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着力推进"五大建设" 擎起苏北重要中心城市

2010-4-20 5:0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记者日前从江苏省淮安市委、市政府获悉,当前,淮安全市上下正围绕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淮安建成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按照“东扩南连、三城融合、五区联动”的发展思路,着力推进“五大建设”,即“构筑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发展大流通、繁荣大文化、开发大旅游”,努力把淮安建成经济充满活力、城市特色彰显、生活品质良好、人居环境优美、能辐射周边2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 
  大交通,打通“水陆空” 
  交通兴则百业兴。在淮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大建设”战略中,大交通建设首当其冲,是城市发展的首要前提。市委书记刘永忠提出,全面推进“水陆空”齐头并进的“大交通”建设,努力实现公路加密升级,构筑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体系;水运通江达海,迈向“海河经济”;铁路交会联网,构建区域枢纽;民航加速建设,打通空中通道;港站衔接配套,提高运转效率,进一步打通对外开放大通道,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加快实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淮安”目标。
  据了解,2009年,投资近30亿元的盐河航道整治提前开工建设;淮安涟水机场建成主体工程,将于近期通航;淮连、淮扬镇铁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公铁水空”全线出击、全面开花,淮安大交通大发展的华彩帷幕骤然拉开。 
  目前,有五条高速公路从淮安境内穿过,总里程达380公里,密度为3.77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欧洲发达国家水平;淮安公路加密升级工程正全面开展,未来将形成辐射周边2000万人口的“1小时经济圈”,市区和县城15分钟以内上高速,大部分乡镇30分钟内上高速,全部城镇10分钟内进入干线公路网,港站枢纽无绕行;在完成大运河整治工程后,全长75公里、投资30亿元的盐河航道淮安段整治工程于2009年正式拉开帷幕后,该工程竣工后通向连云港的水上快速通道将彻底打通,淮安也将历史性地实现“运河经济”向“海河经济”的转变;未来五年,淮安将建设宿宿淮、连淮、淮扬镇三条铁路,并适时争取宁淮铁路建设,最终,将有5条铁路在淮安呈‘米’字型交会,彻底打通苏北、苏中、苏南的铁路连接;淮安机场即将建成通航,淮安的空中走廊将被打通。通过3-5年的建设,淮安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后,淮安将成为苏北地区的仓储中心、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综合物流成本将由现在的18.4%降到13%左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仅此一项,每年将直接为淮安增加几十亿元乃至上百亿元的社会财富,届时,淮安的交通将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投资环境之一。 
   大产业,“三大千亿元产业”开始领跑淮安新型工业化
  打造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培育大产业是重要基础。富士康、达方电子等龙头企业落户淮安,吸引了众多台资企业前来,初步形成了“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台资集聚局面。淮安丰富的资源和原料优势明显,淮安已探明岩盐资源量1300亿吨,芒硝探明资源量35亿吨,开发潜力巨大。依托淮钢特钢公司特钢大棒材的规模优势,可大力发展特种钢管和重大装备锻压件。加上交通区位优势、产业转移优势,淮安市委市政府把打造特钢、电子信息、盐化工新材料三大千亿元主导产业和改造提升纺织、烟草、食品、机械、化工等传统产业相结合,与引进培育新能源、新医药等新兴产业相结合,打造具有淮安特色的工业体系。
     据了解,2009年,台玻项目正式开工,富士康三期、达方电子二期、安邦电化离子膜烧碱等项目加速推进,特钢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在淮安市培育大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航程中,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2.2%,其中IT、特钢、盐化工新材料三大千亿元产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对淮安全市工业增长贡献巨大,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占了半壁江山。 “三大千亿元产业”已经开始领跑淮安新型工业化。 
