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旱加重通胀预期 发改委可能延缓上调油价

2010-4-2 18:3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3月底,如此前预期,国际油价连续22个工作日平均价格已上涨超过4%,但前期风声较紧的国内成品油调价却未落定。昨日,有业内专家表示,近期中国西南地区的干旱加重市场通胀预期,国家发改委可能基于这个问题的考虑,因此延缓调价。
国际油价已涨超4%
本周前两日,在全球经济出现复苏迹象和美国原油库存有所下降的影响下,全球原油价格的风向标纽约原油期货价连续两天上涨,再次突破82美元/桶,截至昨日记者发稿时,纽约油价仍处于上涨之势。
与此同时,息旺能源昨日最新数据显示,与国内成品油最近的一次调价之日(2009年11月6日)相比,3月30日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22个工作日原油加权均价变化率已为上涨4.08%。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此前也有不少专家学者曾表示,3月底、4月初国内成品油上调的可能性较大,一方面是因为参照的国际油价涨幅到位,另一方面是前两次未上调到位,此次可能“补涨”。近期中石油、中石化等相继上涨成品油批发价,成品油零售价优惠幅度也陆续收窄。调价看起来似乎箭在弦上。
涨价将触动CPI红线
国际油价是重要的参考因素,但近期国内局势有了变化。
分析人士称,国家调整成品油价格不仅要参考国际油价的标准,还要结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市场供求关系和炼油行业状况等因素综合而定。
广东省石油行业协会会长陈顺遂昨日表示,近期西南五省干旱加重了国内通胀预期,成品油的调价应该会因此而暂时搁浅,国家会既考虑到物价水平,又考虑到宏观经济形势。
还有专家分析,当石油价格提升10%,CPI可能会涨0.16%。在2月份CPI上涨2.7%、PPI上涨5.4%的基础上,若近期油价上涨成事实,那势必会加大以石油为燃料或原料的企业的成本,也或将带动国内CPI继续上行。国内2月CPI已经达到2.7%,虽然3月份会略微有所回落,但市场预期二季度国内CPI会超出3%不少,而国家的目标是全年CPI控制在3%以内。因此,西南的这次大旱,或许将让决策部门暂时搁置油价上调。
调价参照回归供需关系?
陈顺遂认为,目前以时间而定的、参照国际油价而定的成品油调价方法并不科学。“现在以时间而定就出现了这种现象,该涨的时候上涨了,但该下调的时候却未即时赶上调价窗口。”他表示,“中国是原油消费大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如果国际油价上涨,国内跟着上涨,这在某种程度上会推高国际油价。”
“我认为,国家成品油定价还应该参照国内市场,回归最基本的供需关系。市场资源充足时,需求量较小时,可以促销,可以降价;反之,国内市场资源偏紧时,再上调价格,以调节市场资源的分配。”陈顺遂说。
此前,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曾公开表示过,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将会进行微调。对于近5个月未调成品油价,下次何时可能再调,业内人士称,这一方面要看抗旱的进展情况,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在微调后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出台的同时进行调整的可能。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