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30年道路扩张30倍 每一次延伸都点石成

2010-4-22 19:5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摘要:弹指间沧海桑田,深南大道上散步的老水牛早已不复存在。而今,那车水马龙川流不息,那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深南大道的脱胎换骨记录了这个城市的梦幻般崛起。每一次深南大道的延伸或改造,都掀开深圳发展的新一页。从东往西的步伐,深南大道上印满了这个城市的梦想足迹。 
   

广深高速福田段。根据规划,深圳高速公路将形成"两横五纵"布局。
   

深南大道的脱胎换骨记录了这个城市的梦幻般崛起。
   

2007年,深南大道大修。
  纪念深圳特区建设三十周年●城市建设 
  1981年春夏的一天,三头水牛排成一列,慢悠悠踱过深南大道。阳光如此柔和,均匀涂抹在这条深圳第一大道上,走在最后的老水牛惬意地甩了甩尾巴,半睁眼斜看了一下前面“突突” 
  开来的吉普车,没有让路,它走到路边草丛里拉了一坨屎。老水牛该没预见,它这金灿灿的一坨屎,浇盖了而今深南大道边单价四万块的豪宅。 
  弹指间沧海桑田,深南大道上散步的老水牛早已不复存在。而今,那车水马龙川流不息,那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深南大道的脱胎换骨记录了这个城市的梦幻般崛起。每一次深南大道的延伸或改造,都掀开深圳发展的新一页。从东往西的步伐,深南大道上印满了这个城市的梦想足迹。 
  不仅深南路,北环大道、滨河滨海大道,还有“七横十三纵”高快速路网已建成379公里。道路延伸到多远,深圳的高楼大厦和繁华便弥漫到哪里。道路交通,在深圳30年发展中,扮演了点石成金的独特角色,而它本身也是无法估价的黄金。深圳道路30年,从200公里到6000公里大跃进,这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诗篇。 
  始于泥土路 深南路开建被指破坏风水 
  在深圳,这条路的地位无出其右。深南大道之于深圳,正如长安街之于北京,又如香榭丽舍大街之于巴黎。如今,很少人会想到,深南大道发迹于一段泥土路。 
  1979年深圳建市后,共和国的大门向外界徐徐打开。为了不让飞扬尘土把刚跨过罗湖桥的港商们“呛回去”,深圳市政府决定对深圳通往广州的107国道进行一小段改造。在蔡屋围到规划中的上步工业区2.1公里的碎石路面上,深圳市政府拟铺点沥青柏油,便于自行车行走,但遭遇了强烈反对。 
  道路要从蔡屋围村中穿过,当地一些村官和村民们认为村中穿道,会破坏风水,要求大队党支书冯树泰联名在港澳和国外的华侨写信给中央,反对修路。“大会小会,召集村民开会,讲大局观。”经冯树泰等艰难做工作,终于说服了村民。 
  1979年7月,第一个踏上深圳土地的工程队———“陆丰建筑第六施工队”,承接了深南大道的开路任务,写下深圳创业史上的第一笔。工地没有路,运输没有汽车,成千上万的土石方是用板车拉走的。“该洒沥青了,可当时哪有洒油机?”老队长叶建国说,“我们六队用铁皮焊了个土漏斗,足有20斤重,让两位身板好的人用手臂举得直直的操作。有一天,一位洒油工的胶鞋脱不下来了,原来沥青把胶鞋烫熔,把裤子给粘住了……” 
  次年,从蔡屋围到当时上步工业区的深南路第一段修通了,全长2.1公里,7米宽,仅容两辆车来回并行。但在当时,这条路已经毫无悬念地成为年轻特区的第一大道。原深圳市规划国土局总规划师郁万钧说:“最初我们并没有给这条路想好一个名字。因为深圳特区东起大鹏湾背仔角,西至南头一甲村,这条路也计划从原来的深圳镇一直往南头修,就叫了深南路。” 
  刚告别小渔村的深圳沿着当时的深南路后来的深南大道,开始了它神奇的造梦之旅。 
