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制造业管理信息化亟待突破
2010-4-22 3:0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航空制造企业推行信息化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早期的信息化主要体现在辅助技术方面的应用,使用了大量的CAX(CAD、CAM、CMM等)软件,主要用于帮助各类工程师在技术手段上的突破,成果主要体现在数字化上,建立了以数字量传递为主的产品设计、制造技术体系,实现了以电子图板为代表的设计技术及以数控加工、数控检测技术为代表的大规模数字化应用,为航空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改进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信息化手段的广泛普及,这些年来航空制造企业在信息化上的投入主要体现在信息化支撑企业管理的改进上。进入上世纪90年代及21世纪,大量ERP、PDM等软件的广泛使用,信息化进入企业管理领域,大量渗透到企业的各类管理中,例如财务、人力资源、计划、资源及工艺、工装数据等的管理方面。各企业花巨资引进了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并在企业内实施应用,但总体上这些信息系统在企业内的使用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有的甚至是无疾而终,不了了之,最后受损失的是企业对信息化的信心和企业提升管理能力的机会。
航空制造企业在管理信息化上未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化建设长期集中在办公室即在技术与管理科室,而企业的重心、主战场即生产现场的信息化应用的缺失。为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航空制造企业来说,生产现场信息化系统的MES应用,即建立起针对生产现场的制造执行系统是目前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航空制造企业在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中,应用得最多并最早的是ERP和PDM。对于航空制造企业中广泛使用的ERP系统,主要用于企业的计划管理、财务管理等。在ERP系统中生成了企业的各种计划,例如主进度计划、技术准备计划、装配计划、零件生产计划等。通过ERP系统将这些计划发布到各业务部门和生产现场,但生产现场的核心文件——工艺文件(装配工艺文件、零件制造工艺文件等)在PDM中是电子的,而在生产现场是纸面的。因此,这些工艺文件上承载的大量信息,如生产的进度信息、质量信息、成本信息等就无法直接获得,只能通过大量的生产调度人员直接到现场收集数据,管理者通过各种呈送的报表及采用会议的形式收集信息。信息的传递方式是通过逐层汇总、逐层上报的方式进行的。
在这种传统的信息流运行方式下,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资源的浪费,大量的人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属于非增值劳动。其次是信息的滞后性,信息通过人工方式收集,通过报表、会议等形式传递,导致信息收集和传递时间长,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到相关人员。而企业内的信息又是随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时刻在变化的,信息的滞后导致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变得没有价值。最后还有信息失真,信息通过逐级上报的方式传递,每一级都要对信息进行一次加工,越到信息流的末端信息失真的可能性越大。在这里,信息的失真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隐瞒信息导致的信息完整性不足,二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导致信息的准确性不足,由此必然会导致信息壁垒现象的发生。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这样传统的生产现场基于纸面工艺文件的运行模式下,ERP系统生成的计划没有真实可靠的生产现场数据的反馈,导致无法及时有效地掌握企业的运行状况,最后导致各种计划不能指导企业的生产,成为可有可无的计划,计划失去了其权威性,从而使ERP系统运行的效果大打折扣。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为企业的目标服务的,在企业内消除浪费现象、增加价值,实现整个价值上的精益改进是信息化应用目标,实现了企业内业务改进与信息化的融合,特别是生产现场管理的改进与信息化的融合,将成为企业向精益企业迈进的坚定基础。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