  围绕到2010年三大产业的销售收入总额达1500-2000亿元,到“十二五”末,每个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目标,淮安将继续坚持以招商引资为抓手,重点推进四大工程,即,百亿项目建设工程——三大千亿产业每年实施投资超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投资超亿元以上项目100个;百亿企业工程——到“十二五”末,三大千亿产业中,销售收入超百亿企业达到10户;百企创新工程——到“十二五”末,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百牌创建工程——每年争创国家驰名商标、名牌产品1-2个,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4-5个,全市省级以上著名商标、名牌产品超百个。 
  大流通,让“经济血脉”活起来 
  打造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发展大流通是经济血脉。淮安大流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成“四个中心”:苏北重要的区域商贸商务中心、商品集散中心、物流中心、要素供给中心。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淮安将围绕“建设一个商业中心、一个商务中心、一个综合市场、一个综合物流园、一个要素平台和扶持一批龙头企业”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大流通载体建设,重现运河之都“牵挽往来,百货山列”的繁华盛况。 
  去年,江苏省经贸委正式公示江苏第三批省重点物流基地和企业入选名单,江苏淮通物流园和淮安金网物流有限公司入选省重点物流基地,淮安实现省重点物流基地零的突破。与此同时,淮安拥有的省重点物流基地、省重点物流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已经在苏北和苏中处于了领先位置。如今,位于宁淮高速公路淮安南互通出入口处的景观雕塑“南船北马”,这个寓意“张帆远航”的主题雕塑,既是对淮安商贸流通大繁荣历史的体现,更是对淮安重新打造繁华的运河之都美好未来的展现。 
  建设淮海中心商业区: 2平方公里区域性商贸中心,打造苏北地区最富吸引力的现代化立体式商业集聚区。建设水渡口中央商务区: 3平方公里区域性商务中心,打造集会展、商务活动、商务服务、文化休闲为一体的苏北最活跃的商务活动集聚区。建设综合市场:10平方公里淮安综合商品市场,争取到“十二五”末,年交易额达到500亿元,形成南有义乌、北有临沂、中有淮安的一级批发市场格局。建设物流园区:总占地5平方公里,分出口加工区、海关通关区、物资储备区、工业原料集散区和物流企业集聚区五大部分,打造成苏北最现代化的物流园区。建设要素集聚平台:重点加快劳动力交流和培训平台、资金融通平台、信息服务平台、技术服务平台、中介服务平台等建设,打造苏北地区生产要素集聚新高地。扶持一批龙头企业:一是引进沃尔玛、家乐福等一批国内外大型企业战略投资商。二是鼓励淮扬府等本地企业 “走出去”,到市外开设销售网点,实现连锁经营。三是引导淮通物流等企业改制重组,上市融资。四是扶持“新半斋” 等“老字号”和知名品牌,恢复或重建一批淮安美食名店。 
  大文化,塑造“城市之魂” 
  打造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繁荣大文化是核心灵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淮安融名城、名人、名著、名湖、名河、名菜于一体,拥有不可估量的宝贵资源,为推进文化大繁荣提供了最丰厚的存量资源。繁荣大文化,就是要把淮安建设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苏北区域文化中心,建成苏北重要的文学艺术中心、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中心、文化旅游和美食休闲中心、文化产品集散销售中心、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心,实现淮安文化事业大繁荣、文化产业大发展、文化产品大丰富、文化人才大涌现、文明素质大提高。
     前不久,清河新区喜气浓浓,以“活红娘”宋长荣大师名字命名的长荣大剧院加盟江苏省演艺集团签约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说,当前淮安正围绕省委省政府把淮安建成“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全力推进繁荣大文化等五大建设,努力以开放的理念在有限的地域集聚无限的资源,实现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清河区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建设了淮扬菜文化博物馆、长荣大剧院等一批精品文化项目,这既是对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的有力呼应,也顺应了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长荣大剧院加盟省演艺集团,如同一叶扁舟驶入浩荡舰队,体现了淮安人以开放的思想发展文化事业的胆识和魄力。 
  位于清河新区内的长荣大剧院建筑面积3309平方米,具有戏剧演出、电影放映、电视直播等诸多功能。而淮扬菜文化博物馆,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集学术性、知识型、休闲性、参与性于一体的菜系文化博物馆。 
