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热“两会”

2010-3-5 1:4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特派记者杨世新 冯晶
    两会召开之际,“低碳经济”成为“两会”的热门词汇。“目前,发改委正在对低碳经济指导意见相关细节进行修改,对低碳经济概念进行界定,规划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国际气候组织中国政策项目经理邓梁春表示。
    邓梁春说,《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将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大约10个城市作为试点推进低碳经济,开始探索应该怎么做的问题,“这一意见有望在两会期间提交会议讨论。”
“低碳”热起来
    2009年11月,中国公布到2020年的减排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绿色”、“低碳”、“节能减排”,这些词从此热起来。“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为遏制全球气候变暖、促进节能减排作出十分重要的贡献,这一点毋庸置疑。”在采访中,有代表对记者说。
    如何进一步发展低碳经济,在两会上将受到广泛关注。“低碳经济与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休戚相关。发展低碳经济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推进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必然。”在采访中,有政协委员对记者表示,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它必将推进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环境保护。
    就在河南省人代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省长郭庚茂表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此同时,浙江、湖南、海南、河北等省份的代表委员也在为积极推行“低碳经济”建言献策。
政府助力推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它不仅是一场大规模的环境革命,更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发展低碳经济不是未来要做的事情,而是应该从现在做起。”河南省政协委员王立群说,低碳经济是未来发展方向,政府首先要引起重视。“国家发改委已经组织完成了我国‘十二五’规划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思路研究报告,研究提出了‘十二五’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发展低碳经济思路,并积极推进在‘十二五’规划中加强和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内容,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规划。”
    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发展低碳经济既是目标,也是手段。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当前的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抓手,也为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新的市场动力。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谋篇布局的首选,各国都在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来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谁先发展了低碳经济,谁就有可能有更大的发展优势和发展空间。”发改委人士表示。
指导意见将出台
    自2007年我国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之后,2009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完成省级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编制工作,有相当多的省份已进入组织实施阶段。
    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谢振华在2009年8月份即指出,将研究制定《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探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体制机制,在特定区域或行业内探索性开展碳排放交易。
    邓梁春告诉记者,这一文件可能就在3月份,或者就在“两会”期间出台。
    这使“低碳”一词在“两会”再次升温。邓梁春介绍说,《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是在发展低碳经济上升为国家意志之后,对行政部门先期政策的指导框架,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指导意见中明确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以及总体目标,与“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降低40%”的目标相配合。
    邓梁春分析说,这是在国家发改委体系下出台的部门规范文件,“如果不是以国务院名义出台,那么其法律地位较国家方案要低一点。”
指导意见分两部分
    低碳经济指导意见中的政策主要包含两部分,其一是低碳区域地方试点。邓梁春表示,将有广东省、湖北省、重庆市和保定市等10个左右的省市。“这是纳入到国家政策体系中的地方低碳经济试点,”他强调说,这不同于其他的学术研究和支持项目,选取区域的标准主要考虑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包括东部发达省市,以及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同时综合考虑当地的产业基础、自然地理因素、资源条件以及政治意愿。
    另一部分则是加强发展与低碳经济相关的重点行业。“这一块分为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改造转型,包括使用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电动汽车、节能照明和一部分与建筑相关的产业等,以及对能源密集型传统行业的改造。”邓梁春说。
    记者还获悉,接下来,国家发改委将在“三市两省”,即保定市、南昌市、重庆市、广东省和黑龙江省,继续这一低碳城市试点研究,这将对这些省市的“十二五规划”和未来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低碳城市试点
    发改委试点结论将写入当地“十二五规划”。
    2009年九十月间,发改委能源所将吉林市作为低碳城市试点研究的第一个城市。据发改委能源所研究员姜克隽透露,这一项目近期已经结束,许多结论将写入吉林市的“十二五规划”当中。
    姜克隽介绍说,尽管吉林市经济实力不强,但在试点中他们帮助吉林市尽可能地运用各种政策,使其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强度相对更低。
    据记者了解,试点内容涉及吉林市的整体经济发展以及各个产业,“争取在2020年或2030年吉林市可以做到绝对排放量的下降。”
    事实上,低碳城市已经成为各地发展的一张新名片。杭州市于2009年起草了50条“低碳新政”,明确提出杭州要率先在国内打造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
    而以太阳能驰名的山东德州则将低碳经济发展纳入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规划,进一步研究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体系,包括产业发展扶持、技术创新基金及奖励、土地及规划扶持等政策,加大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在融资、人才、税收等方面给予更大的倾斜。
    据媒体报道,厦门正在制定低碳城市总体规划。该规划将通过多种途径降低厦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吸引国外组织投资这个计划,利用国际资金为厦门的节能减排“买单”。
    根据大量在地方上调研的经验,邓梁春认为地方政府对低碳经济的理解尚存误区,他们对低碳经济的理解一般是将其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这句话没错,但是大部分的理解是怎么样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来涨GDP,而非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将保护节约环境和资源纳入总体规划中,纳入议事日程中。”
    而各种的产业发展规划、低碳经济概念在金融界和投资界也备受关注——国家层面如何统筹?“这就是低碳经济指导意见为什么特别重要的原因。”邓梁春说,国家对一些产业推进的力度很大,也造成了在去年如风能和多晶硅等行业相对产能过剩的现象。那么这需要整体上对产业发展进行引导,各个地方之间要调整和平衡,避免一些产业一哄而上,各地形不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这一点地方政府应该要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