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投资2500亿元再掀公路建设高潮

2010-4-19 19:5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08年末,国际金融危机对山西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为积极应对危机,山西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决策:投资6500亿元人民币加快山西基础设施建设,由此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00亿元。其中,省委、省政府寄厚望于交通领域,将2500亿元用于公路建设,建设总里程4.8万公里。 
  由此,山西再一次掀起了公路建设高潮——山西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公路建设高潮。 
  一年多的时间已经过去,山西新一轮公路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公路建设有没有对当地乃至中西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预期作用?山西交通今后如何发展?带着诸多疑问,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段建国。 
  记者:段厅长,重点公路工程主要是指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建设方面我了解一些概括的数字,比如去年一共开工了20多个项目。您能先介绍一下这些项目的实施情况吗? 
  段建国:正如你所知道的,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部门和全省各界群众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目前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已开工28个,总里程2209公里。去年共完成投资392亿元,是2008年的9.7倍,在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湖南。加上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投资,去年全省公路建设共完成投资563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三。 
  记者:这28个高速公路项目,建设里程2200多公里,项目总投资1400多亿元,开创了4个历史之最——新开工项目历史最多、项目投资历史最大、施工规模历史最大、项目进展历史最快,对山西经济的拉动是明显的。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吧。 
  段建国:省委、省政府决策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从去年以来的实践证明,我省的交通状况没有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 
  有分析数据表明,每亿元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可为社会提供约1800个直接就业机会、2100个间接就业机会;平均每公里高速公路建设直接形成约1000吨钢材、9000吨水泥、800吨沥青的消费需求。照此计算,去年高速公路建设为社会直接或间接提供就业岗位近220多万个;直接消费钢材200万吨、水泥1800万吨、沥青240万吨,可带动全省GDP增加约500多亿元。 
  记者:社会上现在有这样的说法:高速公路建设成为我省应对金融危机的 “先行官”、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促进社会就业的“主战场”。你对此有何看法? 
  段建国:这是对我们工作的高度肯定。我们对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但同时我们也能感觉到责任和压力。其实我个人认为,高速公路建设不仅在建设期间直接拉动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高速公路建设投资规模的继续扩大,其对钢铁、水泥、建材、机械等产业发展将起到更大的带动作用,对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将更加明显。 
  记者:说起高速公路建设,不能不提咱们的高速公路网规划。记得2008年底省交通运输厅对以前的山西高速公路网规划进行了调整,路网布局由“人字骨架、九横九环”扩展为“三纵十一横十一环”,路网规模由4050公里增加到6300公里。请问这是基于什么考虑呢? 
  段建国:山西地处我国中部,承东启西,接南连北,辐射八方,是全国交通运输的枢纽和东西部交流的桥梁。从山西省情来说,山西是国家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山西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运输经济,俗称“车轮经济”。从太旧高速公路到大运高速公路,山西先后掀起了两次高速公路建设高潮,大大改善了山西的公路交通状况。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山西又面临着新的交通“瓶颈”制约。作为山西交通品牌的太旧路,早已不堪重负,长期以超二三倍的负荷运转。如果不加快建设,就会影响山西全省的经济、社会建设,影响到山西的对外开放形象。因此调整山西高速公路网规划,已是必然之趋。 
  以往制定规划时,总受资金的羁绊,怎样才能突破原有的框框,为山西公路网络构想一个崭新的未来?我们再三斟酌后决定,先不考虑资金压力,搞个最理想的规划,根据财力逐年实施。这个原则确定后,大家从全国大局和山西的资源、人口分布,到经济、文化格局进行周密研究分析后,突破原有的条条框框,最终将新规划落脚到促进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上。山西周边与多个省份相邻,从以前的“人字骨架、九横九环”,扩展为“三纵十一横十一环”,仅省际接口就增加为30个,进一步强化了山西与国内大经济区和相邻省份之间的联系。公路成网后将形成通道能力充分、网络结构合理、枢纽功能完善、客货运输便捷、环境友好和谐、与其他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公路网络和公路交通运输体系。 
  记者:2500亿元的公路建设投资,除了高速公路外,其他还有哪些项目,实施情况如何? 
