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玉树抗震救灾公路保通前线的报道
2010-4-24 9:1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四月的高原,本应冰雪消融,春意正浓。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却无情地打破了这清晨的宁静。4月14日早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强烈地震,瞬间房屋倒塌、交通中断、通讯中断、水电中断……,平日里车水马龙的高原小镇顿时一片死寂。玉树告急!灾区公路告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瞬间拉开帷幕,所有的目标指向同一个方向:玉树灾区。
临危受命 责任重于泰山
玉树地区不通铁路,新建的玉树巴塘机场也仅能同时起降三架飞机,公路交通是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地震发生后,陆路进入玉树县的G214线、S308、S309线成为抗震救灾名副其实的“生命线”。
在地震无情的肆虐中,G214线巴塘机场—结古镇道路中断;G214线雁口山—结古段、囊谦—结古段,连接国道109线的G308线不冻泉—曲麻莱—治多—结古段两条路三个方向的救援通道均出现不同程度损毁,防护工程严重受损,经初步统计,共出现塌方10万余立方米,挡墙垮塌3万余立方米,几乎所有涵洞和小桥受损,10余座大、中桥梁不同程度发生位移。震区周边多条路段出现大面积滑坡、沉陷、路面裂缝,公路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地震对公路道段及站房等设施造成巨大损害,省公路局玉树公路总段办公楼墙体裂缝,结古公路段办公楼全部倒塌,歇武工区、结古工区、巴塘工区、隆宝工区已成危房。
灾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危难之际,全省公路系统紧急动员,迅速向玉树集结。打通生命线,驰援玉树灾区成为公路战线全体干部职工共同的心声。在最短时间内抢通所有通往玉树的公路,对于抗震救灾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公路早一分钟打通,救援人员和物资就能早一分钟到达抗震救灾现场,灾区人民就会少一分危险。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公路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向着灾区,挺进!
履行天职 吹响冲锋号角
抗震救灾,公路人义不容辞。
地震发生后,交通运输部、省交通厅、公路局高度重视灾区公路抗灾保通工作。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要求交通系统全力投入玉树抗震救灾工作当中,保畅通,保运输,保安全。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洪峰带领部公路局副局长张德华、陈胜营副局长赶赴现场,指导灾区公路抗震保通工作,开展灾害调查和损失评估,制定恢复重建方案等工作。
4月14日14时,省交通厅党委书记、厅长杨伯让随青海省省委副书记、省长骆惠宁赶赴灾区,第一时间深入抗震救灾一线,指挥公路抗灾保通工作;省交通厅副厅长周勇智迅即组织召开全省公路系统抗灾保通紧急会议,成立公路系统抗震救灾指挥部,安排部署公路抗灾保通工作;正在外地学习的省公路局党委书记王海军得知地震消息后,立即返回西宁,连夜购置救灾物资,随车前往灾区开展抗灾保通工作。
全省公路系统第一时间启动公路应急保障预案,省局垂直管理的海东、湟源、海西、格尔木、玉树、果洛公路总段、公路建设总公司7支训练有素的公路应急保障队火速组织人员、机械设备奔赴灾区。各级公路养护管理部门进入紧急状态,坚持24小时值班,强化上路巡查,保证通往灾区各条道路畅通无阻。地处震中的玉树公路总段、结古公路段全体职工抛开地震的恐惧,强忍着办公楼坍塌、同事亲人被埋的痛楚,迅速组织人员,紧急调集各类机械,成立抗灾保通突击队,全力投入抢险保通和抗震自救工作。省公路工程建设总公司快速反应,震后短短两个小时,就调集在玉树施工的项目部人员、机械紧急投入抗震救灾。一场史无前例、与灾害抗震的战斗迅速打响,冲锋的号角响彻雪域高原、三江源头!
