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灾区道路等级大幅提升 甘肃省干线公路震后重建纪实

2010-4-12 17:1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李白送友自秦入蜀,凭借雄奇的想象力写尽蜀道之难;杜甫举家从陇入蜀,一步步抒发着真实的感受。 
  “不来不知道,一来全吓跑。”曾有途经高楼山的运输车司机说。纵贯陇南全境的212国道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是一条连接我国西北与西南的战略要冲。“212国道,其实就是二十一二岁的司机,驾驶212吉普车,每小时行驶二十一二公里路,一百公里耗油二十一二升。”很多司机这样形容。 
  然而,现在我省国省干线公路地震灾后重建工程正在试图改变着这一切。已建成的路段犹如一条条飘带和着建设者的汗水洒落在山程水驿间。 
  在重建工程进入攻坚阶段的阳春三月,记者来到了这里,听到最多的一个词语是:明显改善。 
  一“边通车边施工与安全生产和保畅的矛盾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承担省道205线江武路灾后重建一标施工任务的项目经理丁攀对一年多的施工实践有着极深刻的印象。由于进场较早且施工现场位于进入陇南的大通道上,项目部对保通保畅非常重视,并创造出一种“杨团模式”。“杨团” 
  指的是项目部专职安全员杨作虎,这位48岁的老党员转业前是一名正团级干部。 
  既然要担负保通保畅的任务,就要按正规的交通法规设置标志标牌,还要有正规的手势和旗语。这是“杨团”他们在开工之前就有的一致看法。他们与当地交警部门积极联系,培训了一定数量的专职交通指挥人员,并协调各标段所在县、区交警部门向每个施工单位派驻4名协警全天候上路巡查,从而形成联动一体的应急保通保畅机制。“杨团模式”迅速在全线推广。 
  在白望、康阳公路沿线,记者看到这里山大沟深,潮湿多雨,泥石流、塌方频繁,加之边通车边施工,保畅工作难度很大。但这里警示标志清楚,保畅人员一招一式都很像交警,尽管来往车辆很多,均能减速通行。来自张掖公路分局的白望现场办主任沈维宏告诉记者,他们为保证安全生产,不出任何事故,在安全设施投入上不计成本,已达460万元。“对安全生产的大投入,换来的是工程按期保质完成。”沈维宏说。白望段部分公路已建成通车,成为了灾后重建的“样板工程”。 
  灾区公路恢复重建全部项目为2008年抢通的道路,大部分为三级公路下限标准,局部段落只能单向行驶。为了加强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我省公路灾后重建项目办委托省交通质监站举办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班,并规定各施工单位安全经费投入要保证不少于投标总价的1%。目前,全线用于安全的投资已达8000多万元。 
  “我们修建的每一段路都要成为灾区百姓的致富路、幸福路和生命线,不能变为剥夺群众生命的‘鬼门关’。”在每一次的安全交流会上,全省公路灾后重建项目办主任赵河清都会非常严肃地指出施工中保通保畅的“极端重要性”。 
  “我们的电话都向社会公示了,压力蛮大。”国道212线宕临段现场办主任宋阳军说。压力还不止这些。他扳着手指头说,山大沟深的陇南,山脚平坦的地方就是寸土寸金,征地拆迁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兰渝铁路、武罐高速公路建设,城乡灾后房屋重建等建材运输任务繁重;原材料紧缺、劳务力量奇缺;陇南多雨,有效工期短…… 
  他的同事告诉记者,一向开朗的宋阳军这一年多来变得不会笑了。 
  记者驱车通过康阳公路时,武警交通第二工程处的施工人员正在清理一处大型塌方。据介绍,这一段路上共有43处塌方点,几乎是一公里一个。记者离开时,几个身系铁索的战士正悬在半山腰,而600米的深处是湍急的燕子河。 
  一时间,保通保畅、紧张的工期、不容疏忽的质量、即将来到的雨季、各种地质灾害等问题一股脑地涌向了建设者们。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