  目前,淮安正在全力推进精品工程建设,加强对重大题材作品的规划策划与组织创作,力争在“五个一工程奖”、 “梅花奖”等全省、全国性评比中获得优异成绩;组织力量创作、拍摄以淮安历史文化和地域风情为主题的电视连续剧,以文艺的形式推介淮安。推进重点设施建设,建成淮安市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淮安大剧院以及漕运博物馆、中国淮扬菜博物馆、淮安名人馆等构成的淮安运河博物馆群,更好地彰显淮安城市魅力。推进遗产与传承建设,着眼于地下文物保护工作,扎实开展文化抢救性修复保护,并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推进文化产业建设,加强资源整合,推动产业升级,重点发展文艺演出业、娱乐休闲业、网络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等文化产业,形成一批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推进文化人才建设,选拔培养一批在理论、新闻、出版、文艺、文化经营等领域的领军型人才。 
  大旅游,启动“绿色引擎” 
  打造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开发大旅游是绿色引擎。淮安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悠久,古今名人辈出,水陆交通便利,美食享有盛名,具备发展旅游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前段时间,洪泽湖古堰旅游区总体规划通过终期评审,古堰旅游区位于洪泽县,规划面积为8612.3公顷,共有229处旅游资源,拥有洪泽湖和古堰两处特品级旅游资源。规划将利用洪泽湖开阔的湖面资源,打造全国最大的水上嘉年华(游览区),构建“一水连三带,一核连三镇”的旅游空间发展格局。“一水”,指洪泽湖面;“三带”,包括文化旅游带、生态风光带、休闲度假带;“一核”,指湖滨生态观光镇高良涧镇;“三镇”,即生态休闲渔业镇西顺河镇、古埠温泉美食镇蒋坝镇、水乡道教温泉镇老子山镇。在五至八年里,洪泽湖古堰将成为“大湖风情、古堰风韵、道教风骨、生态风光”交相辉映的“东方水长城,中国水世界”。 
  下一步,淮安将按照规划中“两核一轴”的总体构思,以淮安市区为全市一级旅游发展核心,以盱眙为次级发展核心,以二者之间的连接洪泽湖沿湖风景带为重点发展轴,以金湖、涟水为新的旅游增长点,形成以“两核一轴、点轴扩散”为重点的淮安旅游总体发展格局,努力实现旅游产业从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向支柱产业、从一般观光旅游城市向休闲度假旅游城市“两大转变”,突出人文旅游、山水旅游、洪泽湖生态休闲旅游“三大重点”,打造名城、名人、名菜、名湖系列旅游“四大精品”,不断提升淮安旅游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增强淮安旅游的对外吸引力和辐射力。 
  逆势“起飞”淮安台资集聚新高地加快崛起 
  世界皮革制造行业领军企业华达利集团,世界最大的家庭制品制造企业膳魔师(中国)家庭制品有限公司……一个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台资巨头”纷纷落户淮安,使淮安开放型经济具有了鲜亮的特质—— 淮安已成为长江以北地区拥有知名台资企业最多的地级市,共有300多家台资企业集聚在此。就连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也没有阻挡住台资“北上”入驻淮安的步伐——2009年,淮安新批台资项目57个,总投资11.4亿美元,其中超3000万美元的台资大项目6个,协议注册台资7.5亿美元,注册台资实际到账3.55亿美元,占全市外资比重达到58%,同比增长83.9%,均居苏北第一。“南有昆山、北有淮安”,台资集聚新高地正加快隆起。是什么原因,让台湾人对淮安格外青睐? 
  得益于淮安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推动。“市县区联动、一二三产并举”,这是淮安定下的对台招商方略。2009年,淮安全面启动“台资大项目突破年”竞赛活动,全年共有40批次小分队赴台招商,并先后在无锡、江阴、东莞、深圳、厦门等地举办对台招商活动,组织开展了“百名台商看淮安”、“富士康供应商大会”和“伟人故里行”等系列“请进来”活动,特别是在9月份成功举办第八届淮安·中国淮扬菜美食文化节暨第四届台商淮安论坛,会上共签约外资项目30个,其中台资项目12个,总投资5.3亿美元。 
  得益于大企业的引力效应。以富士康为“领头羊”的大企业在淮安的集聚是淮安良好开放环境的生动注释。淮安富士康科技城从破土奠基到一期项目竣工投产,只用了不到10个月的时间,在业界创造了一个奇迹。富士康集团总裁郭台铭曾表态说,我在大陆没有房产项目,第一个房产项目肯定会放在淮安。“一花引来百花香”,郭台铭对淮安的青睐以及淮安富士康项目的成功,增加了淮安在台商心中的“魅力值”,引来诸多台商落户淮安。 
  得益于这里优越的环境。在台湾民众评选的“最想居住的大陆十个城市”中,淮安名列第七;继2008年被台湾电电工会评为“大陆地区投资环境值得推荐的城市”后,去年淮安再次入围,并在93个参评城市中位居30位,位次前移了5位。淮安开发区,这个承载着淮安开放型经济发展重要使命的地方,如今到处都是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生动场景。经过连续几年的不懈努力,这里已相继建成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省级台商工业园、盐碱科技园、软件园以及韩国工业园等一个个特殊功能区和特色园区,“一区多园”绽放异彩。淮安出口加工区,封关运行仅一年,其综合评价排名便进入全国前二十位,名列江苏省第五、江北第一。淮安的其他县(区),同样在倾力打造承载开放型经济的优质载体,8个省级开发区去年新增基础设施投入54.3亿元,实现业务总收入1653亿元,成功创建盐碱科技、汽摩配、精密机械、高档旅游服饰等4家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全市累计已达6家,数量位居苏北第一。而取得这样的成绩,服务环境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多次郑重承诺:“我们将努力为客商提供101%的服务,即对客商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对其提出合情合理的要求做到100%满足。