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向世界展示中国公路工程技术管理水平

2010-4-14 19:5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漫道穿云入地间,穿山越壑桥隧连。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从宜昌一路向西,穿越崇山峻岭,飞越深谷绝壑,跨越悬崖峭壁,像一条腾飞的蛟龙,翱游在鄂西高原莽莽群山之中。沪蓉西高速公路是中国地质最为复杂、工程最为艰巨、建设难度最大的高速公路,是交通运输部首批科技生态环保示范工程,是向世界展示中国高速公路工程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标志性工程。经过近四个月试营运,4月18日,这条壮观的高速公路将全线正式通车,沪渝国家高速公路将全线贯通。 
  工程禁区里创造奇迹 
  从海拔50米的宜昌到海拔1100米的鄂西高原,是我国第二道地质阶梯,是崇山峻岭、深谷绝壑、悬崖峭壁遍布的复杂地形地带,也是典型的滑坡、岩堆、危岩体、地下暗河、崩塌、顺层滑坡、断裂带与冲积扇等病害地质地带,堪称“地质病害百科全书”,专家们称这里是“工程禁区”。 
  “工程禁区”里该不该、能不能修建高速公路?人们争论了十余年。随着我国筑路技术的不断进步,2004年8月,湖北筑路精英团队开进了这片大山区,在长达五年零五个月的漫长岁月里,他们在这里创造了一部新天路传奇。 
  由于地势起伏大,地质地形特殊,全长320公里的沪蓉西高速公路,桥梁、隧道里程占线路总长的52.1%,宜恩段桥隧比达60.1%,部分路段桥隧比超过89%;全线共有370座桥梁、46座隧道。全线隧道长度达7万多米,特长隧道达10座;沿线有技术复杂的高墩大跨桥梁49座,桥梁大多处于悬崖峭壁边,100米以上的高墩大跨桥梁22座,每一项工程都是世界级高难度工程,多项工程创世界第一。 
  据介绍,龙潭河大桥墩高达178米,属世界上同类型桥梁悬崖边最高墩;四渡河大桥是世界最高的桥,跨径达900米,桥面与河谷高差达560米,因谷深壁陡,先导索无法用人工穿越峡谷,采用军事技术,火箭抛送先导索,属世界首创;马水河大桥连续6个主墩超过百米;支井河大桥施工无法进场,不得不事先开辟6公里山路再开凿980米施工辅助隧道。沿线集各种桥型之大成,有斜拉桥、悬索桥、钢管混凝土拱桥、钢筋砼箱型拱桥、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等多种类型,被称为“桥梁博物馆”。 
  全线46座隧道座座有溶洞,全长8.15公里的齐岳山隧道大大小小溶洞达285个,4座隧道遇见地下暗河,突泥、突水和垮塌随时可能发生。地质破碎,边坡高陡,随时可能滑坡;深路堑高边坡和高填石路堤也异常突出,最高填石路堤达73米,为亚洲第一。在这种地质地带修建的沪蓉西高速公路,被公认为我国目前高速公路建设中条件最艰苦,地形、地质最复杂,建设环境最苛刻的高速公路。 
  科技攻关闯难关 
  沪蓉西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建设风险极大,有大量技术难题需要突破。据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沪蓉西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徐健介绍,风险和难度逼着沪蓉西高速公路建设者去进行技术创新,着力把沪蓉西高速公路打造成一条集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成果应用之大成的科技示范路。 
  指挥部实行课题先行,用技术攻关指导施工生产。项目启动以来,指挥部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近30项科技攻关项目和专题研究,其中承担了6个、参与了3个部西部科技项目。这些科研项目的实施和在本项目的直接应用,破解了沪蓉西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对保证工程安全、优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例如,通过开展《沪蓉国道主干线龙潭特长隧道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关键技术》研究,优化了路线走向,成功避开了页岩地质条件下高地应力以及碳酸盐岩区的强岩溶发育区域,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通过开展《四渡河深切峡谷悬索桥关键技术研究》,攻克了隧道锚建设关键技术,同时首次采用火箭技术抛送先导索过深切峡谷,不但准、快,而且节约了大量资金,保证了施工安全;通过开展《高速公路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在全国首次大规模对高速公路重点结构物进行实时、动态、数字化的监控;通过开展《机制砂混凝土用于桥梁建设技术研究》,不仅解决了当地用砂难、运输难的问题,而且节省投资2亿多元;通过进行LED交通诱导装置研究应用,使全线隧道照明用电节约30%,通过进行光纤光栓在隧道火灾报警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大大提高了隧道预警能力。 
  为鼓励参建人员结合项目开展科技攻关,指挥部出台了科技创新成果奖励办法,依托本项目,指挥部有数十篇论文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副指挥长白山云撰写的《岩溶地质特长隧道的关键技术问题及对策》已被收入CPCD(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数据库和《中国当代思想宝库》。各参建单位累计发表论文超过100篇。 
  指挥部将相关科研项目整合为特长隧道(群)建设关键技术、大跨径桥梁建设关键技术、高陡边坡控制技术等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成套关键技术,作为科技示范的重点,力争通过这些研究成果,在全国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起到示范作用。 
  没有先进的设备和前沿的施工技术,要征服鄂西高原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此,指挥部鼓励各参建单位广泛采用“四新技术”(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航测遥感、CAD(计算机辅助技术)集成技术及深层地震反射等勘探技术和液压自爬模系统、可移动混凝土泵送系统、垂直提升200米的混凝土泵送技术等在项目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比如,支井河特大桥采用300吨无支架缆索起重机和“四点抬吊法”吊装钢管拱,成功解决了峡谷中大件吊装难题;废旧橡胶粉新技术用于筑路,既经济环保,又耐用舒适。据介绍,在沪蓉西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有60多项技术是在湖北省乃至全国首次应用。 
  一项项科技成果问世,一个又一个施工工法、工艺被革新,一个又一个难关被攻克,一个又一个控制性工程被突破,沪蓉西高速公路是用科学技术筑起的天路。 
  千桥百隧出重山,当年诗仙太白出川时“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浪漫情怀,如今在湖北交通建设者的手中变为了现实。沪蓉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不仅标志着沪渝国家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更重要的是,这条路对于展示一个国家的工程技术管理水平具有导向作用、示范作用,这条高速公路将成为我国一项标志性工程,为今后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乃至在全世界进一步展示我国公路交通发展和技术管理水平提供一个范本,提供一个工程案例。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