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成集装箱航线低速航行 最低速只有12节

2010-3-31 19:0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海发展”)管理层正在香港及新加坡举行2009年度业绩发布和投资者推介会,由于今年是新船交付的高峰期,船队供过于求的压力持续存在。据悉,降低船速作为消化运力的无奈之举已被广泛应用,中国八成集装箱航线低速航行,最低速只有12节。   最低船速等同于公交车
  “已经降低到14节、15节,最低只有12节。”中远航运专家吴明华昨天告诉商报记者,按照1节=1海里/小时=1.852公里/小时的换算公式,12节大约等于22公里/小时。而上海的公交车车速,在浦东主要干道可以达到20公里/小时,在浦西公交专用道上达到19公里/小时。
  “主要是集装箱船舶在减速。当初造船时全球贸易量持续上升,航运市场一片兴旺,船公司需要多拉快跑,有些船的速度达到22节、24节,与普通公路上的汽车速度旗鼓相当。而散货船、油轮基本上维持着10多节的设计速度。”吴明华指出,自金融危机以后,中欧、中美之间的集装箱航线率先实施船舶减速,马士基和世界最大航运联盟CKYH(成员包括中远、川崎、阳明、韩进),都通过降低船速,以改变集装箱运力过剩的状况,稳定住市场报价。
  “去年下半年全球贸易量有所恢复,但距离历史峰值太远,不足于支撑运力。”吴明华强调,船公司只能强化降速措施,一方面低至12节的船速极限,另一方面向更多航线蔓延,估计中国约八成集装箱航线已经处于低速和超低速。“慢到11节、10节反而会损坏设备。”
  今年1-2月份,上海港外贸货物吞吐量4589.6万吨,内贸货物吞吐量5434.4万吨,内贸运输明显强于外贸运输。“全国港口都是国内沿海的运输量比较乐观,因此,内贸船舶船速较快,一般为17节、18节。很多公司把国际干线上的船舶调往内贸航线,这也是消化运力。”
  今年年景多数人不乐观
  上周,香港东方海外(国际)集团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董建成与中国海运集团总裁李绍德有过一次会面。董建成表示,船舶过度缓慢行驶有助于吸收32万标箱的当前过剩运力,并预计在普遍实施低速和超低速后,3月份可吸收的过剩运力将增长至38万标箱。“全球闲置运力已经占全部船队的9.3%,即1.22百万标箱。今后比较长时期内都是供过于求,船公司要明白自己的操作成本。”董建成呼吁坚持船舶减速,要避免船公司自相残杀。
  李绍德在回应时基本赞同董建成观点。“1-2月份集装箱运输有增长,这是对去年全球’去库存化’的补充。”李绍德认为,世界经济的复苏是曲折的、漫长的,航运市场难以迅速恢复到2003年至2007年间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这几天,中海发展管理层正在香港及新加坡举行2009年度业绩发布和投资者推介会,与数十批基金经理和分析员进行一对一见面,就投资者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李绍德到会表示,今年是新船交付高峰期,航运业已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
  另据了解,上周举行的“国际航运上海论坛”,对300多位与会者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有72%人士对2010年业绩持谨慎立场,有25%人士预计将继续低迷。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