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通畅便捷的海南

2010-4-14 19:4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一道并不宽阔的琼州海峡,曾令海南岛长期孤悬海外,自古被视为“天涯海角”的蛮荒之地,鸟飞也得“半年程”。新中国的建立,特别是建省办经济特区22年来,海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 
  如今,昔日的边陲海岛已不再遥远。 
  岛上的国际机场、港口、铁路与环岛高速公路,共同构建了一个快速立体交通网,把南国宝岛与祖国大陆及世界各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路”在改革发展中延伸 
  海南岛四面环海,岛内运输以公路为主。要想真正实现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建设无疑是其生命线。如今,海南岛上公路纵横交错,进出海南既有轮船,也有飞机,还可乘火车跨越琼州海峡抵达广州、上海、北京等诸多城市。 
  不过,由于海南是典型的岛屿型经济省份,公路交通仍是岛内来往的主要方式。建省前,岛内运输主要依靠3条老国道,从海口到三亚通常要跑近一天时间。 
  22年来,全省投入公路及场站建设资金达180亿元,已建成了环岛高速公路、海文高速和海口绕城高速公路620多公里。 
  在岛上驱车疾驰,一条条平坦顺畅的公路两旁鲜花簇簇、绿树成茵,犹如一条条绿色生态长廊。“车在画中行、人在景中游”是海南公路生态建设的真实写照。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董宪曾告诉记者,目前,海南已构筑起以环岛高速公路为主动脉、“三纵四横”国道和省干线为主骨架的“田字形”公路网,岛内“3十1交通圈”(从岛内任何一个市县政府所在地到省会海口市的时间约3小时,从任何一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到其所属市县政府所在地所需时间约1小时)基本形成。 
  此外,2009年全省3133个行政村实现通畅,惠及人口300多万人;全省18个市县都建成了二级标准以上的出口路,乡镇通达率100%。今年,全省所有行政村将通硬化公路目标,公路等级和路网服务能力将明显提高。 
  董宪曾介绍,海南交通人有很强的创新争先意识,在全国首开了许许多多改革的先河。尤其是建省后,省委、省政府大胆解放思想,转变投资观念,以改革创新的方式,在市场经济的运筹中,寻找到了破解资金难题的金钥匙,并率先应用于环岛东线高速公路建设。 
  1994年1月,海南又在全国率先统一征收燃油附加费。这项独树一帜的改革以其“一脚油门踩到底”的特色饮誉全国,树立了大特区安全、便捷、高效的交通形象。 
  2008年12月,海南停征燃油附加费,改征机动车辆通行附加费,大大拓宽了海南公路建设投融资空间,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注入强劲活力。2009年,海南交通规费预算收入增加至19亿元,比2008年增加了6亿元,增长46%。2009至2010年,海南可增加90亿融资空间,是开征前近30亿元融资空间的两倍。“十二五”期间,预计贷款空间可达300亿元,交通事业发展有了稳定和可靠的资金来源。 
  2009年,海南还一举解决了13年来公路管理体制遗留问题,恢复了18个市县公路分局的事业性质,并配备事业编制工作人员3471名,困扰全省公路养护多年的遗留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维护了公路行业的稳定,公路养护职工积极性空前高涨,责任心明显增强。这一成果,得到了交通运输部领导和部公路局的充分肯定。 
  海南首创、在全国倍受业界高度关注的还有2009年9月开始实行的旅游客运管理体制改革、新增旅游车运力首次面向全国公开招投标和率先在全国实行旅游车公车公营保证金制度,以及推行公路建设代建制、实施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信誉动态管理以及省级“大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等等,这些都在全国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为琼岛插上腾飞的翅膀 
  交通的快速发展为海南经济社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经济发展布局日渐清晰,投资环境更趋成熟,昔日的边陲海岛如今已成为经济繁荣的特区省。 
  海南省沿港口、高速公路形成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基地、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及反季节瓜菜种植基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西线高速公路加速了西部工业走廊的建设,也促进了西部香蕉产业带和反季节瓜果菜基地的形成;老城工业开发区、洋浦开发区分别依托马村港、洋浦港加大了开发力度。据统计,截至去年底,洋浦的工业产值达417亿元,占全省的38.5%。 
  建省前,岛内公路运输主要靠3条老国道。从海口到三亚通常要跑近一天时间。如今,从海口走东线高速公路去三亚只需3个多小时,已成旅游“黄金通道”。 
  2009年,海南接待国内外游客过夜人数达2250.33万人次,比2008年增长9.2%,本省旅游收入共实现211.72亿元,比2008年增长10.1%。 
  陆上与海上“绿色通道”齐头并进。 
  截至目前,海南省已开通海南至北京、西藏、大连等数十条绿色通道,海南的反季节瓜菜和鲜活农产品源源不断运往内地。2009年,海南全省鲜活农产品出岛运输量达520多万吨。其中,运销商仅运输收入就超过40亿元。 
  今年初,海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再传捷报:2009年,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66.59亿元,比2008年翻了一番,创历史新高。全年新改建公路7000公里,截至去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万公里,比上年提高5.3%。其中,二级以上公路2211公里,占总里程的11%。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达1.23万公里。 
  与此同时,海榆西线改建、文昌清澜跨海大桥、洋浦海湾大桥南连接线等项目相继开工。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8月,停滞长达16年之久的海口至屯昌高速公路再度开工,这对于加快实施海南中部发展战略、扶持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标志着海南“田”字形高速公路网的“十”字建设正式启动,海南高速公路建设掀起新一轮高潮。 
  新的起点 新的冲刺 
  对于正在打造国际旅游岛的海南来说,公路交通网的建设成为基础建设中的第一要务,而这也为交通运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大引擎。 
  从此,海南交通人又将站在新的起点上,开始新的冲刺! 
  如何构建安全、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当好“先行官”,这是海南交通人必须面对的现实考题。3月20日,出席2010博鳌国际旅游论坛部长级圆桌会议的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认为,海南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较突出的问题是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海南交通主管部门将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性机遇,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安全、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国际旅游岛建设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董宪曾告诉记者。据悉,今年海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68亿元,其中,大部分用于公路建设。 
  董宪曾表示,2010年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除了围绕《国际旅游岛总体规划》、完成“十二五”交通运输规划编制工作之外,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将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总体目标,继续按“强投、强推、强管、一提速”的要求,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使海南真正形成“田”字型高速公路网,增强服务保障能力,并大力推进旅游公路建设和国省干线公路改造。 
  为了使海南真正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圈,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将提前介入,谋划重大交通项目,着手开展海口至广州、至南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尽快打通连接广东、广西的交通大动脉。此外,还将积极推进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争取项目早日获国家批准立项,并在“十二五”期内取得重大进展。 
  在发展绿色交通方面,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要求,海南目前正在实施高速公路生态战略,对环岛东线、西线和海文线三条高速公路进行规划,实行一路一景,把它们作为生态景观长廊建设和传播公路文化的主要载体,并结合沿途人文景观、风土人情、自然风貌、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元素,凸现沿线景物的层次感,使山景活起来,海景露出来,风貌亮出来,气势造出来,文化显出来,形成有地域标志的特色公路。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