  李国钧,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退休老员工。1982年6月调入深圳参加特区建设。他说,第一次到深圳,他从东莞乘车经南头一直沿着一条黄土公路进入市区,这条路就是现在的“深南大道”。 
  李国钧珍藏着初到深圳时买的一张1981版《深圳市游览图》。他回忆,那时的深圳市区只有东门一小块,深南东路仅到门诊部,尚未穿过南北向的铁路与深南中路衔接。地王、书城一带原有一座小山岗,未开通马路。上步一带的深南中路两旁还是农村,未形成城市街道。 
  多次拓宽 深南大道被老深圳人称作“十里长街” 
  在1980年代初,深圳仅有道路200来公里,和深南路一样,以沙土路为主,道路狭窄,质量甚差。当时,情况如深圳第一代司机———梁忠法驾车在深南大道上所见,这条狭小黄泥路上跑的车子少,并主要是工程车。 
  梁忠法是第一批获得“特区机动车驾驶证”的人。那时,通常只有部队和极少的企业有车,拥有驾驶证的人也很少。1982年,中央调集2万基建工程兵赴深圳,参加特区建设,梁忠法所在的贵州安顺市人民解放军某团修理连是其中之一。梁跟随部队来到深圳,主要负责汽车技术检测工作,这样他就有了不少试车的机会。 
  当时,深圳路上车很少,部队里主要有解放牌汽车、吉普车等。借着试车的机会,梁忠法把深圳逛了一圈。在深南东路,铁路将这条街道拦腰隔断,往来的车辆和行人,都须耐心等候火车呼啸而过,方能继续前行。 
  从1982年到1984年底,深南路第一次扩建工程完工,深南路拓宽到50米。而1985年,在深南路边竣工开业的上海宾馆,则俨然成了深圳市区和郊区的界碑。随后不久,深圳把铁路用高架桥托起,车辆和行人不用再等火车经过,代表着其时6.8公里长的深南大道全线贯通。由此,深南大道被老深圳人自豪称作“十里长街”。 
  和上世纪80年代中期深南大道正式通车同步,深圳的交通规划初具规模。除深南路外,红荔路、笋岗路、上步路、红岭路等重要道路,已经铺上柏油,顺畅通车。 
  不过,深圳道路整体情况依然没有改观。1990年春节后,郝亚兰同她当时的男友———现在的丈夫从西安来到深圳。在她记忆里,当时的深南大道一点也不“大”,东起长安大厦西至上海宾馆,除了较成熟的罗湖国贸市中心区外,到处都正在如火如荼搞建设,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工地。“一过上海宾馆就没有了柏油马路,一条石子土路逶迤在未开垦的旷野里,延绵颠簸地通向着蛇口工业区。” 
  大约在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深圳的城市建设开始加速旋转。1993年的深南大道又一次充当了深圳发展的里程碑。在众多国内外城市规划师们眼里,福田中心区是深圳建设国际性城市的核心地区。而福田中心区的建设正是从深南大道拓宽工程开始。 
  那个年代的深圳,犹如有野心的暴发户般,发誓要用挖到的第二桶金,给自己的“深圳梦”铺一条金光大道。深南大道福田中心区拓宽工程应运而生,该路西起新洲路东至彩田路,全长2.54公里,投资2.8个亿,平均每公里挥洒1亿多人民币,堪称当年国内最贵道路之一。在深南大道与新洲、益田、金田、彩田相交处,分别规划设置立交桥各一座。 
  此外,从上海宾馆到南头古城18.8公里的深南大道开建,两年零两个月后,全长25.6公里的深南大道全线贯通,路幅宽达135米,中心区最宽达350米,沿线与48条南北方向的市政道路交会。 
  南北三大动脉鼎立 北环、滨海两两相望,修路成90年代初的关键词 
  在十多年后回头看,可以清晰发现,上世纪90年代初深圳的一大关键词是“修路”,今天深圳的三大动脉几乎都是在那几年重建或完工的。 
  1994年2月,深圳市市政设施建设的重头戏———快速路系统建设迈出战略性一步。当天举行了北环线主车道通车暨滨海大道开工典礼,包括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王众孚在内的诸多高级官员为工程剪彩。横贯深圳特区东西的北环大道是当年投资规模最大的市政项目,全长20多公里,共新建立交桥12座,人行天桥10座。工期历时近一年,挥洒着15000名工人的血汗。 
