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交通先行 今年完成投资或超百亿

2010-4-26 10:1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来了,又去了,去了,又来了。当2010年的春天又来了的时候,距离“5·12”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快两年了。走进曾经遭受特大地震的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等重灾区,昔日满目疮痍的情景,已被眼前的焕然一新所取代:一幢幢新修的小楼掩映在群山绿树中,一座座新建的学校、医院拔地而起,一条条笔直的致富路、小康路向外延伸…… 
  这其中许多的项目建设都有市属国企的身影。两年来,市国资委及其所属国有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始终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第一任务、第一责任、第一大事来抓,全力推进灾后重建项目的完成,在道路交通、学校、医院、城乡商贸物流等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设施的恢复重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奋力夺取我市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作出了贡献。今天起,本报推出这组报道,这仅仅是市属国企参加灾后重建的缩影。透过这组报道,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成都国企,抗震救灾是雄兵劲旅,灾后重建更是雄兵劲旅!    
  成都交投    
  预计全年完成项目投资超百亿   
   昨日,记者从交投集团获悉,总投资约65亿元的成都东客站综合交通枢纽预计今年年底竣工并交付使用。作为国内一流、西部规模第一的综合交通客运枢纽,成都东客站综合交通枢纽位于沙河堡片区,包括成都铁路新客站,道路交通场站,地铁2、7号线换乘站3个部分,集铁路、公路旅游客运、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交、出租和社会停车等功能于一体,它的建成将让乘客在地铁、铁路、公交等各种交通方式之间实现方便、快捷的无缝换乘。    
  成都东客站仅仅是交投集团重点推进的众多铁路、航空等交通项目之一。作为我市全面推进交通建设的投融资主体之一,交投集团还承担了大量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交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蔡华接受采访时说:“灾后重建,不是纯粹物质意义上的复制,不是依靠简单的物质救助与政策支援来解决暂时的问题,我们不仅要重建家园,而且一定要建设具有世界性、现代的、可持续性的新家园。 ”   
   蔡华称,今年是市委、市政府启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第一年,我们的目标就是加大交通投资,用轨道交通将成都尽快融入中国8小时交通圈。这是对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的最好诠释,最好发挥。    
  在这样的形势下,交投集团任重而道远。记者了解到,成都交投集团承担了成都的铁路、公路、综合枢纽、航空等30多个重大交通项目投资建设任务,预计全年完成项目投资额超百亿元。    
  蔡华透露,为充分发挥交投集团的投融资平台功能,成都交投将强力推进铁路交通建设,这是交投集团的重中之重,铁路投资占今年总投资的90%以上,争取让成都率先成为“中国高铁第一”。   
   随着成都众多铁路项目的加快实施,成都将构建起以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和城市快速道路为主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网体系。双流机场二跑道和新航站楼建成后,成都作为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方便、快捷的现代化交通将为成都建设成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插上腾飞的翅膀。   
   成都地铁    
  救灾中一座桥的“非正常”诞生    
  汶川地震使彭州小鱼洞大桥整体垮塌,整个灾区数万群众被困、救援人员和物资无法进入,迫切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再建一座结实的便桥。    
  “我们有什么搭桥材料和设备,赶紧落实到位,召集一切物资和人力,尽快出发!”2008年5月13日晚10点,地铁公司接到任务后,立即开始行动,经过勘测,确定了小鱼洞钢便桥实施方案。    
  没有材料?立即拆除地铁工地正在使用的钢便桥!    
  没有人员?立即调集170余名技术、施工人员!    
  没有物资和设备?立即把工地上能用到的物资和设备全部紧急调来!    
  下着雨,连夜展开施工。    
  2008年5月14日上午11点,现场人员被分为三组:钢梁组装组、桥台桥基施工组、装沙袋组,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12点,位于白水河一侧的约30米引桥基本铺设完成;12点30分,地铁公司施工队伍正式进场,钢梁组装组在一旁的场地开始钢梁初步拼装,装沙袋组在河畔装沙袋,并迅速运往指定位置,由其他人员将沙袋投入湍急的河水中“截流”;桥台桥基组测量河道、确定桥位……各项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18点,两端钢梁成功合龙;20点20分,主体钢梁铺设完毕;5月15日凌晨1点30分,宽4.5米、主跨24米的钢便桥搭建完成,随即进行承重、压力等测验……清晨8点半,小鱼洞钢便桥具备通车能力,并与两端引桥一起供来往救灾车辆通行!    
  一辆辆满载救灾物资的车辆次第通行,一批批受灾群众顺利通过便桥安全转移……从接到任务到桥梁建成,在35个小时里,地铁公司完成了桥梁方案设计、桥墩基础施工、桥面加固等数道工序,并克服重重困难,克服缺少食物、夜晚气温低等,圆满完成了桥梁铺设任务,通往彭州龙门山灾区的“生命之桥”傲然飞架白水河之上,为灾区救援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