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小症”困扰物流业发展

2010-3-4 14:4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企业发展“弱小症”一直困扰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据了解,规模偏小而导致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从业者素质良莠不齐,是南京不少物流企业面临的发展“瓶颈”。对此,相关专家建议采取信息化建设、融资支持及相关政策支持等措施壮大物流企业,使之走上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之路。
  ——上规模物流企业不足10%
  刘宁在南京从事物流业已经快10年。他说,名义上他是公司的老板,但实际上他们公司加上他一共才四个人,正所谓一张办公桌、一部电话、几个工作人员,挂上一个有“物流”字样的牌子,对外便是“物流公司”。
  刘宁说,别看南京的物流企业数量很多,但其中绝大多数都与他们企业类似,都是一些规模很小的,甚至可以叫“家庭作坊”。
  正如刘宁所说,在南京城东一些物流聚集地内,三三两两的小物流公司随处可见。甚至还见到了一家把“厂房”搭建在桥墩下的物流公司,货物几乎全是露天放置。
  南京市工商局有关人士表示,这些小公司原则上应该定义为货运配载部,他们的规模达不到物流公司的标准,抗风险能力也很差。前年年底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袭击下,南京的很多物流企业直接关门了。
  按照相关规定,注册一家物流公司,需要50万-100万元启动资金,300万元的备用资金,5辆符合一定吨位的运输车。南京市物流行业协会的一份调查显示,南京全市物流企业普遍规模偏小,企业从业人员在10-50人之间的,占到了近六成。
  南京市物流行业协会秘书长张承祥介绍,目前南京和物流相关的企业和机构有将近2万家,光城东一家大型物流基地内就聚集了上千家“物流公司”。但整个行业里,个体性质的运输、配送、快递公司比比皆是,真正具备一定规模、比较专业的物流公司,其实不到百家。
  “‘弱、小、散、乱’,这是南京物流行业的一个突出问题。”张承祥说,除了规模偏小外,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人员流动大,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等问题,都成为限制其发展的瓶颈。
  张承祥说,物流企业的利润率近几年来不断下降:2002年,物流业的毛利率在30%左右,到了2007年已经跌到10%以下。如今,大多数小型物流企业的利润只有3%-5%。究其原因,是这些物流企业只能从事简单的运输和仓储服务,无力开展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
  ——夹缝中生存 中小物流企业举步维艰
  一边是大型企业的挤压,一边是数量众多的同类企业的恶性竞争,因此,中小物流企业可以说是在夹缝中生存,举步维艰。
  刘宁说,刚开始做物流的时候,觉得钱特别好赚,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这个行当,再加上政府和整个行业的不断规范,他感觉生存变得越来越困难了,现在做物流也就是靠着当初积累下来的一点关系,否则早就倒闭了。
  正如刘宁所说,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规模、资金以及声誉等方面与大型物流企业相比没有优势,所以导致了其与客户达成协议时成本高昂;获取信息方面成本高,能力弱;融资成本高,发展资金不足;竞争成本高。
  与一港资公司合作经营的王洪春说,目前物流业的总体发展状况是:一方面各种物流企业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我国物流市场进入了卖方;另一方面,各种物流企业则正在不断出现,在有潜在的最大物流需求的同时出现了物流能力的相对过剩的现象。目前物流市场的竞争层次仍停留在瓜分现有市场的低层次恶性竞争上,市场竞争外部成本高,这对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许多困难。
  现代中小物流企业缺少先进的管理技术,人才的缺乏;再加上我国社会对现代物流行业的不了解,物流行业缺少必要的外部环境使得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举步为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与此同时,现代物流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也发展起来。但我国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物流企业的发展在今后的较长时间内将以中小物流企业为主体。
  中小物流组织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相关专家表示,我国中小物流粗放也明显地表现在市场不成熟。我国中小物流外包业务绝大多数还只是集中在传统的运输、仓储业务,一些新兴的中小物流业务外包比重很低。从中小物流费用构成的差距,可以看出,我国与美国相比,差距最大的在于物流的组织管理水平。我国中小物流管理费用占总费用的14%,远远高于美国3.8%的水平。反映出我国无论社会中小物流专业化水平、还是社会中小物流组织能力和中小物流管理水平都有待提高。
  ——信息化是良方 政府应加大支持
  “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很重要。对外企业需要了解物流市场需求信息、物流业务运作资源信息等;对内则需要实现订单处理、库存管理、货物跟踪等的信息化。”张承祥说,南京物流企业亟需用信息化来“武装”自己,借此整合优化资源,减少成本。
   南京映格华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帮物流企业搭建电子商务信息化平台的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的信息平台能够自动完成对货物运输过程的监控,将客户需求信息和车辆信息进行匹配,并对路径进行最优选择,尽可能减少车辆空载率。目前,该信息化平台已在南京一些物流企业推广开来。
  “引进信息化平台以后,企业的运输速度明显加快,差错率减少,以前一天接8000件货物,现在能达到15000件。”天鹅快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必须倡导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良性互动。“现在的主要障碍就是物流业不能满足制造业的需求。”业内人士表示,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制造业物流整合外包的比例偏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尚未理顺、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仍然存在、技术和标准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一直制约着物流业能力的提升。
  有消息透露,正在征求意见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细则草案有望落实对物流行业的税收支持政策。正是在政策导向的推动下,物流行业作为唯一一个入选的三产行业,在去年2月,搭上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末班车。虽然细则的内容和出台时间尚未明确,但很多物流企业对此怀着极大的期待,不仅希望获取一些短期发展的实际利益,还希望促进一些关系着行业长远发展的机制的变革。
  专家表示,针对我国目前物流企业发展现状,可借鉴西方成功经验,培育出相对成熟和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世界各国实践表明,中小物流企业在多数国家中小物流领域,无论在数量和比重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这些国家物流企业形成规模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介服务体系。由于其在行业内有广泛联系,所处的位置、观察问题的角度就不同于单个企业,因此,可把成员企业的一些共同问题与政府部门沟通,提出建议,而政府部门一般也非常乐意通过中小物流中介组织掌握行业的情况,分析行业的动向和发展趋势,在中小物流中介组织的帮助协调下,政府的一些政策意图也容易贯彻实施。这样解决了中小物流企业在发展中的多种问题。
  当然,资金紧缺、融资困难也是物流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在中国国内,生产流通企业在要求物流企业提供服务时,不仅要求其支付一定数量的押金,而且他们的付款周期很长,常常为3到6个月,甚至更长。这样,造成物流企业的资金周转很慢。再加上国内融资渠道不畅,物流企业很难快速成长。 因而,相关部门应出台一定的扶持政策,帮助中小物流企业解决这一难题。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