  在设计者———西南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院长李堂发的记忆中,北环初建时两侧没有任何一个商业住宅区,都是低矮的农民房。此后风光无限的北环大道最初正是从农民房里钻出的大通道。据李堂发回忆,当时他们的指挥部设在梅林村的农民房里。李堂发经常是吃着饭就被叫到指挥部,“有些现场情况与提交的资料不符合,规划小区的红线与道路的红线不符合。”现场会一个接一个开。红线有问题怎么办?“双方各让一步,确保道路建设的进度。”李堂发说,建设过程中有的单位因为该协调的没有协调好而挨了骂。 
  北环大道的设计修建再次验证了深圳速度,从1993年年底设计开始到1995年通车,前后仅用两年时间。这条快速路是深圳第一条快速路,多年来作为唯一的外环线承担过境交通任务。 
  它的建成,对缓解深圳交通紧张状况、促进特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当年不只是北环,“(其他道路)建设速度也都非常快。” 
  北环大道并不是孤独的,在其主车道通车同时,声声炮响又宣告深圳市快速路系统中另一骁将———滨海大道移山填海工程正式开工。滨海大道和海港路北段、桂庙路、滨河大道一并组成深圳的南环线,全长23.89公里。其中滨海大道东起广深高速公路西侧,与滨河路相接,西至南油大道桂庙路,全长9.6公里。整个路段建设要在深圳湾海滩上修筑永久性海岸堤8公里,修建道路8.8公里,总投资26亿元。修1公里路要铺上3亿元左右的人民币,成本之高空前,甚至时至今日也罕有后来者能企及。 
  至此,深圳经济特区,这片仅300多平方公里的狭长土地上,东西交通开始步入北环大道、深南大道、滨河滨海大道“三足鼎立”的时代。尤其是,南北两端的城市快速路更是极大提高了“深圳速度”。 
  重修、扩张、路网 快速路系统加速 
  在开工5年后,1999年9月28日上午10时,滨海大道正式通车。这条路宽度超过100米,东接滨河大道,西连南油大道,全长9.7公里,其中海上距离8 .4公里,一开通便成为南山连接福田、罗湖的主要快速干道和深圳市重要的海滨自然风景带。 
  驾车在滨海大道上,向南隔海远眺可看到香港新界的高楼,向北可望见由世界之窗、民俗村、锦绣中华组成的华侨城风景区。这条大道成为深圳重要的景观之一,更重要的是让深圳人一举实现滨海城市的梦想。而规划设计上的低碳、生态理念,也让滨海大道成为一条绿色大道。 
  同样在1999年,深圳东环快速路全面完工,连接了北环大道-泥岗路和滨河大道-滨海大道这两条交通大动脉。这条路南段西起春风路高架桥,东接罗芳立交桥,由沿河路高架桥工程和新秀立交桥工程两部分组成,总长2.92公里;北段起于宝安北路,止于洪湖立交,道路总长1.4公里。 
  至此,深圳市首条环城快速道路系统基本建成。 
  由北环、东环(泥岗路、布心路、爱国路高架桥、沿河路)、南环(春风路高架桥、滨河大道、滨海大道)和西环(港湾大道)组成的环城快速干道全长约59公里,加上联通南、北环的皇岗路、香蜜湖路、沙河西路、麒麟路,整个快速系统全长约75公里。 
  深圳快速路系统建设从此走上了快车道。 
  2003年,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深圳市干线道路网规划》,其中明确提出,至2030年前,深圳市的干线道路网(包括高速公路和快速路)将形成“七横十三纵”的总体布局形态。这个规划,至今仍是深圳道路交通网络建设的指导和依据。 
  根据规划,这个城市的快速路将形成“五横八纵”的总体布局形态。其中“五横”包括沿一线快速通道、滨海大道、北环大道、南坪快速路及外环快速路;“八纵”分别为海滨大道、南沙快速路、南光快速路、福龙-龙大快速路、龙观快速路、深平快速路、丹平快速路及龙盐快速路。 
