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近东两会提议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协同城乡发展

2010-3-3 23:0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3月3日消息,政协委员、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在今年的两会提案中表示,目前我国农村市场发育相对滞后,流通方式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当前应借助政策实施现代流通方式,强化城乡协同发展机制,如此才能实现中央农村发展战略部署。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推出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强农惠农新政策,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农村市场是我国最大的潜在市场,也是关系到9亿农民根本利益的关键环节。培养现代化的农村市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之一。
  农村商业发展目前五大障碍
  张近东认为,农村流通体系需要进一步改善,目前有五个方面的问题影响农村商业发展,需要加大政策引导。
  其一,农村商业业态相对落后。农村传统流通方式居主导地位,现代流通业态发展相对不足。目前,农村实现连锁经营的交易额占农村交易总额的比重不足10%,而一些发达国家则占70%以上;
  其二,农村交易方式有待改善。目前,40%的农户是自己销售农产品,47%的农户是卖给个体商贩,10%的农户是卖给连锁企业,仅3%的农户通过定单销售。这种交易方面,不利于农村商品流通;
  其三,目前农村商品交易成本偏高。由于信息来源、市场比较分散、物流成本较高等因素,农村的商品交易成本偏高,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偏远山区,工业品交易成本比大城市高出30%以上;
  其四,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村供电、供水、道路、通信网络、物流仓储设施等显得不足,成为阻碍农村流通的问题所在;
  最后,农村流通秩序也有待改善。农村市场上,商品的质量检测、价格监管、信誉保证等方面存在不足,存在一些市场漏洞。市场在收费、管理,劣质商品流通、乱涨价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组建现代流通下的城乡一体化市场
  张近东认为,当前需要借助政策实施现代流通方式,全面提升农村商业层级,科学规划农村现代商业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市场体系。
  按照单纯的市场竞争法则,在资源配置方面农村市场明显缺乏竞争力,同样的商业资源投入,利润方面大概会少50%。另外,商业风险较大,前期投入很多,回报期长,经营管理困难。
  张近东提出,政府有必要进行政策扶植,比如在商业资源配置(主要是选址、用电、用水)、税收、金融、就业等方面的扶持,培育一批现代商业企业,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业、定单农业等发展,建立信息化交易平台和物流体系,形成“畅通、快捷、低成本、低风险”的城乡物流网络,降低物流成本,提供快捷的、低成本的流通。
  同时,张近东建议,根据我国农村市场发育程度和解决社会发展的需要,商务部会同农业部、工商总局等部门,可以制定全国农村现代商业发展规划,重点解决中西部农村,尤其是老、边、少、困地区的现代商业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经济通路。在现代流通体系下,全面构建城乡一体化市场。
  政府主导建立科学的产销体系
  张近东认为,促进农村商业发展,需要建立商业资源投入风险分担机制,“农民生产-商业购销-政府公证”形成利益共同体。
  从国际上看,农业发展比较成功的国家和地区,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现代流通企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强大的“引擎”。例如,丹麦的农业,集工、商、农一体化,种植、饲养、加工、销售、科研、检疫、售后服务、信息支持等一条龙,形成严密的、科学的流通体系。
  张近东在提案中指出,我国可以建立“现代商业企业资源投入风险分担机制”。
  首先,各级政府选择具有强大实力、经营信誉好、商业模式创新、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商业企业;
  其次,各级政府尤其是县级、乡级政府与现代商业企业签订“行政合同”,明确政府与现代商业企业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尤其是政策扶持力度、农村商业组织建设规划、未来发展计划等关键性措施;
  第三,前期商业资源投入,金融部门可以适当提供资金支持,还款期间可以延长;
  第四,商业企业进入农村建设现代商业体系,政府可以规定每年度的商业发展任务;
  第五,今后当农村现代商业企业实现“规模效益”,获得了正常的商业利润,可以逐步取消扶持政策。
  农村市场商业组织的落后,直接影响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未来可以预见,商业流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将越来越重要。苏宁电器作为商业流通企业之一,目前已加大渠道下沉力度,引导建立农村家电市场现代零售体系,提升农村家电生活质量。但我国仍需要更多流通企业,承担农村商业组织建设和发展的重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商业体系,全面解决农村商业流通问题。(张伟)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