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谈判何以“点燃”钢价?

2010-4-19 7:3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王京
    伴随着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白热化程度的加剧,目前钢材市场价格开始出现震荡攀高。在下游需求逐渐加速恢复的2010年,钢价在成本上升的推动下,似乎也找到了上涨理由。
    加之,2010年国家将继续坚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社会热钱依然充裕,此时国内钢市价格显得弹性十足。
    按照以往传统,4月1日是铁矿石谈判截止日,也是新一年铁矿石协议价格执行的开始。但到目前为止,中方与三大矿石巨头公司的谈判仍在进行中。需要肯定的是,铁矿石价格大幅攀涨已既成事实。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进口铁矿石约6.3亿吨,折算全年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为79.8美元(每吨,下同)。而当前铁矿石现货报价疯涨至160美元,约为2009年平均水平的两倍。
    另外,淡水河谷近期宣布已与97%的客户在新的铁矿石定价机制下达成协议,进一步以世界巨大用矿需求“强逼”中国钢企。同时,也加快助涨了国外铁矿供应商拉高现货市场价格的气势。
    鉴于上述情形,此时中国钢企懊悔的可能不是谈判机制的丧失,更多的是“在若干年前就应该做的事情到现在都没有去做”。
    如此看来,得到这样的结果似乎在情理之中。可令人费解的是,这恰恰也成为了钢厂推高钢价的所谓“正当理由”。
    有人说,钢厂迫于成本上涨压力,必须通过提高钢材出厂价来向下游转移自己的成本压力。其实这一点已经得到证实,尤其是近一个月来一波接一波的钢厂“涨价潮”无疑中说明了这一切。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产钢国,但其多年来依旧停留在传统的追求高产量阶段。这一现实不断导致了国内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出口频频受阻、“高端无能、低端无序”等一系列状况频频出现。
    其实,面对铁矿石原材料价格上调,钢厂完全可以采取一种“限产限售”的方法。
    一方面,它可以减少年初相对低价的原料使用,用节约下来的低价原料来弥补下半年高企的原料成本,形成转移利润的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达到“去库存化”的目的,进一步缓解市场供给压力。
    从近期的各项库存数据统计看,全国钢材库存量已经逼近历史高位。但仔细沉思,倘若钢厂采取第二种方式,在实现“去库存化”的同时,对市场信心亦将起到强烈刺激作用,亦有可能会间接助“涨”钢价回升。
    显然,这两种方法都将沦为钢厂上调出厂价格棋盘上的一枚“棋子”。
    所以说,在新的应对机制尚未出现之时,国际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定将掀起国内钢价的“上涨浪潮”。但是无论铁矿石价格涨幅多少,国内钢铁企业都应该改变这种“过多地寄希望于通过上调出厂价而向下游转移成本压力”的错误操作方式。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