  在高速公路上,深圳则最终将形成“两横五纵”的总体布局形态,其中:两横分别为机荷高速公路及盐坝高速公路;五纵分别为深港西部过境通道———沿江高速公路;广深高速公路; 
  皇岗过境通道———梅观高速公路;深圳港东部过境通道———深惠、深汕高速公路;盐排高速公路。 
  截至去年底,深圳“七横十三纵”高快速路网已建成379公里。 
  在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扩张和密织的背后,对内,是深圳推动关内外一体化的雄心;对外,则可以看到,深圳发誓要在珠三角大城市群的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交通注定先行。 
  2010年,在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记录了这个城市进程的北环大道和滨河大道将进行大规模修缮。目前,深圳道路的总里程已达6000多公里,是30年前的30倍。 
  深圳梦·数字 
  60公里,中国最长的城市大道。 
  2006年,深南大道改造工程动工,采用高科技理念并动用了诸多进口材料,号称至少15年不用再次修缮。次年,宝安大道-深南大道连接段工程完工,像一枚结构精致的金扣,将深南大道和宝安大道连到一起。 
  由此,深南大道向西“延伸”了32.8公里,其通车里程达60多公里,直抵东莞长安。两路连通,形成百里长街的城市景观路,总长度超过了“神州第一街”———北京长安街,成为中国最长的市政大道。 
  这条横贯深圳东西、直达东莞的美丽大道,将珠江口东部最富有的两个城市紧密相连。在深圳市民以及投资者眼中,中国第一大道也是财富大道“黄金”通道。 
  深圳梦·目击 
  画滨河路图纸时候老停电 
  刘子健,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深圳分院常务副院长、高级工程师,曾参与滨河路的设计。 
  记者:你们负责哪一段的设计? 
  刘子健:有两段,从滨河路新洲路到彩田路,即中心区这段,还有华强路到红岭路之间一段。我当时刚从东南大学毕业不久,被北京总院派过来参与深圳这边的项目。 
  记者:滨河路设计建设要求高吗,在当时全国是个什么样的位置? 
  刘子健:虽然从现在来看,技术更进步了,但滨河路当时设计是高起点,难度大。辅路宽度等设计标准上超过北京的一些快速路,可以说全国领先。在(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做快速路的城市很少,基本只有北京、上海等几个直辖市。从现在这十多年来滨河路的使用情况来看,也证明当时设计是超前的。 
  记者:当时做设计和现在有很大不同吧? 
  刘子健:是啊。现在搞设计有很多高科技的软件可用,但当时滨河路的设计,我们有一半以上的图纸是手工画的,用计算尺一点点计算。就这一个项目,我们从北京过来50个人。当时正好夏天,天气非常热,我们趴在桌子上画啊,汗水不住流。为了防止汗水把图纸弄湿,我们戴上套袖。手工画图要求细致度很高,不像电脑操作修改容易,一弄错就得重做了。那时候还老停电,隔三差五停电。 
  记者:条件很艰苦啊。 
  刘子健:条件肯定比现在艰苦多了,但那时候有个特点,干活很快,项目定下来很快就可以施工。滨河路从规划方案出来,到设计、到施工图纸出来,前后只花了一年时间。这在现在是不可想象的。当时中心区一带还是一些山坡,荒凉得很,相当于一张白纸,比较好弄。现在审批环节多,随着时代发展,要考虑的因素也多。我们做的皇岗路改造,2006年就开始研究,现在刚做完施工图纸,今年预计动工。东部过境高速公路花的时间更久,1998年就在规划局研究了,本来说和西部通道一起开通的,东部过境高速今年才说开始施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