  段建国:其他项目包括干线公路改造、公路运输枢纽、红色旅游公路以及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等。这些项目也都在顺利开展之中。比如今年3月份开工的太原公路主枢纽武宿货运中心项目,是我省“十一五”重点工程,是交通运输部规划的179个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之一。这个货运中心建成后,对于提升我省特别是省城太原及周边地区商品货运物流的陆运口岸大通关能力、对外贸易保税仓储能力、组织指挥调度能力和信息网络服务能力,促进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村通水泥(油)路“全覆盖”是省委、省政府“五个全覆盖”工程中投资最大、任务最艰巨的一项工程。实施好村通水泥(油)路“全覆盖”工程不仅有利于扩大内需,而且有利于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这项工程我们省是如何推进的? 
  段建国:山多沟深,行路艰难,一直是山西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也是广大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为了破解山西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2009年初,山西省政府在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出了 “用两年时间,实现”五个全覆盖“的承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全覆盖“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全省上下层层动员,齐心协力,大搞村通水泥(油)路建设,使广大农村交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去年,山西村通水泥(油)路全覆盖工程完成15180公里,新增村通水泥(油)路的建制村2236个,全省96%的建制村通了水泥(油)路客车,其中阳泉、大同、太原、运城四个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覆盖“,老百姓出行、乘车将更加方便。 
  记者:今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全省高速公路建设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段建国:具体来说,今年我们制定了四大目标任务。一是要完成高速公路建设投资470亿元;二是新开工山阴-平鲁、长治-临汾等1022公里高速公路;三是抓好已开工项目2000多公里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年底竣工1000公里,实现“十一五”末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000公里目标;四是保证所有重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总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90%以上,不发生重大质量和安全事故,不拖欠农民工工资、征地拆迁款和工程款,实现“建好多条路,不倒一个人”的廉政目标。 
  记者:开工1000公里,建成1000公里。这个目标可不轻松。段厅长,能谈谈我省高速公路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吗? 
  段建国:随着我省公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和建设难度不断加大,新旧矛盾相互交织、日益突出,工程建设管理压力和廉政风险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 
  一是公路建设规模大与有效施工监理力量不足的矛盾突出。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指导下,去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战线越来越长,建设需求与施工、监理能力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是建设战线过长、项目过多与管理力量不足的矛盾突出。目前我省仅高速公路就已开工28个项目,建设规模已达2209公里,今年1000公里开工后,建设项目在40个以上,建设规模将突破3000公里,项目总投资2000多亿元。这是我省交通建设历史上任何一年都没有的规模。虽然这些年我们锻炼了一批中青年技术干部,但面对3000公里的建设规模,项目管理尤其是技术管理的力量明显不足; 
  三是项目建设难度大与有效工期紧的矛盾突出。从目前已开工的28个高速公路项目来看,大都进入山区矿区、林区,穿山越岭、沟壑纵横,地质地形条件复杂,桥梁隧道工程多、采空区多,施工难度越来越大,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今年要建成1000公里高速公路的有效工期紧张,要保证这些项目优质安全按期完成项目建设,对我们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记者:面对这样的现状,山西省交通行业如何处理质量、进度、效益和安全的关系? 
  段建国:只有认清了形势,感到了压力,目标才会明晰起来。今年一年必须建成通车1000公里,没有退路,只能放手一搏。对此,我们既要看到有利条件和大好机遇,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 
  又要认清前进路上的困难,把问题想得更多一点,把应对工作做得更实一点,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外抓协调,内抓进度,集中精力抓好落实。 
  我们要求进度和效益,更注重质量和安全。对于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我们一刻也不敢放松。我们每个月都要召开调度会通报工程进展情况和质量检查情况,是谁的责任都点出来,够得上处理的,不论是业主、监理,还是施工单位,都要毫不留情地进行处理。在质量和安全问题上,我们就是要比法律法规要求更严一点,落实更猛一些,小事当作大事抓、没事当作有事抓,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出事,不出大事。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