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保税区:大力推进功能创新和结构调整

2010-4-16 10:4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年来,宁波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大力推进功能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快园区内产业转型升级,不仅克服了金融危机的挑战和考验,而且化危机为机遇,把金融危机的压力转化为调结构、促转型的动力,区域经济呈现全面好转的可喜势头。今年1-2月,保税区共实现生产总值15.3亿元,同比增长29.2%;工业产值76.1亿元,同比增长77.1%;外贸进出口额18.1亿美元,同比增长112.6%。

  在拓展保税功能中促转型

  面对区域空间要素不足的短板,保税区加快功能拓展和创新,确定发展定位从“经济区”向“功能区”转变,发展模式从依靠土地资源发展“存量经济”转变为依靠功能优势发展“流量经济”,实现了贸易物流与加工制造的良性互动。如拓展保税物流功能,放大辐射带动效应。拓展进口分拨功能,培育进口保税交易市场等。

  近年来,宁波保税区推进区域功能联动,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充分发挥统一管理优势,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三区功能联动试点。成功开发了“三区合一”信息化管理系统并顺利投入运行,实现了三区功能政策互补和联动发展,大大节约了区内外企业物流成本,大幅提高了物流速度和通关效率。充分发挥宁波保税区和国内其他地区特殊监管区的业务合作优势,率先建立了便捷的异地关区货物结转机制。

  目前,保税区已与昆山出口加工区合作,两地关区间货物结转实行“分批进出、按月集中申报”便捷模式,货物流转由逐笔报关简化为“分送集报”模式,有效提高了通关效率。据奇美电子测算,该模式为公司每月节省3万多元报关费和300多个小时作业时间,帮助企业有效应对了金融危机影响。

    在调整产业结构中促转型

  面对产业比较优势逐渐丧失的危机,保税区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集群化、规模化、高端化、特色化发展,努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在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和龙头企业规模发展,整合淘汰一批效益低下、成长性差的项目同时,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为突破传统业务模式增长瓶颈,宁波保税区引导企业在逆境中探索发展新模式,实现仓储物流业发展转型如兰羚公司结合市场需求,提升仓储设施水平,发展特色仓储业务。高新物流公司拓展配套增值服务,向综合型物流服务转型,今年成为郑州商品交易所指定交割仓。浙金仓储公司发挥贸易优势,改造多层仓储成为全市最大的进口红酒仓储分拨基地,同时拓展钢材贸易业务实现年利润4000多万元。港龙仓储则依托专业市场拓展专业物流,利用保税冷藏仓优势建立了水果交易市场,为客户提供通关、冷藏、展示、配送服务。

  目前一批企业已开展第三方物流业务,浙金钢材等企业开始涉足第四方物流业务。今年1-2月份,宁波保税区仓储货运总量19.15万吨,货运总值4.9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8倍和3倍。

    在优化贸易结构中促转型

  面对金融危机造成外需不振的局面,保税区加快转变贸易发展方式,相应调整外贸结构和市场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促进了全区外贸企稳回升。

  针对出口市场萎缩和加工贸易下滑态势,保税区积极调整贸易结构,从出口导向转为进出口并举,从加工贸易占比较大转向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均衡发展。充分利用“保税-滞后纳税”政策和保税仓储资源,大力发展进口贸易,吸引了大批区外企业按照“境外采购—进区保税仓储—按需分拨配送”运作模式,进区开展进口贸易。今年进口贸易的持续发展有效扭转了外贸下滑势头,1-2月,进口11.9亿美元,同比增长155.4%,出口6.2亿美元,同比增长60.8%。同时,保税区还大力开展以商引贸,推动贸易便利化,促进一般贸易快速发展。

  在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同时,保税区积极引导企业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和家电下乡的契机,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全力拓展内销市场。目前加工贸易内销份额占工业销售总收入的60%以上,特别是液晶广电产业全面参与国家家电下乡计划,又重新步入发展快车道。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