除此之外,还要创新服务理念,主动为客商提供意想不到的服务,这就是1%。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全力打造无可挑剔的一流服务,让广大台商把淮安作为投资的第一优选地。”淮安由此成了成本洼地、服务高地和投资福地。去年,全市一次性清理调整202个收费项目,为企业减负1.6亿元;市本级行政许可事项由341项缩减为230项,平均办结时间由8.2天缩短为2.1天。优质的服务,让淮安成为吸引外资的巨大“磁场”。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便捷的交通、功能齐全的设施、充沛的生产要素、富有特色的园区、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极富竞争力的资源与政策优势,让淮安这片热土承载大项目的能力日臻提高,大项目纷至沓来。 
  欣欣向荣的淮安工业新城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淮安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增速前所未有,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工业逐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发展的同时,淮安正成长为长三角北部地区新兴工业基地、一座欣欣向荣的工业新城。 
  全市目前重点发展盐化工新材料、IT、特钢三大千亿元主导产业和机械、纺织、烟草、轻工食品、建材等传统产业以及新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层次鲜明,特色明显,发展前景良好。 
  盐化工新材料产业目前具备了180万吨原油加工、300万吨精制盐、16万吨烧碱、35万吨纯碱、1000万套轮胎、10万吨液氯、2万吨农药、26万吨硝酸的生产能力。安邦电化乙烯利、嘉诚化工的邻氯苯胺规模世界第一,淮化公司一硝基甲苯产能亚洲第一,元明粉产能华东第一,台玻年产100万吨联碱项目已经开工建设。IT产业以总投资22亿美元的富士康科技城为核心,具有手机和计算机整机、液晶显示器、计算机接插件、精密模具、印刷电路板、新型电子元器件等周边设备生产能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正在形成。特钢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300万吨钢、300万吨材、180万吨铁、150万吨钢管的生产能力,是全市工业的重要支柱。淮钢特钢生产的直径600毫米的大圆连铸坯世界第一,填补了我国大规格圆坯的空白,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 
  传统产业中,机械产业具备了450万千瓦中小电机、100万套液压件、3000万套轴承、1万台中拖、300万套输油泵、3万吨石油机械、4500台改装车的生产能力,产品涉及农机、电工电器、石油机械、基础件、机床工具、船用机械、改装汽车等七大门类。金湖石油机械集团“JMP”采油(气)井口装置市场占有率亚洲第一,国内知名的双环齿轮、常发齿轮也已落户。纺织产业“棉、毛、麻、丝、纤”五纺齐全,具备了50万纱锭、9000万米布、6400万米印染面料、10万吨化纤、1300吨白厂丝、3000万件服装的生产能力。“康乃馨”牌毛巾为中国名牌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百隆集团、维科集团正在分别建设国内最大的色纺基地和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毯类及提花织品生产基地。烟草产业是淮安利税最大的产业,具备年60万箱卷烟生产能力,“一品梅”、“华西村”已成为全国名优品牌;总投资11亿元的淮阴卷烟厂“十一五”技改工程引进世界最先进的高速卷接包设备,生产能力达到每分钟800包。轻工食品产业具备60万吨大米、60万吨面粉、30万吨油脂、210万吨饲料、10万吨肉类、9万吨白酒、5800吨水产品、4万吨蔬菜的能力。拥有“今世缘”系列酒、“康师傅”方便面、“旺旺”食品、双汇食品、苏食肉品、“金康达”水产饲料等名牌产品。建材产业具有400万吨水泥、10亿块标砖新型墙材、30万吨凹凸棒土系列产品生产能力。淮安海螺水泥公司由全国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海螺集团投资建设,正在楚州投资400万吨水泥粉磨生产线。 
  新医药产业现已具备20亿支水针剂、4000万瓶大输液、30亿片(粒)固体制剂的生产能力。天士力帝益药业、涟水制药、双鹤药业、安格药业等企业10多户药品生产企业均通过了GMP药品认证。天士力帝益药业的“帝益”、清江制药的“东方草”、涟水制药的“涟药”为省著名商标。新能源产业正在加快发展。2007年12月,江苏国信淮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在楚州建成了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软质秸秆发电项目,目前在淮已建成两个秸秆发电企业。2009年5月,江苏省第一个兆瓦级并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江苏国信尚德1.5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在楚州正式建设。淮安市将按照《淮安市光伏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着力打造一个综合性的光伏产业园、两个太阳能发电应用示范区、三个特色光伏产业基地。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