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致力"三大作为"助推经济好快发展

2010-3-7 1:3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山东省烟台市把2010年作为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决战之年,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基础、谋划衔接“十二五”的关键之年,继续把握昂扬精神迎挑战、科学务实谋发展主基调,扭住关键转方式,加快调整争主动,惠及民生促和谐,强基固本开新篇。确保年内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实际使用外资与去年持平,外贸进出口增长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8%,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把握一条主线,全力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组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搞好双百市场、农超对接、下乡产品流通网络、农资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休闲、网络通信、家政服务等增势强劲的消费热点;繁荣发展夜间经济,规划建设餐饮休闲街区,促进多元化夜间消费;鼓励创新消费模式,扩大信贷消费使用范围,引导住房、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年内,新建改造标准化农家店500个,配送中心5个,网络覆盖全市90%以上的乡镇和85%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家电以旧换新10万台,销售下乡家电25万台、下乡汽车和摩托车7万辆。促进出口稳步回升。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推动更多企业进入国家、省级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范畴,搞好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做大做强100户外贸企业,扶持1000家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以玲珑橡胶、东方海洋、龙大、万华等企业为龙头,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出口企业;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烟台与台湾直航的有利时机,深入开拓东盟、台湾市场。 
    着力突破服务业和新兴战略产业,实现三次产业协同带动。依托大载体、大活动推动服务业发展。依托国际博览中心、文化中心、体育公园、旅游大世界等一批大载体,国际葡萄酒节、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中国国际美食节等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展会活动,为旅游会展、文化娱乐等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年内,争取举办各类展会100个,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力争完成1330亿元,增长13%以上。高度重视发展现代物流、服务外包、金融商务、研发设计、动漫创意等新型服务业态,把服务业发展推向新的层次和水平。加大对烟台港集团、振华集团等50户重点服务业企业的扶持和5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推进力度,形成一批营业收入过百亿、过50亿元的新增长点;着力抓好投资近80亿元的三站市场新区建设,充分发挥果品、水产品、葡萄酒等产业优势,打造全国乃至全球性专业批发市场。 
    突破发展五大新兴战略产业。依托烟台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坚持借助外力与激发内力相结合,大力发展以海阳核电、风电和通用光伏等为支撑的新能源产业,以万华、氨纶、瀚霖等为骨干的新材料产业,以中科院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来福士、东方海洋为依托的海洋科技产业,以先声麦得津、荣昌、绿叶等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以航天集团五一三所为主体的航空航天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结合实施汽车等八个传统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发展。继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着力发展都市农业、加工农业、出口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打造独具特色优势的农业产业体系。全年工业投资达到1250亿元以上,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0%左右;抓好90个单体投资过亿元的技改项目,继续实施“3·50工程”,着力打造千亿元产业集群、百亿元龙头企业和十亿元骨干企业“三个方阵”。年内,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600亿元,增长13%;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企业达到10户以上,过10亿元企业达到110户以上。 
    综合运用改革开放科技三大动力,实现内外结合全方位推动。加快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注重从制度上、机制上突破障碍、破解难题、提供动力。组织开展“招大引强年”活动。对汽车、手机、电脑、船舶等优势产业,葡萄酒、黄金、核电、现代化工等特色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软件外包等新兴产业进行策划包装和宣传推介;调度落实好总投资9.7亿美元的43个千万美元以上在建项目、总投资48.8亿美元的24个千万美元以上在谈项目,促进项目早落地、早见效;积极参加省里组织的对德、对港等25次招商活动,集中开展30余次境内投资促进活动;组织好“跨国公司烟台行”活动,利用葡萄酒节、果蔬?食品博览会等展会,搭建优质招商平台,邀请跨国公司来烟考察投资。启动实施“六个十”工程,重点支持10个科技龙头企业、10个成长性创新企业、10个重点科技创新项目,抓好10大科技园区建设、10大科研成果转化和10名科技领军人物。从今年起到2015年,市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门用于科技自主创新。积极推进中科院海岸带所、山东综合技术转化烟台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吸引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在烟台设立研发与成果转化分支机构。鼓励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商标,保护振兴“张裕、北极星、三环”等传统品牌,打造提升“南山、玲珑、鲁花”等新兴品牌。年内,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4200亿元以上,争取创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2个、企业技术中心6个,争取引进1-2个国家级科研机构。 
    致力三大作为,加快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 
    围绕深度开发海洋、高效利用海岸、科学开发海岛、统筹发展海陆,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大有作为。重点从三个方面突破:在增强港口拉动作用上突破。加紧推进蓝烟铁路电气化改造、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德龙烟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港口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发挥烟台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密切与环黄渤海区域的经济联系,拓展与日韩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聚集经济势能,激活生产要素,推动蓝色经济加快发展。年内,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50万标箱,分别增长8%和6%;全市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在增创产业发展优势上突破。重点培育壮大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新能源与矿产三个战略优势产业,进一步优化提升现代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物流、海洋文化旅游和临港加工制造四个骨干支柱产业,突破发展海洋环保及新材料、现代海洋服务业、海水综合利用三个新兴高端产业,尽快构建起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蓝色产业体系。在推进海岛海湾深度开发上突破。对72个500平方米以上岛屿逐个进行研究,一个一个开发利用好;高标准推进长山列岛、养马岛、崆峒岛、芝罘岛开发建设,使之早日成为播撒在黄渤海上的璀璨明珠。按照彰显特色、展现魅力的原则,重点推进芝罘湾、丁字湾、龙口湾、莱州湾等7处面积较大的海湾开发。 
    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骨干企业引领,在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中大有作为。以高新技术引领加快聚集。充分发挥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航天五一三所、烟台大学等驻烟高校院所优势,切实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合作,着力突破一批前沿性和关键性技术,打造一批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园区引领加快聚集。强化开发区、高新区、三校科技园、清华科技园综合示范功能,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发展的主阵地。搞好20个“特色园”建设,使之成为具有较高层次和专业化程度的拉动点。以骨干企业引领加快聚集。抓住实施重点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重点骨干企业的竞争优势,形成带动全局、辐射全面的“航母”效应。 
    抢占先机、快速融入,致力于在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大有作为。以莱州市10个总投资510多亿元的高效生态项目为重点,以临港产业为战略支撑,全力打造黄河三角洲重要的临港物流基地、循环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高效农业基地,加快建设繁荣和谐的山海绿城和便捷高效的“桥头堡”。 
    该市围绕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面向国内外500强、中央直属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积极开展“三个引进”工作,对目前已与“三类投资方”合作的1200多亿元的38个在建项目,全力以赴搞好协调服务,确保其顺利实施、早见成效;对已筛选确定的34个在谈项目和75个在议项目,明确责任,尽快落实。充分利用好“津洽会”、“西洽会”、“上海世博会”等交流合作平台,拓宽思路、创新模式,全面建立起与“三类投资方”的长期合作关系,为三大战略的实施注入强大生机和活力。(完)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