沉着应战 艰苦卓绝抗争
玉树地处雪域之巅,三江之源。没有到过玉树的人,或许永远都无法想象那里气候的残酷、地质条件的恶劣,用“生命禁区”来形容,并不夸张。虽然玉树灾区的公路损毁程度不及“5.12”汶川地震,但抗灾保通的难度超乎想象。高原的四月乍暖还寒,夜晚平均温度在0度以下,养护职工在大型机械缺乏、食物、饮用水供应不足的条件下,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度,连续奋战50个小时,可以想象其中的艰辛和残酷。风沙弥漫了道路,但并未阻挡公路职工前进的步伐。面对余震不断的危险,面对随时滚落的飞石,公路职工当尖兵打头阵,人人都是抗震救灾的先锋,用生命在道路上行进,昼夜抢修、争分夺秒,每个人的眼神中充满着坚定与勇气,一掀一镐,紧张劳作,大家都在为赢取第一时间争分夺秒。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使本来就缺氧的环境下更为艰难,没有特效药,只有靠自己的体能和坚强的毅力支撑,因为他们明白路每往前走一步,就多一份希望,此时道路与公路人早已不分彼此,公路人就是铺筑这条“生命之路”、“希望之路”的颗颗砾石。我们的养护职工,用他们朴实的双手、坚定的信念,勇敢地挑战“生命极限”。与时间赛跑,竭尽所能;与疲劳作战,不眠不休,公路人坚强的脊梁,挺起了抗震救灾的“生命线”。
这条路从未如此忙碌,各方力量、各界爱心千里驰援,行进在214线上;这条路从未如此感受生命的脉动,汇聚着全国人民各族兄弟的真挚情感;这条路从未如此具有力量,连接着玉树与祖国生命绿色的通道。这条路也从未如此充满大爱与坚强,牵动所有人的目光,默默承载传递着爱的力量,从北京来、从汶川来、从全国各地来、从四面八方来,爱在这条路上延伸,连绵不绝,汹涌澎湃,汇聚到终点玉树,在那里停驻。
初战告捷:4月14日7时49分,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结古镇发生里氏7.1级地震。省交通厅、公路局紧急部署,在地震现场的建设总公司救援队、玉树公路总段迅即成立三支抗灾保通突击队,分别从G214线雁口山—结古、囊谦—结古、S309线治多—结古两条路三个方向进行突击抢通。下午13时,玉树巴塘机场—结古镇道路打通,为国务院、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进入抗震救灾第一线及首批救援人员和物资到达灾区赢得了宝贵时间。
血战雁口山:G214线是西宁进入玉树灾区的最佳途径,而雁口山至结古段地质条件复杂,公路基础设施受损严重,成为抗灾保通的“瓶颈”。此次地震造成此路段大面积塌方,交通一度中断。14日上午,公路养护职工冒着强烈的余震挺进雁口山。由于该路段左侧依山而行,右侧是汹涌澎湃的通天河,施工面小,大型机械无法充分施展,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抢通公路,职工们不顾个人安危,顶着余震造成的持续落石、塌方,冒着生命危险,肩扛手抬,连续奋战,反复作业,累计清理塌方19000余立方米,终于在15日凌晨5:40分抢通了雁口山至结古路段。接着全体职工不顾疲乏,连续作战,一鼓作气清理了S308线近13000立方米的塌方。进入结古镇的“生命线”抢通了,职工们的精神也稍微放松了,但刺骨的寒意与浓浓的困意马上一起涌上身来,高原夜里的风,太冷了……
应急专业保障队伍在此次玉树地震中肩负起了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支在自去年年底成立的专业化应急保障队伍,按照“监管到位、响应迅速、处置有效”的应急处置工作要求,与平时开展的队伍应急演练结合起来,形成反应迅速、信息畅通、指挥有效应急保障机制,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实践证明这支队伍从来就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打赢硬仗的团队,真正无愧于公路应急保障队这面光荣的旗帜。
截止4月21日,全省各级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共投入抢险保通人员7349人次,机械1005台班,清理塌方累计49554立方,进入玉树灾区的各条道路畅通无阻。
日夜值守:“4.14”地震造成进入玉树的多条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桥涵受损,为了保证道路安全畅通,救灾人员、物资顺利运抵灾区。公路养管部门指派专人对受损严重的通天河大桥、花石峡黄河大桥等实行24小时值守监测,单车限速通行。路政管理部门坚持24小时上路巡查。同时,向重点监测桥涵调集装载机、挖掘机等各类机械、保温管涵等应急物资,发现险情,随时抢修。对震前已列入2010年危桥改造计划的G214线玛多黄河桥,紧急请示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同意,增设战备钢桥。交通运输部紧急从西安调运“ZB-200型”一座39.6米战备钢桥,果洛公路总段、玉树公路总段代部储备的“321”钢桥共66米、海东公路总段代部储备的“ZB-200型”39.6米的战备钢架桥运抵玛多黄河桥,各单位通力配合,加派专业力量,增加人员、机械设备投入,全力以赴,抓紧钢桥架设,确保了“生命线”的畅通。
