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感受救灾物资运送:“生命通道”充满艰难

2010-4-17 9:5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由于青海玉树机场运能有限,西宁通往玉树的唯一一条公路——214国道成为抗震救灾的重要生命通道。15日20时许,记者搭乘新华社青海分社抗震救灾物资保障运输车前往地震灾区采访,在16日下午17时许,历经21个小时,才从西宁抵达玉树灾区,深切感受到沿途的艰辛。 
  西宁至玉树公路,全长817公里,期间要翻越海拔3600多米的日月山、海拔3800多米的柳梢沟,海拔4000米以上的河卡山、鄂拉山、姜陆岭、大野马岭和小野马岭,以及海拔高达4824米的巴颜喀拉山山口,一路崇山峻岭,道路曲折。除西宁至倒淌河90公里为高速公路外,其余路段均为二级柏油公路。 
  夜幕下,一辆辆运输救援人员和物资的车辆,从西宁向玉树方向艰难挺进。记者沿途看到,二炮数十辆运输援救官兵的绿色军用卡车排成长龙,在高原寒冷的夜风下,官兵们端坐在车厢内,军容整齐;北京红十字会10多辆急救车一路鸣笛驶往灾区。蜿蜒的公路上,闪烁的车灯犹如一条长龙与夜幕相接。 
  23时许,车辆到达柳梢沟,由于这里在修隧道,车辆只得走临时修建的便道。便道有四五公里,路面颠簸,车速缓慢。我们的运输车在这里被堵塞半个多小时,在此值守的警察也在紧急疏导交通。 
  16日凌晨1点多,穿过柳梢沟,车辆开向4000米以上的河卡山路段。进入高海拔地区后,记者感到有点胸闷。高原昼夜温差大,4月的夜晚气温很低,虽然穿着羽绒服,我们呆在车内依然感到有点冷。沿途由于运输车辆很多,经常堵车,再加上高海拔地区高寒缺氧,车辆动力不足,运输物品沉重,车速只能保持在每小时60公里左右,并且停停走走。记者不时在路旁能看到,一些抛锚的车辆正在检修。 
  从西宁至玉树公路沿途,为了确保交通畅通,所有重要路段,青海都安排了警察日夜值守。路旁还有一些志愿者搭建的帐篷,他们为沿途的救援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在高原有着18年驾龄的司机孟曙仁告诉记者,西宁至玉树公路大多在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容易疲劳,注意力下降,因此必须高度集中精力,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交通事故。 
  从巴颜喀拉山的查拉坪至垭口段有20多公里,由于高原冻土病害,这一路段道路大多翻浆或变形。由于海拔在4500米以上,高寒缺氧,车辆动力不足,车辆时速最高只能达到40公里,车辆颠簸剧烈。记者感到头疼、胸闷,连比较适应高原气候的孟曙仁,也觉得胸闷,呼吸急促。 
  最终,我们于16日17时许才抵达玉树结古镇,感到十分疲惫。孟曙仁告诉记者,按照过去的正常情况,他开车从西宁到玉树只需要12个小时。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