送到边防一线部队。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