风雪不归夜:4月19日至20日,青海省内大部分地区的降雪降温致使进入玉树灾区的各条道路不同程度存在积雪。沿线各养护单位迅速行动,紧急调运路面防滑料,连夜组织人员、车辆进行撒铺,及时有效地为救灾人员、物资的运送提供了安全畅通的公路保障。蜿蜒公路上,车灯照耀的点点橘红,再一次见证了公路人的风雪不归夜。
蓝色的帐篷指挥部:玉树公路总段的大院里,临时搭建的一顶略显破旧的蓝色帐篷成为公路系统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地震当天,担任省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基础设施保障和生产恢复组组长的杨伯让厅长第一时间赶到这里,紧急部署抗灾保通工作,落实公路交通保障与震后滑坡等次生灾害的防治等具体工作。繁忙、辛劳的抗震指挥工作,每天不足三小时的睡眠,并未压垮这位坚强的西北汉子,他布满血丝的眼神焦灼却依然充满坚定。随后的时间,杨厅长坚持与公路职工同吃同住,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具体的方案对策,深入抗灾保通一线,指导公路抗灾保通工作。
4月15日,交通运输部高宏峰副部长、部公路局张德华副局长看望慰问交通职工,视察公路系统抗震救灾工作,对公路职工在抗震救灾工作中付出的艰辛努力,做出的巨大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鼓励大家坚定信心,进一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救援物资运送和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省公路局党委书记王海军同志到达玉树的第一天便住进了这顶蓝色的帐篷,但真正在这里休息的时间屈指可数,或伏案疾书、或召集会议、或部署工作,更多的时间这个帐篷里很难见到他的身影,因为保通现场才是他真正的办公地点,只有看到公路的畅通,他的心里才踏实。
大后方的长明灯:玉树地震后,细心的人们发现,省交通厅的办公楼里有一盏灯彻夜不息,这个办公室的主人也是彻夜不眠,因为他的心时刻牵挂着玉树灾区,牵挂着交通运输、公路保通,更牵挂着时刻奋战在路上的干部职工。他就是省交通厅副厅长、省公路局局长周勇智。作为交通系统抗震救灾的后方总指挥,他肩上的担子比以往重了许多。白天他要协调各方,保证救灾人员、物资安全、及时运往灾区;调集各类物资设备,部署抗灾保通工作,保障公路运输安全畅通。晚上,他要汇总灾情信息,安排部署第二天的工作,还要审阅各类新闻稿件、信息报道。为了灾区公路畅通,为了抗震救灾的胜利,他放弃了一切休息的时间,夜以继日,不辞劳苦,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交通人的责任。
不抛弃,不放弃:地震中,玉树公路总段结古公路段办公楼坍塌,5名交通职工被埋。4月14日10时,在玉树地区施工的青海省公路工程建设总公司兴利公司项目部职工自发组成抗震救灾突击队,与结古公路段职工一道对该段办公楼坍塌掩埋人员进行营救。由于在地震中结古公路段办公楼严重垮塌倾斜,且没有大型机械,再加上搜救人员不清楚被埋职工的具体位置,搜救工作在艰难中掘进。没有工具,大家就用手刨,废墟的瓦砾上留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们的信念只有一个,就是尽快救出自己的战友。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和甘肃省交通运输救援队的鼎力帮助,成功救出1名幸存者,4名职工在地震中不幸罹难。
无私奉献 大爱谱写忠诚
越是紧急时刻,越能彰显一个行业的形象。越是灾难面前,越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有一种精神总让人感动。玉树地震已经过去了9天,抗震救灾工作的点点滴滴仍然历历在目,伤痛、感动、自豪......情感交汇处,那些鲜活的人物、事迹跃然浮现在眼前,激励着所有的公路人。
韩进辉:带病坚守,冲锋在前。玉树“4.14”地震对玉树公路总段总段长韩进辉和他的职工无疑是一场噩梦,办公楼瞬间坍塌、亲密的同事阴阳两隔、公路严重损毁、保通任务持续加重……一条条信息像一枚枚重磅炸弹,不断轰击着这位在雪域高原奋战了20余年的公路人。灾情容不得他去思考,冷静果断的应对是他唯一的选择。地震发生第一时间,韩进辉赶到现场,紧急启动公路抗灾保通应急预案,迅速职工450余人,紧急调集各类机械设备80余台/辆,成立6个抗灾保通突击队,投入抢险保通和抗震自救工作中,在最短时间内打通进入玉树的所有通道,为抗震救灾工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韩进辉因长期在高原工作、生活,有严重的高原性耳鸣,身体还有多种高原疾病。突如其来的灾难并没有把他击垮,反而让这位年过五旬的老公路人愈发沉着、愈发坚强。在救援现场,他强忍病痛,徒手奋力挖掘;在保通一线,他身先士卒,从容指挥;在坍塌的办公楼前,他为失去同事万分悲痛。地震发生以来,韩进辉几乎没有喝过一口热水、吃过一口热饭,躺下来休息一下更是一种奢望。对同事的哀思、抢险保通的责任、灾后重建的希望……一切的一切都化为无尽的动力,激励着他和他的职工为了生命线的畅通夜以继日、无私无畏地奉献着。
王吉明:抗震救灾 义不容辞。王吉明是黄河沿公路段的一名工区长,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地震灾情发生之前他亲爱的奶奶一直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生命垂危,而他也一直守护在奶奶的身边细心照料着。灾情发生后,接到保通通知的他异常坚决地抛下奶奶奔赴抗灾保通前线,就在赶往单位的途中他得知了奶奶去世的消息,大伙劝他向领导请假,他却忍受着巨大的悲伤,一声不吭来到了抗灾保通的一线。后来段领导听说后问他为什么不说,他说:“玉树受灾,几万人无家可归,救灾的人员和物资必须顺利抵达灾区,公路保通是大事,我是工区长更是一名党员,家里还有其他亲人,我放心!”。此时此刻,他正在病害路段和大伙一起为抗震救灾生命线的畅通不倦工作。
王才业:一名交通人应有的责任。得知玉树地区发生7.1级地震后,正在省城因心脏病、高血压住院的省公路工程建设总公司总经理王才业没有来得及办任何出院手续,立即赶到单位安排部署抗震救灾工作。短暂的会议之后,他带着必要的救灾物资,紧急赶赴玉树灾区。路上,他通过电话联系,紧急调派在玉树地区施工的8名机械操作人员、3辆运输车、8台挖掘机、5台平板车、5吨柴油迅速赶赴灾区,参与抗震救灾。总公司救援队是第一支进入灾区的救灾队伍。救援队进入灾区后不顾路途劳累,迅速投入抗震救灾,在结古段坍塌的办公楼下成功救援1名幸存者,挖出4具遇难者尸体。到达灾区后,王才业强忍着血压升高造成的剧烈头疼和心脏的极度不适,立即成立现场指挥部,带领救援队伍连夜参与抗震救灾。从14日进入灾区到17日,王才业和他的救援队没有喝过一口热水、没有吃过一顿热饭,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甚至让他忘记了病痛、饥饿、劳累,有时手里捏着药片却总因为一个电话、一阵指挥久久不能送到嘴里。他的同事感慨地说:仅仅3天,王总看着瘦了一大圈,我们看着都心疼。而王才业挂在嘴边的永远只有一句话:这是我们交通人的责任,我责无旁贷,只是在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王金胜:舍身救人,危难时刻显真情。地震发生时,玉树总段结古路政大队路政员王金胜已经起床,剧烈的楼梯晃动,使他来不及多想,迅速钻到宿舍的桌子下面,幸运地逃过一劫。震后,他徒手挖开压在身上的瓦砾、预制块,冲到了院子里的空地上。看着已经成为一片瓦砾的办公楼,惊魂未定的他忽然想到同宿舍的史正新还在已经坍塌的宿舍里,“救人,一定要把他救出来”!一个坚定的念头促使他顾不得频发的余震,冒着生命危险义无反顾地冲入自己徒手刨开的那个“生命通道”。一边大喊着史正新的名字,一边在黑暗中摸索着寻找……。痛苦的呻吟在他耳边萦绕,熟悉的面孔已经扭曲,史正新身上压满了断裂的预制板、瓦砾。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念头冲击着王金胜的脑海,加油!加油!使劲!再使劲!出来了,出来了!王金胜大喊着背起史正新,艰难地向院子里移动。忽然,又一阵剧烈的晃动,身边的瓦砾迅速向他们挤压过来,王金胜腿上一麻,跪在了地上,“冲出去”,他强忍着疼痛,几乎是趴着,把史正新背到了院子里。原本已经顺利逃生的王金胜在救援过程中腿部受伤,骨盆骨折,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大爱的力量,生命的真诚。目前,两位同志正在接受治疗,伤情平稳。
赵荣忠:病休职工 带病上岗参与抗灾保通。玉树总段老职工赵荣忠同志,因身体原因在西宁病休。4月14日玉树地震发生后,赵荣忠同志从电视上看到,昔日工作过的美丽玉树房屋倒塌、道路阻塞、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到严重损失,十分悲痛。在灾区通信恢复的第一时间里,赵荣忠同志多次打电话向公路段领导申请,要求带病上岗,参加抗灾保通工作。考虑到赵荣忠同志的身体状况,段领导当时没有同意他的申请,但该同志一再要求,反复强调如果不参加此次抗震救灾将遗憾终身,并自己购买车票,于17日连夜赶到玉树灾区。目前,该同志仍然奋战在公路抢险保通第一线。
为了同胞,为了路,除了文中提到的他们,还有很多铁血公路人,青海公路将永远记住他们!抗震救灾的战斗仍在继续,坚强勇敢的公路人仍在用心血和汗水捍卫着公路的安全畅通,用忠诚和智慧谱写抢险保通的壮美诗篇,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了灾区公路的畅通,为了灾区人民希望的升腾,青海公路人必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为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做出应有的贡献。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